宣城市郎溪县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9年面对国际金融带来的冲击,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争投入、保增长、增后劲、促发展、重民生、强效能”为工作主线,排难而进,奋力拼搏,全县经济发展平稳向好,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发展和谐稳定。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初步核算,2009年我县生产总值(GDP)达518803万元(市反馈),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90936万元,增长6.8%;第二产业增加值299258万元,增长21.6%;第三产业增加值128609万元,增长10.6%。三次产业结构为17.5:57.7:24.8。按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为15344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5.0%。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经济总量不大,结构不优,主导产业不够突出;部分项目开工率不高,建设进展不快;人力资源瓶颈日显突出;现代服务业发展不快;金融危机影响的不利因素尚未消除;社会保障压力增加等。 二、农业 全年粮食总产量达到28.56万吨,比上年增长3.8%。其中,夏粮产量9.36万吨,下降1.7%。油料产量15537吨,下降2.5%。肉类产量保持稳定增长:生猪养殖下降,家禽规模生产扩大。全年肉类总产量11589吨,增长4.9%。其中,猪肉产量5358吨,下降1.1%。生猪出栏66263头,下降1.1%;生猪存栏32977头,下降2.6%。出售和自宰肉用家禽400万只,禽肉产量6000吨,分别增长26.3%、10.7%。禽蛋产量4612吨。水产品产量22066吨,增长6.5%。2009年郎溪县被评为全省粮食生产三大行动先进县。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3394万元;实现农林牧渔增加值90936万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6.8%。 农业产业化取得新进展。全县有各类农业龙头企业170户,其中省级5户、市级26户、县级50户。 农业生产、农民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村自来水受益村88个,占90.7%。村村实现了通汽车、通电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农村风貌焕然一新。中央惠农政策得到切实落实,累计发放涉农补贴9160万元,受益农户82989户。2009年,全县有效灌溉面积34万亩,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47万千瓦;全年化肥使用25127吨(折纯),农药使用量848吨,农用塑料薄膜使用量76吨。全县森林面积27133公顷,当年造林面积563公顷;森林覆盖率2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成为拉动经济增长引擎。2009年规上工业产值119.6亿元,增长18.37%。实现增加值21.1亿元,增长30.5%,其中轻工业增长16.2%,重工业增长40.3%;各经济类型企业生产全面增长。 分行业看,多数行业保持增长。全县25个大中行业分类中:有4个行业同比下降,比上月减少3个;在增长的19个行业中排在行业涨幅前三位的分别为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食品制造业,增速分别为237.13%、101.28%、96.21%。 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提高。规上工业企业主营业务收入115.58亿元,同比增长15.9%,实现利税3.21亿元,增长30.9%,其中利润总额为1.49亿元,上年同期为-2140.8万元。亏损面缩小:在112个规上企业中11个企业亏损,同比下降60.7%;亏损企业的亏损总额1121万元,比上年下降87.5%。全县规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49.87%,比上年提高42.27个百分点,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1.65%,提高0.19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为277.02%,提高190.37百分点;资产负债率(逆指标)65.96%,比上年下降18.97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3%,提高1.52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8.13%,下降0.49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5.86次,减少0.28次;全员劳动生产率173071元/人,提高8.1%。 建筑业发展加快。2009年,全县6家建筑资质内企业拥有从业人员5208人,完成建安产值51374万元,比上年增长35.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84.31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4.8万平方米,实现利润664万元。全县全社会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24亿元,增长9.1%。 四、交通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政电信业健康发展。全年公路运输完成客货运周转量45114万吨公里;其中货物运输周转量43720万吨公里,增长12.6%;旅客运输周转量13947万人公里。民用汽车拥有量7793辆,增长29.7%;其中个人汽车4906辆,增长39.1%。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2733万元,增长15.1%。其中邮政业务总量1373万元,增长38.9%;电信业务总量完成11360万元,增长12.7%。年末全县拥有固定和移动电话用户181437户,电话普及率达每百人53.7部(含移动电话),比上年增加4.3部;互联网用户11064户,增长55.7%。 五、固定资产投资 2009年,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完成78.32亿元,比上年增长59.4%,其中城镇投资74.8亿元,同比增长61.9%,农村投资3.6亿元,增长21.3%。从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3.67亿元,增长34.5%,第二产业投资58.02亿元,增长84.9%,其中工业投资完成40.77亿元,增长70.4%;第三产业投资16.63亿元,增长10.7%。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去年的5.6:63.9:30.6调整为4.7:74.1:21.2,工业投资比重提高为我县工业提供了发展后劲。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3.41亿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商品住宅投资28492万元,增长37.7%,非商品住宅投资增长5.6%。商品房销售面积、销售额同比分别增长153.8%和216.3%。 六、财政和金融业 财政一般预算收入5.2亿元,增长48.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506万元,同比增长37.4%;在全部财政收收入增值税增长71.2%,营业税增长3.8%。财政支出80164万元,增长28.3%;其中教育支出19968万元,增长18.7%,科学技术支出825万元,增长24.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7312万元,增长126.3%,医疗卫生支出8676万元,增长60.5%,农林水事务支出12084万元,增长58.5%。全年28项民生工程全面完成,共投入资金1.58亿元。 12月末,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34.38亿元,同比增长(简称增长,下同)26.2%,其中,企业存款4.4亿元,增长29.3%。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16.91亿元,增长49.4%,其中,短期贷款11.37亿元,增长27.7%;中长期贷款3.16亿元,增长113.4%。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增长64.8%,商业贷款下降2.3%,农业贷款增长34.5%。在中长期贷款中,个人中长期消费贷款增长221.4%。 七、贸易、外经和旅游 国家扩大消费政策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保持稳定较快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126411万元,比上年增长18.8%。分城乡看,县城消费品零售额62612万元,增长19.5%;乡村消费品零售额63799万元,增长18.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消费品零售额104375万元,增长18.5%;住宿和餐饮业消费品零售额11553万元,增长26%;其它行业零售额10483万元,增长15%。新增“万村千乡”农家店23个,销售家电和汽车摩托车下乡产品6180万元,财政补贴763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