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祁门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交通和邮电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45083.9万元,比上年增长6.4%。 年末公路总里程901.3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137.5万人,客运运输周转量16157万人公里。 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8123辆,比上年增长12.5%,其中私人汽车拥有量超过1800辆。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6381万元,比上年下降21.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5486万元,下降6.1%;邮政业务总量895万元,下降61.6%。本地固定电话用户34459户,下降7.8%;移动电话用户93500户,增长22.4%。每百人拥有电话(含移动)68部,拥有电话数比上年提高8部。互联网宽带用户11660户,增长3.6%。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实现财政总收入40801万元,比上年增长43.6%,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2400万元,增长45.5%,上划中央收入7439万元,增长38.8%,出口退税962万元,增长23.8%。地方财政收入构成中,工商税收13768万元,增长32.9%,农业税收5822万元,增长89.4%,企业收入5707万元,增长11.4%,其他收入7103万元,增长90.8%。全年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7254万元,增长25.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增长31.3%,教育支出增长3.6%,科学技术支出增长18.5%,医疗卫生支出增长2.8%,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增长3.1%,农林水事务支出增长37.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4.3%,城乡社区事务支出增长27.3%。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人民币口径,下同)15595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6%,余额比年初增加36574万元,同比多增11263万元;其中,短期贷款83828万元,余额比年初增加27858万元,同比多增20510万元;中长期贷款61016万元,余额比年初增加5822万元,同比少增4049万元。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4280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3%,余额比年初增加62016万元,同比少增11201万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36298万元,增长21.6%,余额比年初增加59830万元,同比多增14133万元。 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7980.1万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财产险业务保费收入1648.6万元,增长12.6%;人身险业务保费收入6331.5万元,增长3.5%。财产险业务赔款支出1043.4万元,增长42.0%;人身险业务赔款和给付支出1450.7万元,增长31.6%。(以上仅为人保财险分公司和人寿保险分公司2家数据)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各级各类学校46所(不含村小、教学点),其中省级示范高中1所,省级一类幼儿园1所,十二年一贯制民办学校1所,省合格县职教中心和民办中等职业学校各1所,单设初中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9所,中心小学17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经县教育局审批同意正式设立的民办幼儿园5所。全县中小学生17712人,其中小学9518人,初中5133人,高中3061人,职业学校在籍学生1677人,在园幼儿4481人,教职工1587人,全县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阶段适龄儿童少年入学率达99.9%。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1005人,职业高中招生人数为729人,当年初中毕业生数为1887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比重为91.89%。 教育事业蓬勃发展。2011年,全县预算内教育经费投入16142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16.58%,比上年提高1.2百分点。全面落实城乡义务教育“两免一补”政策,16188名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免费金额200.43万元,672名贫困寄宿生获得生活补助费,共发放生活补助费60.50万元,1087名经济困难学生获得助学金或助学贷款,补助金额贷款284.31万元;高考再创佳绩,本科一批上线99人,上线率8.7%,本科上线504人,上线率44.5%,专科以上上线1091人,上线率96.3%。县民生工程教育方面投入继续加强,58个校安项目工程,总投入1327万元,重建和改造总面积21569㎡,新增校内留守儿童之家27个,全县校内留守儿童之家累计达54个,新建和改扩建幼儿园3所。2011年,我县荣获了2009-2010年度省“教育强县”荣誉称号,县中职校被评为省级“合格县职教中心”,箬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被评为省级“示范乡镇成人文化技术学校”等,全县教育事业取得新业绩。 科技创新方兴未艾。全年科技活动经费为3087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县省级民营科技型企业达16家,高新技术企业达8家,其中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7.19亿元,同比增长49.8%,实现增加值2.13亿元,增幅8.7%。深入实施“技术创新引导工程”,推动电力电子、绿色光源、节能电器、生物科技和祁红、食用菌产业的创新发展和转型升级。全年共申请受理专利27项(其中发明专利11项)、授权专利26项(其中发明专利3项,祁门红茶首获国家发明专利1项)。获省级高新技术产品4个,省部级科技成果3项。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省、市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各1家,4家企业通过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复审。2011年我县跻身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试点县行列,并再度荣获“全国科普示范县”称号。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县共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通播率100%。电视台1座,有线电视用户3.6万户,电视通播率100%。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新建3个乡镇综合文化站和85个农家书屋,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极大丰富,举办社区广场文化节等各类大型文艺演出活动20余场,不断完善和拓展公共图书馆、博物馆服务水平,图书馆、文化馆、乡镇综合文化站免费开放工作扎实推进。全县有市级以上传承人16人,包括国家级2人,省级8人。全县共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3项,省级2项,市县级8项。 卫生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共有卫生机构(含诊所、医务室等)38个,其中医院3所(县人民医院、县中医医院、平安医院)、卫生院18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所1个,血吸虫病防治站1个,蛇伤研究所1个,社区卫生服务站(中心)7个。医院、卫生院床位816张(含民营医院)。专业卫生技术人员807人(在编在岗533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323人,注册护士323人。乡村卫生室105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115人,农村医疗覆盖率达100%。全县参加新农合的农业人口14.55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参合率达98.54%。新农合医疗基金累计支出金额2973.25万元,累计受益189798人次。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8.59‰,婴儿死亡率7.98‰,产妇住院分娩比例99.88%,孕产妇死亡率为0。全县城乡居民93387人建立电子健康档案,建档率达59%,其中,高血压15091人、糖尿病3034人实施慢性病管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