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祁门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体育事业加快发展。2011年我县不断推进体育社会化进程,实现了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的新突破,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成功举办了2011年“健康杯”全县乒乓球赛、“三八”全县教职工健身操表演、“五一”全县职工羽毛球比赛、拔河比赛、祁门县“六一”小学生田径运动会、庆“十一”全县职工乒乓球赛等各类活动。全民健身形式进一步拓展。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量突破464万元,争取体彩销售量逐年增加。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5.71‰,比上年下降0.54个千分点;死亡率为3.03‰,下降0.9个千分点。年末全县户籍人口187903人,比上年增加212人,其中男性96272人,女性91631人,人口性别比为105.06:100(女性为100)。总人口中,农业人口148044人,非农业人口39859人。全县建制镇8个,镇人口125261人,乡人口62642人。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737.90元,较上年同期人均增收2611.75元,同比增长17.27%;其中,工资性收入为14040.69元,占家庭总收入的70.36%,所占比重较上年同期上升了1.83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7750元,增长18.6%;其中家庭经营收入5142.84元,增长17.86%,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收入仍是城乡居民收入增长的主动力。全年城镇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5191元,比上年增长15.3%。 全年财政用于民生方面支出73713万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为75.8%,比上年提高0.3百分点,科技、教育、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和社会保障支出增长较快,五项累计支出53053万元,占全部财政支出的54.6%,惠民支出比重不断上升。全县有建设任务的33项民生工程累计拨付资金1.86亿元,资金拨付进度为114%;实际总投资1.8亿元,比上年增加0.4亿元,实际投资率为111%。 全年全县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63104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496人,增长3.7%;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4020人,增长2.8%;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3053人,增长2.8%,工伤保险参保人数10165人,增长3.0%;生育保险参保人数7370人,增长15.1%,共征缴五项社会保险8413万元,增长39.6%。城镇居民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35万人,享受医保待遇2383人次。5404名退休人员享受养老金7607万元。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进展顺利,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0.13万人,参保率为82%,征收个人保费收入934.02万元。全县19996名符合条件的60周岁以上城乡居民享受基础养老金保障。全县新农合参保人数达14.55万人,比上年增加0.34万人,参合率达98.54%,新农合医疗基金累计支出金额2973.25万元,累计受益189798人次。全县居民享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户数达9782户,其中: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2775人,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7007人,农村低保覆盖率为4.7%,尽保尽保率达100%。全年发放低保金总额2242.7万元,其中城镇低保1248.9万元,农村低保993.8万元。五保供养1052人,其中集中供养476人,集中供养率达45.2%,发放五保供养资金293.8万元。完善低收入家庭住房保障机制,新建廉租住房200套,公租房100套,经济适用房150套,棚户区改造安置房440套。全年共发放租金补贴1467户,金额达355.18万元, 年末全县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数17个,其中新建成老年公寓1所,农村敬老院2所,拥有各种社会福利收养性单位床位1798张,共收养各类人员580人。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815万元,比上年增加117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241万元,比上年增加8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28.7万元,比上年增加26.2万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2011年,通过贯彻实施“保增长、保红线”的“双保”工程,全面落实五级耕地保护责任制,加大土地开发整理力度,实现耕地占补动态平衡,有效确保了全县141580亩耕地保有量和129857亩基本农田面积不减少,质量不降低。全年共上报获准城镇建设用地6个批次,总面积720亩,其中耕地面积242亩。切实加强对土地二级市场管理,全面推行国有建设用地公开出让制,全年共出让土地17宗,面积505.49亩,成交金额52958万元;审批农村居民住宅和乡镇村建设用地435宗,面积95.91亩,全面保障招商引资和重点项目建设用地,有力支持县域经济和社会建设发展。土地利用管理规范,实现了“零约谈”、“零问责”。有序推进农村集体土地确权和登记发证工作,以证管地成效显着。加强地质环境保护,稳步推进矿业权市场建设,地质矿产管理日趋规范。2011年荣获全国第三批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十有县”称号。 绿色生态建设继续深入推进。2011年末全县有林地面积达到179453.2公顷,森林蓄积量999.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5.79%,林木绿化率86.05%。全县共完成人工造林25931.9亩,全民义务植树58万余株,其中油茶造林8202亩、毛竹造林3209亩。持续实施退耕还林、林业综合开发等生态富民工程,林业总产值达30.62亿元,农民增收渠道不断拓宽,收入明显提高,生活质量和水平得到进一步改善。大力开展绿色质量提升行动,不断加强森林公园建设,黄土坑、石川苗木基地、新城区等亮点纷呈,居民生态休闲、观光旅游、健身修养等场所不断增多,综合功能日益显现。森林资源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良好,全县以牯牛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为核心的自然保护区面积达23023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10.2%。 环境保护工作继续加强。2011年全县完成工程减排项目5个,削减COD375.56吨,削减NH3-N55.33吨。环保专项行动深入开展,共出动执法力量541人次,检查相关企业单位183家次,省“861”项目(14个)、经济开发区入园项目(19个)环评执行率、“三同时”及时竣工验收率均达100%。4家重点源水污染企业实施持证排污,3家重点医院实行医疗废弃物集中处置。挂牌成立祁门县环境监测站,辖区地表水达到水环境功能区要求,牯牛降观音堂景区地表水达标,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达到100%。认真开展“六·五世界环境日”宣传工作,召开“共建生态文明,共享绿色未来”座谈会,普及宣传生态环保知识,举办“六·五”世界环境日戏曲联欢晚会等活动。“祁门环保”网站更新改版升级。成功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1个、国家级生态村1个、省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村2个、市级生态乡镇1个、市级生态村2个。2011年三里街社区获得安徽省绿色社区荣誉称号,安凌中学获得省级绿色学校命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