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鹿城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09年全区重点建设项目29个,计划总投资额为22.19亿元,实际完成投资额22.24亿元,占年度计划的100.2%。其中:工业产业化项目5个,完成投资5.79亿元,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项目8个,完成投资7.77亿元,农林水利项目7个,完成投资3.96亿元,交通项目4个,完成投资3.20亿元,社会发展项目5个,完成投资1.51亿元。除少数几个因各种原因进展缓慢外,大部分重点项目进展顺利,圆满完成年初制定的投资计划。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和旅游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在国家实施系列促进消费政策、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商家大力促销等因素的助推下,全区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呈快速增长的态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59.33亿元,增长15.6%。批发零售、住宿餐饮等行业均保持快速增长态势,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395.84亿元,增长15.3%;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额63.48亿元,增长17.8%。 商品交易市场发展放缓。2009年末全区登记的各类市场共有50个,其中消费品市场44个,生产资料市场6个。全年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09.79亿元,增长9.0%,其中成交额超亿元市场有8个。 外贸出口逆市飘红。在国际金融危机影响持续加深、外部需求显着减少和贸易保护主义上升等多重压力下,在全国、全省、全市外贸出口都在大幅下降的情况下,我区外贸出口仍实现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23.77亿美元,增长5.8%;其中出口额21.75亿美元,增长4.0%;进口额2.02亿美元,增长29.6%。出口总额按出口产品分,鞋类出口10.87亿美元,下降1.0%,占出口总额的50.0%;机电类产品出口5.69亿美元,占出口总额的26.1%,增长3.4%;服装类出口2.12亿美元,增长26.4%;眼镜类出口1.63亿美元,增长11.6%。按出口国家分,对欧洲出口10.11亿美元,下降4.5%;对亚洲出口5.14亿美元,增长15.4%;对北美洲出口2.84亿美元,增长23.9%;对拉丁美洲出口1.72亿美元,下降7.1%。 招商引资工作继续深化。我区以优化发展环境、加大宣传力度和强化项目落地为招商引资工作重要抓手,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5家,实际利用外资5719万美元,增长20.4%;实际到位内资9.49亿元,增长16.2%。 旅游业稳步发展。通过巩固和发展省旅游经济强区成果,积极推进旅游精品建设,强化宣传促销,不断提升旅游知名度和品牌形象,全区旅游业实现平稳较快发展。全区全年接待旅游者769.34万人次,增长11.2%;旅游总收入73.97亿元,增长10.7%。其中,国内旅游者755.84万人次,增长11.4%;国内旅游收入67.71亿元,增长11.4%;海外入境旅游者13.5万人次,增长0.1%;海外创汇收入9023.29万美元,增长7.0%。 六、财政 财政收支压力加大,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2009年,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企业经营困难及效益下滑,再加上国家出台一系列结构性减免税费政策如增值税转型改革、所得税税率的调整、取消或停征部分行政性收费、减少房地产交易环节税收等共同作用影响,全区财政总收入31.58亿元,同比下降1.2%,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6.96亿元,增长7.2%,增速同比分别下降了13.5和3.9个百分点。分项来看,营业税、个人所得税、城市维护建设税、房产税、土地增值税分别增长30.4%、5.9%、6.8%、10.0%和36.2%;而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分别同比下降13.3%和3.0%。 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7.49亿元,增长31.8%,增速高于地方财政收入24.6个百分点,财政收支压力进一步显现。分项来看,通过严格控制一般性财政支出,来加大对社会和民生事业的投入,以行政为主公共服务支出同比仅增长0.9%,而以科学技术、农林水事务、城乡社区事务、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教育等方面支出增长较快,分别增长81.2%、76.5%、47.0%、37.0%、29.4%和25.5%。 七、城市管理和环境保护 市政环卫设施建设加快。完成塘河整治项目——解南一、二、三期和垟儿路片区污水整治工程,完成5座公厕建设,进一步加快双屿岩门、双潮潮埠、鞋都三期垃圾转运站建设步伐。全年疏浚下水道24250米,清理窨井45047座,更换、抢修窨井盖2831座、果壳箱1000余只,改建、新建垃圾坞500余座。 城区市容市貌品位进一步提高。机械化作业范围进一步拓展,人民路、府前街等10多条主干道路纳入了机械化冲洗范围,机扫面积达到200多万平方米,机械化作业覆盖率达到27%。逐步建立起“保(人工保洁)、扫(机械清扫)、冲(道路冲洗)、督(检查考核)”环卫作业模式,一级道路实行18小时保洁,二级道路16小时,三、四级道路14小时,中心区域个别景观道路实行全天侯保洁。 积极开展主要污染物减排工作。通过塘河整治和截污纳管工程建设,市中心片污水处理厂污水日处理污水量达到20.5万吨;完成木材集团锅炉煤改木屑项目和温州沿江蒸汽有限公司2台15吨/时锅炉脱硫工程建设,COD和二氧化硫排放量继续实现双下降。全年征收排污费1943万元,接受信访616件,办结率达100%。出动环境监察人员19913人次,现场检查企业7370家次;监测企业704家次;立案查处191家环境违法企业;依法取缔“十五小”企业40家。继续推进生态乡(镇)、村创建,累计建成省级生态乡镇5个,市级生态村26个;建成国家级绿色社区2个,省级25个、市级51个、区级115个。 八、科技和教育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2009年我区被列入全国知识产权强县工程创建单位。全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6家,累计14家;新增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9家,累计78家;新增各级专利示范企业12家,累计培育省级专利示范企业11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21家,区级专利示范企业39家。积极开展以企业技术研发中心为重点的创新体系建设,新增省级农业企业研发中心1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5家,全区现有各级企业技术研发中心总数达94家。2009年列入市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62项,争取上级资金支持909万元,其中国家创新基金4项、省级新产品试制计划25项、省级科技计划项目2项、省级农业科技成果转化资金项目1项。产学研合作共签订技术合同64个,实现合同成交金额9602万元。科技企业孵化器建设取得成效,新增入孵企业3家,已累计孵化初创型科技企业24家、在孵企业10家,被孵化的企业中,有6家成长为浙江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家成长为专利示范企业,4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研发中心。 品牌建设逐步推进,全年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枚,现有27枚中国驰名商标、6个中国名牌产品、30枚浙江着名商标、23个浙江名牌产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