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苍南县统计局 (2012年3月1日) 2011年是我县“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我县紧紧围绕县委“六六六”工作布局,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积极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党委和政府的一系列重大决策和部署,积极应对国内外经济环境的变化,着力增强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后劲不断增强,质量不断提高,活力不断提升,民生工作进一步改善,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根据初步测算,2011年我县实现生产总值294.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3.09亿元,同比增长2.3%;第二产业增加值143.56亿元,同比增长12.7%;第三产业增加值128.27亿元,同比增长9.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0:48.3:43.7调整为7.8:48.7:43.5。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1.0%,拉动GDP增长6.1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2.0%,拉动GDP增长4.1个百分点。 人均生产总值22563元,不变价增幅8.7%,按年平均汇率折算,达到3493美元。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达29.68亿元,同比增幅为22.4%,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7.43亿元,同比增长16.6%。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达424.57亿元,同比增幅为22.8%。储蓄存款余额227.55亿元,同比增幅为18.7%,年末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17408元,增长16.9%。城乡居民收入继续稳定增长,其中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25855元,同比增长14.4%;农民人均纯收入10280元,同比增长15.0%。 二、农业和新农村建设 农业经济保持平稳发展。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现行价)37.5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8%,其中种植业产值13.12亿元,同比增长12.0%;林业产值0.69亿元,同比下降3.1%;牧业产值5.28亿元,同比增长8.2%;渔业产值为17.98亿元,同比下降6.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为0.51亿元,同比增长26.3%。 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66.03万亩,同比下降1.1%,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7.13万亩,比上年减少1.74万亩,下降3.6%。受益于天气条件,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8.31万吨,同比增长6.9%。蔬菜、药材、食用菌和水果等经济作物产量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 2011年全年各级财政投入生态公益林专项资金862.77万元,全年造林面积1662公顷,四旁零星植树30万株。加强森林资源保护,全年木材采伐量16立方米。在2011中国义乌国际森林产品博览会上,我县的林产品获得森博会金奖5个、优质产品奖2个,林业产业已成为我县林农增收的一个重要渠道。 受猪肉价格上涨影响,生猪养殖效益向好,生猪存栏出栏实现两增。2011年,我县生猪年末存栏11.07万头,同比增加13.1%,其中能繁殖母猪年末存栏0.91万头,同比增加8.0%。肥猪出栏16.71万头,同比增加19.8%。家禽养殖由于饲料,人工成本上涨等原因,规模出现下降。2011年,家禽出栏99.96万只,同比下降29.7%。 由于海洋渔业资源日益枯竭,油价、成本上涨,渔民转业,沿海滩涂围垦等原因,我县渔业生产下降明显。据渔业部门统计,2011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18.52万吨,同比下降6.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6.00万吨,同比下降4.8%;海水养殖1.76万吨,同比下降22.1%,海水养殖面积为5003.4公顷,同比下降8.2%;淡水产品产量共0.75万吨,同比增长3.4%。 高效生态农业稳步发展。积极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着力遏制农业面源污染,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全年推广测土配方施肥65万亩,占农作物总播种面积的70%以上;积极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实施农药减量增效工程16万亩次;积极发展适度规模、种养结合的生态养殖场,全年建设国家级适度规模生猪生态养殖场建设项目2个、建设省级温台丽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3个;推进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完成5个整治村生活污水净化沼气工程;大力推进农村清洁能源开发,推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2011年全县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2.5%、农村清洁能源利用率达到84%。 低收入农户奔小康工程深入实施。大力开展“欠发达乡村产业开发”行动,深入实施“欠发达乡村产业开发”行动,前阶段投入资金1.19亿元,培育农业开发项目602个,发展特色农业示范村10个,新建农业基地面积14300亩,覆盖172个低收入集中村,辐射带动低收入农户数10717户。 农民培训工作成绩斐然。全县共完成农村劳动力培训7860人,其中农业专业技能培训1045人,农民转移就业技能培训5494人,农村实用人才培训1321人,共取得各类专业技能证书7566本,获证率达到96.3%,有效转移就业4694人,转移就业率达到90%,登记入库农村实用人才达3万人。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712.59亿元,同比增长13.6%;实现工业增加值122.37亿元,比上年增长7.2%。 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237家,实现工业总产值235.62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轻工业产值110.38亿元,同比增长13.2%;重工业产值125.24元,同比增长13.8%。全县国有及年销售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33.1%,实现销售产值230.01亿元,同比增长13.8%,产品销售率为97.62%。实现新产品产值7.35亿元,同比增长11.4%。出口交货值22.67亿元,同比增长8.5%。 全县拥有工业产值超亿元的企业55家,实现工业产值162.37亿元,同比增长16.4%,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68.9%。其中产值5亿元-10亿元企业2家,超10亿元的企业2家。从行业划分看,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造纸及纸制品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塑料制品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印刷业和记录媒介的复制等六大行业产值均超过10亿元,全年实现工业产值175.73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74.6%。 效益考核企业全年实现利税总额15.36亿元,同比下降0.4%,其中利润总额8.21亿元,同比下降7.8%。经济效益考核企业中,发生亏损企业29家,亏损面为12.2%;亏损企业亏损额1.03亿元,同比增长45.2%。企业营业、管理和财务三项费用分别支出4.07亿元、8.46亿元和6.61亿元,与上年相比,分别下降3.1%、增长20.3%和增长52.5%;其中利息支出5.11亿元,同比增长29.7%。年末企业应收帐款40.24亿元,同比增长19.3%;产成品存货9.92亿元,同比增长17.5%。 年末浙江省着名商标28只,省名牌产品生产企业15家。 建筑业实现增加值21.1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65.8%。全县拥有三级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55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49.71亿元,同比增长19.7%;实现利润4.56亿元,同比增长145%;年末拥有资产19.32亿元,同比增长2.3%,其中固定资产原价6.9亿元,同比增长11.3%;全年施工面积176.9万平方米,竣工房屋面积69.1万平方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