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盐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通信网络持续扩大。全年邮电业务收入61355万元,比上年增长17.3%。年末邮电所20处,全年报刊发行量912.28万份,比上年增长14.7%。年末固定电话用户12.83万户,比上年下降23.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2.58万户,比上年下降0.2%,拥有互联网用户8.66万户,比上年增长17.0%。 旅游经济蒸蒸日上。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330.86万人次,其中国内游客329.85万人次,均比上年增长18.5%,境外入境人数10145人次,比上年增长34.8%。全年旅游总收入27.94亿元,比上年增长20.2%,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6.90亿元,比上年增长20.1%,旅游外汇收入16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9%。 八、财税、金融和保险 财政税收较快增长。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总收入32.05亿元,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7.18亿元,分别增长26.9%和25.6%。一般预算收入中税收收入16.30亿元,增长20.0%。一般预算支出20.71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国税收入36.68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地税收入15.02亿元,比上年增长23.7%。 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年末全县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338.86亿元,比年初增加46.55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储蓄存款174.69亿元,比年初增加21.22亿元,比上年增长13.7%;人民币各项存款334.37亿元,比年初增加4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储蓄存款173.95亿元,比年初增加21.29亿元,比上年增长13.8%。本外币各项贷款347.23亿元,比年初增加5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人民币各项贷款316.20亿元,比年初增加54.09亿元,比上年增长20.6%,其中,中长期贷款188.27亿元,比年初增加2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6.3%。 保险规模继续拓展。据不完全统计,全县财产、人寿保险公司保费收入50080万元,比上年增长2.6%,其中财产保险保费收入21858万元,比上年增长12.9%;赔款支出11567万元,比上年增长33.9%,其中财产保险赔款支出10267万元,比上年增长43.6%。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加快脚步。全县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5.63亿元,增长22.2%,占GDP的比重为2.1%。全县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中科技支出10310万元,比上年增长25.4%。全县高新技术企业达78家,比上年增加11家,省科技型中小企业103家,比上年增加17家,全县专利申请受理量1154件,专利申请授权量840件,比上年分别增长24.0%、1.0%,专利申请授权量中有发明专利52件,比上年增加1倍。 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全县有小学23所,在校学生23238人,教师1461人;普通中学16所,在校学生21603人,教师1625人。九年义务教育对象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高中毕业生的升学率分别为98.49%和97%。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继续发展,现有职业中学3所,在校学生6032人,教师321人。全县向普通高校输送新生2216人,输送高职(单考单招)460人。 全县共有11640人参加各类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证书的自学考试。 十、文化传媒、体育和卫生 文化传媒健康发展。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镇(街道)文化站9个,公共图书馆1个,全县公共图书馆藏书量405.79千册,比上年增长13.0%,博物馆1个,剧场、影剧院数5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100%。 体育运动蓬勃开展。当年全县体育健儿在市以上体育比赛中,共获奖牌218枚,其中,获得金牌85枚,分别比上年增长72.0%和78.1%。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全县共举办全县运动会350次,共有3.42万人次参加比赛。 卫生事业稳步前进。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18个、卫生监督、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各1个,妇保院1个。医院、卫生院病床数1065张,比上年增长20.1%;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707人,比上年增长0.7%,其中,医生710人,注册护士619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3%和4.9%。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99.46%,卫生厕所覆盖率97.51%。 十一、资源、环境、城市建设和安全生产 资源利用集约改善。年末耕地总资源26511.41公顷,常用耕地面积26106.66公顷。年内增加耕地212.44公顷。 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能源消费量94.8万吨标准煤,比上年增长1.6%;万元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0.2%。 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武原镇环境空气优良天数为352天;全年降尘浓度2.6,达标;酸雨率92.2%,PH平均值4.41。饮用水源地水质均为Ⅴ类(三环洞与千亩荡)。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1.8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城市建设加快进行。全县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42494万元,比上年下降39.8%,县城建成区面积14.67平方公里,比上年增长4.7%,建成区人口11.95万人,比上年增长0.9%。年末实有道路面积313.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0%,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623公顷,比上年增长5.2%,绿化覆盖率为42.5%,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2.89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2%。 各类事故略有下降。全县发生各类事故148起,比上年下降5.7%,死亡46人,受伤121人,直接经济损失299万元。其中,安全生产事故6起,死亡6人;火灾事故19起,死亡0人;公路交通事故123起,死亡40人;水上交通事故0起。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有效控制。抽样调查,年末全县户籍人口374661人,比上年增加1514人。其中,女性人口189078人,男女性别比为98.15︰100。全年出生人口2766人,出生率为7.38‰;死亡人口2591人,死亡率为6.92‰;迁出人口5955人,迁入人口7306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7‰。全县计划生育率98.58%,已婚妇女综合节育率89.60%。 人民生活质量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3290元,比上年增长13.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6788元,比上年增长19.0%;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和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分别为21023元和9475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5.6%和12.7%。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家庭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7.1平方米;农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69平方米。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29.9%和36.4%。 就业状况逐渐转好。年末城镇单位(含规模以上私营企业)从业人员13.07万人,比上年增长5.3%。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18%,新增城镇就业岗位6887人,安置失业人员3429人。 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为16.17万人,比上年增长9.3%。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12.32万人、8.56万人、14.64万人和9.85万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6.1%、6.5%、1.5%和11.6%。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参保率99.92%。全县低保对象3955人,其中城镇638人,农村3317人,共享受最低生活保障补贴865.85万元,比上年增长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