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海盐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县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跨越发展和转型升级两大中心任务,扎实开展“两新”推进年、平台建设年、招商引资年、项目推进年和作风建设年活动,全县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民生进一步改善,社会事业全面稳步推进,实现了“十二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据嘉兴市统计局统一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72.40亿元,可比增长9.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0.63亿元,可比增长3.1%;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71.02亿元,可比增长9.3%,其中:工业增加值159.82亿元,可比增长9.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0.75亿元,可比增长11.7%。剔除核电,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03.33亿元,可比增长11.3%。第一、二、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比例由上年的7.5﹕63.6﹕28.9调整为7.6﹕62.8﹕29.6。按年平均户籍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2854元(11280美元)。 二、农业 全年农业总产值为29.88亿元,未扣除物价因素,比上年增长15.5%。 种植结构继续调整。总播种面积44848公顷,比上年减少713公顷。粮食播种面积31347公顷,比上年增长2.3%。油菜种植面积3859公顷,比上年下降22.6%。棉花种植面积796公顷,比上年下降1.5%。蔬菜种植面积7552公顷,比上年减少2.9%。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35公顷,全县森林面积6849公顷,分别比上年增长130.2%和6.8%。 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肥猪出栏67.42万头,比上年增长2.9%,生猪存栏54.12万头,比上年增长2.3%;羊出栏7.99万头,比上年减少8.5%,存栏7.59万头,比上年增加0.1%;家禽养殖较快增长,出栏503.43万羽,比上年增长29.7%。 水产养殖略有增长。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3357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海水产品产量1224吨,淡水产品产量12133吨。 产业化经营稳步推进。到年底,全县共有农业龙头企业49家,新增11家;建立农业专业合作社76家,新增12家。农产品注册商标115个,新增23个;有省级无公害基地35个,新增4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县工业总产值619.21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核电工业产值97.8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34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93.55亿元,比上年增长22.1%,县内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395.75亿元,比上年增长24.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重工业总产值304.98亿元,占61.8%,轻工业总产值188.58亿元,占38.2%。 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创新能力继续增强,新产品产值113.56亿元,增长31.1%,新产品产值率23.01%,比上年提高0.48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较快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488.16亿元,比上年增长21.2%,利润总额45.84亿元,比上年增长31.5%,剔除3家核电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5.71亿元,比上年增长31.3%。亏损企业减亏5.1%。 新办工业企业减少。在新办的799家企业中工业企业360家,比上年下降10.4%,注册资本14.71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建筑业稳定发展。建筑业增加值11.20亿元,可比增长1.7%。完成建筑业总产值46.08亿元,比上年增长34.4%,实现利润8610.3万元,比上年下降12.7%。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力度继续加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98.1亿元,比上年增长2.6%,扣除核电后县内固定资产投资135.9亿元,比上年增长17.3%。核电投资完成62.2亿元,下降19.4%。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县内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35亿元,比上年下降60.6%;第二产业投资7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第三产业投资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8.3%。第二产业中工业性投资70.6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制造业投资63.1亿元,比上年增长12.2%,设备与工器具投资4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3%。 基础设施投入下降。县内基础设施投资额20.8亿元,比上年下降6.5%。其中,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供应业投资额分别为4.3亿元、9.2亿元和3.2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62.3%、增长143.7%、增长3.1%。 民间投资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中非国有投资96.6亿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8.7%,其中,民间投资86.1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43.5%。 房地产业局势稳定。全县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2亿元,比上年增长21.5%。房地产施工面积34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5.3%,新开工面积138.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其中新开工住宅面积10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住房竣工57.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30.6%。全年商品房屋销售面积37.7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3%,其中住宅销售面积29.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1%。全部房地产开发企业共发生商品住宅销售2192套,73.9%为期房。全年商品房销售额20.9亿元,比上年下降5.6%。 五、国内贸易 消费市场日益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71.53亿元,比上年增长18.3%。其中,批发业、零售业、住宿业、餐饮业分别为3.41亿元、53.58亿元、0.76亿元和8.38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7%、20.1%、30.5%和9.2%,城镇和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分别比上年增长18.1%和18.8%。 商品市场欣欣向荣。全县现有商品市场29个,比上年增加2个;全年成交15.67亿元,比上年增长11.2%。 六、外向型经济 对外贸易较快发展。全县进出口总额为1910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4.1%,其中出口总额为15068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1%;进口总额4033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7.3%。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新批三资企业21家,比上年减少5家,合同利用外资和实际利用外资分别为29453万美元、1323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0.9%、9.9%。 七、交通运输、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稳步推进。交通运输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68亿元,比上年增长10.1%。境内等级公路里程927.95公里,比上年增长2.1%,其中一级以上公路里程107.81公里,比上年增长12.7%。全年公路客运量为757.9万人,比上年增长20.1%;水陆货运量1849.1万吨,比上年增长4.0%。全年旅客周转量25044.9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24.6%;全年货物周转量457875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94.7%。内河港口货物吞吐量1594.3万吨,比上年增长0.3%。年末实有公共汽车营运车辆171辆,比上年增加51辆;公共汽车客运总量1347.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99.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