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市涟水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7-31 淮安市涟水县统计局

涟水县统计局

2007年4月

2006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牢牢把握淮安争一流,苏北争上游,全省争进位的目标定位,以求富思变的进取精神和百折不挠的坚定信念,奋力争创异军突起的涟水速度,大力实施教育立县、工业兴县、富民强县战略,努力克服发展中的各种矛盾和困难,经济呈现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格局,全面小康社会建设取得新成效,顺利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合

经济总量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生产总值74.07亿元,比上年增长15.4%;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25.56亿元,比上年增长5.8%;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27.13亿元,增长26.1%;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1.38亿元,增长15.6%。全县人均实现生产总值8018元,增长22.5%。经济结构进一步改善,同口径相比,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在生产总值中的构成比例由上年的38.1:33.0:28.9转变为34.5:36.6:28.9。

城市建设取得新成效。县城建成区面积达到17.69平方公里。年末全县城市化水平达到26.1%(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7.50万人,比年初增加1.14万人。其中,第一产业从业人员24.37万人,比年初减少3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9.71万人,比年初增加0.86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3.42万人,比年初增加3.28万人。年末登记城镇失业率为3.6%,比上年下降0.4个百分点。

私营个体经济快速发展。年末私营企业发展到2238户,当年开业391户;私营企业注册资本21.76亿元,当年投入注册资金6.21亿元;个体工商户22522个,当年开业6477个。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是:经济总量小,产业结构不合理,工业化水平低;地方财政收入较少,刚性支出增长快。

二、农林牧渔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产值49.10亿元,比2005年增长8.1%。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农业产值33.28亿元,增长12.1%。粮食大幅度增产,蔬菜、瓜类稳定增长,水果持平,油料下降。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79.7万亩,较上年增加3.65万亩;粮食总产量75.67万吨,比上年增产6.93万吨,增长10.1%。蔬菜、瓜类种植面积25.06万亩,总产量57.44万吨,增长3%。水果总产量1.93万吨,与上年基本持平。油料作物种植面积19.50万亩,下降15.5%;油料总产量3.54万吨,下降15.2%。

林业较快增长,牧业下滑。全年成片造林6000亩,四旁植树396万株,新建农田林网7.43万亩;实现林业总产值1.34亿元,增长9%。全年家禽出栏1127.1万只,比上年减少2.72万只;生猪出栏73.13万头,比上年减少13.63万头;实现牧业产值12.18亿元,下降0.7%。

农业机械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57.44万千瓦,较上年末增加11.45万千瓦;拥有大中型拖拉机1112台,增加197台;拥有小型拖拉机41746台,增加1413台;拥有联合收割机1533台;插秧机262台;播种机7046万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深入实施工业兴县战略,狠抓骨干企业技改投入和新增长点培植,努力化解要素制约,工业主体地位日益突出。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106.3亿元,增长68.3%;实现工业增加值21.64亿元,增长26.7%;工业用电3.76亿千瓦时,增长26.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17.05亿元,较上年增长42.5%;完成总产值76.77亿元,增长81.1%。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7.56亿元,增长47.1%;集体工业完成产值36.25亿元,增长204.1%;私营工业完成产值22亿元,增长27.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完成产值5.73亿元,增长55.4%。

工业经济效益显着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年实现销售收入76.32亿元,比上年增长105.2%;实现利税5.38亿元,增长106.3%,其中利润1.55亿元,增长55.5%。

建筑业保持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49亿元,较上年增长24%。22个资质以上施工总承包企业、9个专业承包企业、13个劳务分包企业全年建筑施工房屋面积637.87万平方米;企业总收入33.61亿元,实现利税2.83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较上年增长35.5%。其中,城镇投资27.91亿元,增长52.2%;农村投资11.2亿元,增长20.6%;房地产投资4.44亿元,增长172.1%。

投资结构不断改善。在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项目中,国有投资6.56亿元,较上年增长56.2%;集体投资3.26亿元,增长183%;私营企业投资14.36亿元,增长10.6%,占500万元以上投资总额的比重达54.4%。第一产业投资6615万元,增长132%;工业投资16.97亿元,增长36.3%,占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比重达64.3%;第三产业投资8.76亿元,增长39.7%。

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推进,重点工程进展顺利。完成红日路、炎黄大道等五条主干道拓宽改造,涟河风光带、能仁寺、涟水大剧院等一批提升城市形象的亮点工程陆续竣工,污水处理厂、深圳大厦等一批重点工程开工建设,新增小区建筑面积35万平方米。淮涟一级公路、235省道全面开工,铺设农村等级公路230公里,改造各类危桥112座。

园区承载力明显增强。完成基础设施投入1.05亿元,上水创业园建设体量达10万平方米,开发区已形成东区五纵六横、西区四纵七横道路框架。新增进区项目38个,进区企业总数达112个。薛行化工园区,启动一期规划用地554亩基础设施建设。加快8个乡镇工业集中区建设,投入基础设施建设资金2631万元,基本实现三通一平。

五、交通的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完成增加值2.55亿元,较上年增长15.9%。全县公路总长度达到1327公里;航道通航里程176公里;年末营运车船达到4011辆(艘);全年客运总量130万人次,货运总量348万吨,港口吞吐量298万吨,客货运输周转量36125万吨公里。

邮电通信能力进一步提升。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8881万元,增长11%;年末电话用户达到38.25万户,比年初增加2.72万户;其中本地电话用户26.83万户,增加0.96万户;移动电话11.42万户,增加1.77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8942户。

六、贸易和外经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78亿元,较上年增长15.7%。分地域看,县城零售额12.75亿元,县以下零售额9.03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7.91亿元,增长12.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67亿元,增长36.1%。

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全年新签三资项目10个;合同利用外资6842万美元,增长1.7倍;实际到帐外资241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倍;外贸进出口总额3012万美元,增长10.5%;出口总额2804万美元,增长7.5%。对外经济合作持续发展。外经营业额2058万美元,增长43.0%;海外劳务输出人数1150人,增长7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