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嵊州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嵊州市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嵊州调查队 2011年面对严峻宏观形势,市委市政府团结带领全市人民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工业强市、和谐惠民”工作主线,按照“比学赶超、创先争优”的总体定位,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深入实施招商引资,全市经济实现较快增长,社会事业全面发展,民生改善成效显着,“十二五”开局稳步推进。 一、综合 综合实力上新台阶。据初步统计,我市地区生产总值320.92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10.1%。按户籍人口计算,全市人均生产总值43693元,按年平均汇率(6.4588元)计算,人均生产总值6765美元。从三大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32.65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68.96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19.31亿元,增长12.0%,三次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4.3%、52.3%和43.4%。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三次产业结构调整为10.2:52.6:37.2,其中三产(服务业)比重提高了1个百分点。 二、农业 农业经济稳步增长。全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9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4.41亿元,增长4.4%;林业3.98亿元,增长3.8%;牧业9.74亿元,增长3.9%;渔业0.49亿元,增长5.5%;农林牧渔服务业0.17亿元,增长4.5%。全年粮食播种面积达42.99万亩,粮食总产量17.03万吨,增长0.8%,亩产达396公斤,增长0.5%。蔬菜种植面积19.46万亩,蔬菜产量35.97万吨;油菜籽种植面积4.43万亩,油菜籽产量0.47万吨,水产品总产量0.42万吨。全年生猪出栏38.06万头,家禽出栏156.43万只,肉类总产量2.91万吨。 现代农业发展迅速。6个特色农业精品园已完成年度建设任务,其中瑞丰食用菌精品园已通过省级验收,成为首批浙江省现代特色农业精品园之一。新批绍兴市现代农业园区创建点6个,中部现代农业综合区列入省级创建点。农业产业化投资不断加快。灯塔优质种猪基地扩建猪舍2910㎡,农业部优质长毛兔原种繁育中心新建畜禽舍500㎡,广东温氏集团年产2000万只肉鸡项目正在推进。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实现产值38.9亿元,销售收入36.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0.5%和10.2%。 林业、水利建设取得成效。完成荒山造林33公顷,林地造林337公顷;四旁植树31万株。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37公顷。实施幼林抚育作业面积333公顷,成林抚育面积3333公顷;林木种苗育苗面积7公顷,当年苗木产量2600万株。年末茶园面积12.10千公顷,全年茶叶产量1.97万吨。完成水利总投入34554万元,其中用于防洪工程6906万元,水资源保障能力建设3088万元,农田水利工程23412万元。开展了千库保安工程,坂头水库、丰潭水库2座中型水库和一批病险山塘水库得到除险加固;开展了农田水利工程建设,万里清水河道、长乐等10个乡镇灌区改造工程得以实施。全市增加旱涝保收面积1133公顷,扩大灌溉面积927公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较快增长。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值376.79亿元,同比增长24.99%。三大主导产业实现产值303.97亿元,增长25.0%,占全部规上工业产值的80.7%。其中领带服装产值151.01亿元,增长26.1%;机械电机85.93亿元,增长26.2%;电器厨具67.03亿元,增长21.2%。全市规模以上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41.38亿元,增长31.4%,新产品产值率达37.5%;市经济开发区产值205.12亿元,占全市的54.4%。全市实现工业总产值853.96亿元,增长19.4%,其中规模以下及个体户产值477.17亿元,占55.9%。 工业效益总体向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全年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1.80亿元,利税20.42亿元,利润10.92亿元,分别增长18.6%、10.7%和10.0%。十一项考核综合得分257.35分,比上年提高9.89分。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亩均产值295.4万元、亩均税收8.8万元,分别同比增长25%和22.6%,每度电创税1.56元。 工业企业做强做大。全市共有年主营业务收入亿元以上企业69家,1-5亿元企业56家,5-10亿元企业9家,10亿元以上4家。亿元以上企业主营业务收入、利税和利润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达71.6%、77.9%和87.9%。全市46家大中型企业完成产值201.09亿元,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88.93亿元,利税12.71亿元,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3.3%、53.7%和62.2%。企业上市步伐加快。出台了上市企业鼓励政策,6家企业完成股份制改造,迪贝机电上报国家证监委。 建筑业发展势头强劲。我市建筑企业新升一级企业5家、二级企业3家,至年末全市共有一级企业8家、二级企业20家。全市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55.5亿元,其中在外省实现114.5亿元。评级创优大力推进,工程质量争创一流,全年获鲁班奖1只、钱江杯2只、兰花杯4只,省级文明标化工程2项,绍兴市级文明标化工程12项。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规模稳步扩大。我市加大项目推进力度,全年完成限额(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17.44亿元,增长24.0%。其中基础设施投资20.26亿元,增长19.6%;工业性投资71.53亿元,增长17.2%;第三产业投资44.71亿元,增长37.9%。行业投资超10亿元的有2个,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投资额分别为17.44亿元和14.20亿元,分别增长39.1%和30.8%,纺织业投资8.70亿元,同比下降30.4%。市经济开发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61亿元,其中工业性投资26.53亿元,分别占全市的26.1%和37.1%。 房产投资惯性增长。受新国八条等政策影响,房产市场较为疲软,但受惯性作用和开发成本增加等因素影响,房地产开发投资仍保持稳定的增长态势,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21.98亿元,增长33.8%,全年商品房施工面积173.45万平方米,增长18.1%,其中本年新开工商品房施工面积59.13万平方米,下降72.0%,商品房竣工面积19.16万平方米,下降44.0%。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48.75万平方米,下降5.0%;销售额33.18亿元,增长2.8%。 五、城乡建设 城市建设积极推进。按照“嵊新跨行政区域大城市核心区”的定位,加快推进城南新区建设,修编完成高新园区总体规划及城隍山、城西新区控制性详规。顺利完成鹿山路、领带城物流中心等重点地块的房屋征迁工作,完成投资1000万元城北入城口拆迁改造工程,完成投资33580万元白鹭香溪及城西湿地公园配套项目。104国道嵊州段7标段、雅戈尔大道、南马路大桥、南山水库引水复线等一批基础设施项目扎实推进,总投资9.58亿元的新医院动工建设,五星级酒店正式开业。深入开展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全市区实行“一把扫帚”保洁和“网格化”管理机制,对北门新村、相公殿路等地段道路实施“白改黑”工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