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09-25 广安市统计局

财政金融保险我市财税部门广辟财源,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全市财政预算执行情况基本正常。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按新体制口径,下同)4.38亿元,为预算的106.7%,上划中央“两税”收入完成1.71亿元,为预算的99.5%,同比增长8.12%。财政支出完成9.46万元,为预算的96.5%,同比增长18.4%。其中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12.8%,一般预算财政支出8.83亿元,同比增长17.3%。

金融改革稳步推进,金融秩序稳定。在国家实施多次降息的宏观政策的情况下,银行存贷额仍保持了平稳增速,年末全社会各项存款余额125.05亿元,比年初增长13.5%;其中城乡居民储蓄余额108.5亿元,比年初增长16.9%。全社会贷款余额88.79亿元,比年初增长9.7%,存差为36.3亿元。贷款余额中,短期贷款余额59.81亿元,增长7.0%,中长期贷款余额23.42亿元,增长5.8%。全年货币净投放4.54亿元。

保险事业有突破性发展。2000年全市寿险、人民保险系统分别完成承保总额97亿元和41亿元,各类承保额累计比上年增长147.8%。全年为各类自然灾害、意外事故支付保险赔款5387万元,其中人寿险给付金额3313万元,财险赔款2074万元。全年保险系统业务总收入10983万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寿险收入7107万元,财险收入3876万元。

科学技术2000年“科教兴市”战略进一步落实,继续增加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国民经济增长中的科技含量。全年财政投入科技三项费647.4万元。推广“百项工程”项目79个,实施重点科技计划项目45项,科技兴农项目92项。申请专利12项,取得科技成果9项,科技产业实现产值2.4亿元。全年培训各类专业技术31万人次。

教育2000年我市基础教育得到进一步加强,职业教育成效明显。全市各级各类学校(含幼儿园)3234所。全市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75万人,增长20.1%,毕业生4.12万人,职业中学在校学生2913人,毕业生1445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6%,小学毕业率99.62%,小学在校学生46.44万人。中等专业学校年末在校学生1862人,毕业生658人。成人中等教育在校学生425人,毕业生27人。

各类学校师资力量有所加强,全市各类学校专任教师2.98人,其中普通中学1.19万人,增长5.7%,小学1.5万人,队伍相对稳定。

卫生医疗卫生条件有所改善,卫生资源配置优化,市人民医院正式组建并正常运转,经省专家组评审,已达到二级甲等医院标准,初步实现了医疗结构和等级的新跨越。计划免疫和预防保健深入开展,农村卫生工作不断加强。全市卫生机构1589个,医院病床床位6223张,卫生技术人员8261人,其中医生4211人,护士503人,护师854人,村设医疗点3016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576人。全年诊疗147.79万人次。

文化体育2000年,群众性文化活动广泛开展,文艺创作成绩喜人,文化市场繁荣有序。全市艺术表演团体4个,演出场296次,观众达18万人次。公共图书馆机构数5个,藏书量25万册,文化站168个。文物保护管理机构6个。全民健身活动继续开展,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年内举办县级以上体育比赛20次。全年参加省级以上比赛10项次,获团体名次6个;单项名次80个;向省优秀运动队输送正式运动员10人。

广播电视广播电视工作迈上新台阶,“村村通”工程进展顺利。年末拥有广播台(站)179个,卫星电视地面接收站234个,有线用户34万户(含村村通),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6%。无线电视自办节目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05.2小时。广播人口覆盖率95%,无线广播自制节目平均每周17.3小时。

环保和旅游2000年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城市环境质量有所改善,工业“三废”处理能力提高。年内,工业废水处理率71.8%,综合处理达标率60.3%;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44.7%,工业固体废物处置率49.4%。“三废”综合利用产品产值1331.8万元。2000年广安城区SO2年日均值为0.143毫克/立方米,NO2年日均值为0.054毫克/立方米,均达到国家空气质量二级标准,总悬浮颗粒物年日均值为0.45毫克/立方米。城市地面水水质达标率为88%。

旅游事业发展态势喜人,年末共有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产业旅游资源3大类、21亚类、40个品种,近100处景点。全年接待国际游客235人次,国内游客101万人次,其中宾馆饭店接待总人数为57万人次。全年旅游总收入2.72亿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00年,加大在交通、通讯、能源、房地产开发和招商引资方面的工作力度,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下滑势头得到遏制,共完成35.95亿元,比上年增长1.3%。其中国有单位固定资产投资32.82亿元,下降5.6%。城镇和工矿区私人投资4.1亿元,同比增长13.4%。集体投资3.63亿元,比上年增长2.7%。农村私人投资5.77亿元,同比下降1.0%。

国有及其他固定资产投资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8.83亿元,增长6.8%。更新改造投资2.08亿元,同比下降32.0%。房地产开发投资1.85亿元,增长43.8%。

重点项目进展顺利。邮电通讯工程、广安会展中心、市委党校、经济技术开发区建安桥等一批项目竣工,广遂路广安至武胜段已基本建成。电网改造超额完成年度目标。富流滩电航工程、花园水厂扩建工程、天池湖水利工程等一批项目正加紧建设。五县(市)区旧城改造、经济适用房建设取得明显成效。桐子壕航电工程、广安协兴和华蓥庆华国家粮食储备库等一批项目开工建设。

五、人口与人民生活

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年出生人口5.55万人,死亡人口2.93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5.5‰,全市年末总人口438.54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稳定增加,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年末,全部职工17.72万人,比上年下降6.8%。全部职工工资总额10.28亿元,比上年增长6.2%,全市职工年人均工资5701元(包括不在岗职工),增长11.3%,扣除物价因素,实际增长12.1%。其中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6784元,增长13.1%。农村居民受农产品价格下降、外出务工收入减少等因素影响,增收减缓。据全市1000户农村居民家庭收支情况抽样调查,农民人均纯收入1908元,比上年增加99元,增长5.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39元,比上年增加109元,增长6.3%。农村小康建设步伐加快,新建成小康乡镇93个,小康村2034个。2000年全市人均储蓄2477元,比上年增加320元,增长14.8%。

六、县域经济与经济技术开发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