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安市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09-25 广安市统计局

2000年,全市人民按照中共四川省委、省人民政府的统一部署,在中共广安市委和市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四中、五中全会精神,抓住西部大开发机遇,围绕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基地的总体目标,突出跨越式发展主题,致力于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团结奋斗,较好地完成了市一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全市社会政治稳定,国民经济持续发展,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初步统计,全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126.73亿元,经济总量居全省第13位。比上年增长7.6%,超额完成7%的目标。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80亿元,增长4.4%,第二产业增加值46.44亿元,增长9.1%,第三产业增加值37.49亿元,增长9.6%。从生产角度看,第一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19.9%;第二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9%;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3.2%。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是:经济总量偏小,增长速度较慢;二、三产业结构调整步伐不快;经济运行质量不高;社会事业发展与对外开放相对滞后。

一、第一产业

2000年,全市农业继续坚持“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思路,依靠科技,增加投入,狠抓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全年农业总产值63.65亿元,比上年增长5.1%。农业增加值42.8亿元,增长4.4%。由于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科技推广力度加大,使“稳粮、增收、调结构”的战略目标得以顺利推进。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94万吨;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908元(比上年增收99元);农业内部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种植业比重下降,林业、渔业比重明显提高。

林业生产不断发展。植树造林和资源保护、病虫害防治进一步加强。林业产值1.12亿元,下降2.5%。全年造林面积1.1万公顷。零星(四旁)植树2166万株。营造经济林217公顷,本年新封山育林面积2980公顷。幼林抚育面积10634公顷。成林抚育面积5126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22.5%。

畜牧业持续、快速发展,草食性动物快速增长。全年牧业产值27.93亿元,增长2.9%。

渔业生产发展加快。水产品品种增多,产量增长,渔业产值1.88亿元,增长16.0%。全年水产品产量2.91万吨,比上年增长6.3%。

农业基础设施加强。各地努力增加农业投入,狠抓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年投入水利建设资金2.71亿元,投工0.62亿个,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2万亩。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65万千瓦,增长9.0%。农机化作业水平显着提高,机耕作业面积比上年增长8%;机收作业面积增长39.1%。化肥施用量(折纯)10.32万吨,降低5.4%,农村用电量2.01亿千瓦小时,增长11.1%。

二、第二产业

工业各级党委和政府坚持改革和发展,加快国有企业改革步伐,着力结构调整和总量扩张,狠抓产品质量及扭亏增效,努力开拓市场,促进了工业经济的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35.66亿元,比上年增长11.4%。全部国有及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实现总产值20.96亿元,增长16.9%,其中:国有企业产值8.67亿元,增长3.6%;集体企业产值2.67亿元,增长25.9%;轻工业产值5.24亿元,增长30.7%;重工业产值15.71亿元,增长12.9%。产销率达98.7%。

随着改革的深化的管理的加强,企业减亏增盈成效显着,经济效益明显好转。全年国有及年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9.75亿元,实现利税2.0亿元,比上年增长23.9%,其中,实现销售税金0.42亿元,增长1.0%。总资产负债率下降0.5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提高4.6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提高1.6个百分点;劳动生产率提高4107元。年末亏损企业个数减少6个;亏损面下降5.8%;全年亏损企业减亏790万元。

建筑业全市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促进了建筑业的发展。全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10.78亿元。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总产值25.44亿元,增长10.6%。全员劳动生产率35560元/人,比上年增加3147元/人。房屋施工面491.53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265.35万平方米。全年竣工工程862个,工程质量优良率34.5%。建筑企业共实现利润6203万元,同比增长44.0%。

三、第三产业

随着城镇再就业工程的进一步推进,个体商业和社会服务业快速发展,第三产业对经济的拉动作用增强。2000年,全市第三产业增加值达37.49亿元,比上年增长9.6%,第三产业占GDP比重由上年的27.3%增至29.6%。其中交通运输、邮电通讯、社会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

交通运输业2000年我市依托交通,拉动经济发展,交通结构与效益有所改善。全年新建公路65公里,改建公路131公里。完成村级公路建设140公里。通公路的村达84.5%。年末全市公路通车里程2090公里,公路养护总里程1104公里,公路平均好路率78.85%。其中高速路45公里;一级公路23公里;二级公路369公里;三级公路203公里;四级公路906公里,等外路544公里。全年公路工程建设项目7个,其中地方重点项目4个。邻遂路武胜至蓬溪段,完成计划投资的80.6%;广邻高速路华蓥、协兴连接线竣工通车。交通设施建设为我市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打下了良好基础。2000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实现增加值5.32亿元,比上年增长11.6%。货运量、周转量持续上升。年末营运汽车7372辆,其中客车1952辆,货车5420辆。

邮电通讯业城市配套设施继续完善,城乡电网改造稳步推进,邮政、电信基础建设步伐加快,通信能力增强。全年完成邮政业务和电信业务总量分别达到0.67亿元和1.6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3%和30.2%。全市现有邮政局、所95处(不含代办点),能提供全功能服务的81处。2000年邮政线路共101条,农村投递路线559条,可贯穿179个乡镇2904个行政村。邮政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全市建成电子化营业网点55处,实现生产信息网上传输;市局邮政综合网工程业已实现与全省邮政联网运行的办公自动化系统、报刊发行系统、“185”特快专递邮件查询系统、邮资票品管理系统、可视电话会议系统、系统内部电话系统及会计电算一体化系统。年末电话机用户达17.69万户,其中移动电话用户3.54万户,增长29.7%。年末无线寻呼用户超过10万户,增长17.6%。全市电话普及率提高,每百人拥有电话4.03部,比上年增加1.74部。长途业务电路达到3620路。已通电话的乡镇179个,已通电话的行政村1529个。

商业贸易在国家采取增加城镇居民收入、降息、开征利息税等一系列启动市场的措施后,2000年市场消费出现新变化。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62亿元,增长10.9%。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消费品零售7.0亿元,增长2.2%,非国有经济所占比重增大,全年实现零售总额43.62亿元,增长12.4%,占全部零售额的86.2%。其中,个体经济增长13.4%,私营经济增长19.3%,二者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为58.5%。按城乡市场分,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19.18亿元,同比增长9.9%,农村市场零售额31.44亿元,增长11.5%。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15亿元,增长9.6%。餐饮业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零售额为5.76亿元,比上年增长1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