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安市寿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寿县统计局 (2012年3月28日) 2011年,寿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努力克服世界经济危机带来的不利影响,抢抓机遇,奋力追赶,全县经济呈现出提速发展的良好势头,实现了“十二五”的良好开局。全县国民经济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103.6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2.2亿元,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27.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7亿元,增长8.2%。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生产总值达10210元(折合1580美元)。三次产业结构由2010年的36.6:36.1:27.3变化为2011年的40.7:26.7:32.6,其中工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为20.5%。 年末全县从业人员76.98万人。其中,第一产业49.95万人;第二产业13.3万人;第三产业13.73万人。2011年末非私营单位在岗职工2.3万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27120元,同比增长18%。 二、农业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5.24万公顷,比去年增长0.1%。其中:小麦面积11.08万公顷,增长8.6%;油料种植面积1.24万公顷,下降38%;稻谷面积11.05万公顷,与上年持平。 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达到72.54亿元,增长7.6%。全年粮食总产量达148.52万吨,增长3.3%,再创新高。油料产量2.17万吨,同比下降41.5%;棉花产量4462吨,增长8.9%;稻谷总产量101.2万吨,增长3.6%;蔬菜、席草等其他经济作物在扩大优质品种的基础上总量继续增长。 2011年林业实现总产值28863万元,同比增长2%;全年造林面积8455亩。牧业总产值278875万元,增长4.7%。全年肉类总产量13.7万吨。水产品产量9.05万吨,增长1.1%。 农业生产条件继续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84.1万千瓦。大中型拖拉机4636台,增长27.7%。全年化肥施用量39.6万吨,增长1.6%。农村用电量22889万度,增长1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21.28亿元,比上年下降37.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13.2亿元,同比下降41.9%,轻重工业增加值比例由上年的73.2:26.8变化为67.4:32.6。在规模以上工业中,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4403万元,同比增长10.3%;股份制企业增加值10.4亿元;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4021万元。 在统计的18个行业类别中,年总产值实现增长的有3个;其中: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增长19.1%,金属制品业增长0.9%,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增长12.7%。 201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到194.66%,规模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53.94亿元;实现利税35427万元,其中:利润24832万元。农副食品加工业、纺织业、草制品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和皮革、毛皮、羽毛及其制品业等6个利润过千万的行业,累计实现利润21268万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85.6%。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64292万元,比上年增长16%。全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63346万元,增长18.5%,实现利润总额2021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1.51万平方米,增长4.4%;房屋建筑竣工面积43.34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4.2%。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61.1亿元,增长30.7%。工业、交通运输、城镇建设和环境等行业投资进一步加强。全年第一产业投资1.88亿元,比上年下降17.9%;第二产业投资223204万元,增长30.8%,其中:工业投资22.3亿元,增长30.8%;第三产业投资36.9亿元,增长44%。 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66240万元,比上年增长3%。房屋销售面积23.35万平方米,增长9.4%;实现房屋销售额105580万元,同比增长63.6%。 五、内外贸易及旅游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62亿元,比上年增长16.1%。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37.7亿元,增长22.2%,乡村消费品零售额11.9亿元。分行业看,批发零售业零售额44.39亿元,增长12.2%;住宿餐饮业零售5.23亿元,增长12.1%。限额以上企业零售额5.8亿元,增长30%。 全县实现进出口总额2347万美元,其中出口额234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4.6%。 全年入境旅游人数16000人次;国内游客203万人次,增长69%。旅游综合收入12亿元,增长14.3%。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54334.4万元,比上年增长9.0%。 全年邮电业务总量29342.5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5666万元;邮政业务总量3676万元,下降20.4%。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17.6万户,增长8.5%,其中:住宅电话用户16万户,增长5.4%,公用电话4542部;移动电话用户42.8万户,增长7.9%。互联网用户达27853户,比上年增加6369户,增长29.6%。 七、财政、金融业 全年实现财政收入51028万元,比上年增长29.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7333万元,增长21.6%。总收入中非税收入比重由上年的25.6%下降到15.06%。在地方税收中,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的主体税种继续增长,营业税在上年增长14.3%的基础上增长了34.1%,增值税较上年增长35.6%,企业所得税增长112.3%。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年财政支出31.9亿元,增长43.1%,其中:农林水事业支出增长60.7%,教育支出增长58.6%,医疗卫生支出增长64.7%,科学技术支出增长966.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增长4.5%,住房保障支出增长73.8%,节能环保支出增长151.5%。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8.9亿元,比上年增长3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77.17亿元,增长23.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4.81亿元,比上年增长21%。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全县共有中等职业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14352人,增长19.5%。普通中学75所,招生数18786人,在校学生数60180人,毕业生数22431人。其中,高中在校学生17971人,初中在校学生42209人。小学256所,招生数14394人,较上年下降7.3%。小学入学率为99.76%。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96人,在校学生1692人,招生人数710人。 全年财政支出中用于科学技术支出1951万元,增长966.1%,全县年末单位在岗职工中专业技术人员13142人,增长15%。全年专利申请数100件,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发明专利申请数15件,增长25%。专利授权76件,其中授权发明专利1件,申请和授权量较以往年度都有大幅提高。全年通过认定省高新技术产品3个,建立市级知识产权优势企业1家,市级企业研发中心1个,新建科技专家大院2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