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云港市灌云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09-10 连云港市灌云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紧紧围绕“秉持强劲增势,全面跨越提升,加快转型升级,确保首战必胜”的年度工作要求,始终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奋力抢抓战略机遇,积极应对严峻挑战,强力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

201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92.22亿元,增长14.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44.29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增加值为90.29亿元,增长18.6%;第三产业增加值57.64亿元,增长14.7%;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3496元(按常住人口计算),比上年增长17.8%。一、二、三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7.3:46.5:26.2调整为23.0:47.0:30.0。

一、农林牧渔业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1年,全县实现农业产值39.26亿元,增长12.3%,林业产值2.16亿元,增长11.8%;牧业产值26.43亿元,增长29.6%;渔业产值7.09亿元,比上年增长26.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5.56亿元,增长18%。全县粮食播种面积103.93千公顷,增长0.8%;粮食总产量达到74.71万吨,增长2.1%;粮食亩产为479公斤,增长1.2%。其中:夏收粮食播种面积为43.71千公顷,夏粮亩产为388公斤,夏粮总产量为25.42万吨;秋收粮食播种面积为60.22千公顷,秋粮亩产为546公斤,秋粮总产量为49.29万吨。棉花产量422吨,下降26.7%;蔬菜产量64.55万吨,增长34.2%;肉类总产量5.41万吨,下降6.3%;水产品产量4.5万吨,增长38.5%。

现代农业发展提速增效。全年新增高效农业8.9万亩,其中实施农业5.6万亩,创建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1家,新上投资500万元以上农产品加工企业15个,年产5万吨蓝莓饮料的伊云贝尔项目完成主体工程。出台鼓励“三农”发展、鼓励乡镇发展和规范农地增减挂钩等实施意见,乡镇从中直接受益超亿元。

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全面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和农业保险等惠农政策,财政支农投入突破6亿元。水利工程建设投入1.9亿元,五灌河治理一期工程主体完工。大力推进农业机械化发展,全县农机总动力达97万千瓦时,农业生产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90%以上。

二、工业、建筑业

2011年,全县上下继续突出工业经济的主体地位,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开展“项目推进年”活动,全年新上重点工业项目60个,计划总投资36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36个,超10亿元项目10个,新竣工工业项目40个,总投资46亿元,其中过亿元项目16个。工业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船舶制造、精细化工、装备制造、金属材料及制品、轻工纺织、清洁能源等主导产业体系逐步形成,工业经济呈现出较快发展的良好态势。

工业生产持续增长。全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05.66亿元,增长49.2%,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3.19亿元,增长27.1%。

工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99.97亿元,增长48.5%;实现利税总额27.54亿元,增长33.0%,其中:利润20.56亿元,增长34.5%;产值销售率达98.2%;资产负债率为38.1%;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1.2次,比上年快1.69次。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幅较大。年产铁合金55289吨,增长17.9%;民用钢质船舶216500载重吨,增长89.9%;化学药品原药2352.9吨,增长20.9%;人造板20.7万立方米,增长5.1%;塑料制品1019.5吨,增长60.4%;棉纱5604吨,增长58.3%;服装589.5万件,下降6.7%。

建筑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3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11.1%。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6万平方米,其中:本年新开工面积288万平方米,占80.9%;建筑企业规模不断发展,年末从业人员24640人,增长41.3%,其中:工程技术人员2099人,占从业人员的8.5%。

三、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达179.53亿元,增长17.88%,其中: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14.75亿元,增长18.42%。在规模以上投资中,城镇规模以上完成投资127.01亿元,增长11.91%;房地产完成投资12.74亿元,下降3.91%。农村投资完成9.92亿元,增长52.73%,其中农村工业投资完成52.59亿元,增长31.86%。

沿海开发快速推进。坚持以港口建设为重点,完善园区功能配套,推动“港、产、城”联动发展。围绕建设“连云港港南翼组合港和区域性海河联运中心”,大力推进以港口为龙头的沿海集疏运体系建设,灌河口拦门沙疏浚整治工程基本完工,2万吨级航道具备通航能力,燕尾港3万吨级1号码头主体竣工,1700亩围海吹填工程完工,沿海开发的支撑保障能力不断增强。园区功能加快提升。临港产业区污水处理厂二期主体完工,污水处理中央监控平台加快建设,建成15公里扩区道路,启动港口物流园建设,园区配套功能不断完善。燕尾新城快速推进。燕尾港老镇区搬迁和新城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客运站、农贸市场主体工程完工,商业街完成启动区建设,时代花园小区和灌西安置小区等重点工程按序时推进,新城配套设施不断完善,服务支撑功能加快提升。

基础设施功能不断完善。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县城综合承载能力不断提高。实施城建重点工程76项,新开发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完成城建投入64亿元,封顶高层建筑21幢,新开工高层建筑34幢。完成22.3平方公里的东城区规划,2.3平方公里的起步区道路框架全面拉开。向阳大桥、东方红桥建成通车,博物馆、老年公寓投入使用,长途汽车站竣工,金源综合市场、公共卫生中心、国土交易中心、规划展示馆等一批公共工程按序时推进。

镇村建设步伐加快。编制完成全县19个乡镇总体规划和5个建制镇控制性详细规划。完成镇村建筑面积150万平方米,新铺道路96万平方米,新增绿化面积7万平方米。大力推进村庄环境整治,创建省级康居示范村1个、省级环境整治试点村5个、市级城市化示范镇2个、市级特色化小城镇2个,新建县级康居示范村18个。

四、贸易、外经

商贸流通平稳发展。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8.12亿元,增长17.4%。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销售额为20.92亿元,增长25.7%;住宿和餐饮业营业额5.99亿元,增长22.5%。

招商引资积极推进。在县乡机关继续落实招商引资及新上工业项目责任制,并将招商引资工作列为乡镇、机关年度目标考核的一票否决。全年引进内联资金79.09亿元,增长22.8%;实际到帐注册外资达到1555万美元。

外经外贸快速增长。加大对涉外企业扶持力度,涉外贸易实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9181万美元,增长51.1%,其中完成出口总额27082万美元,增长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