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2)

2012-09-01 呼伦贝尔市根河市统计局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险业保费收入4113.2万元,比上年下降15.4%,其中,财产险收入849.0万元,同比下降15.3%;人寿险收入3264.2万元,同比下降15.5%。全年保险赔付额611.1万元,同比下降25.1%,其中,财险赔付额432.0万元,同比下降19.0%;人寿险赔付额179.1万元,同比下降36.7%。

八、文化和教育

文化新闻事业迈向新台阶。年末全市拥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站6个;组织各类文艺演出112场;公共图书馆1个;群艺馆1个;博物馆1个。年末各类电影放映院1个,全年电影放映累计541场。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电视转播台和差转台6座;有线电视用户18890户;电视覆盖率85.03%;广播覆盖率90.0%。全年电视台共播发新闻3907条;播发各类节目48期;制作电视专题片25部;电视台在中央台播发新闻9条;在内蒙古播发25条,专题片2部。

教育改革稳步推进。年末全市有普通中学校数16所,其中:初级中学4所,高级中学2所,完全中学4所,九年一贯制中学6所。普通中学毕业生2044人,比上年下降35.4%;普通中学招生数1756人,比上年下降37.6%;普通中学在校生5568人,比上年下降39.6%。年末全市有职业中学1所,职业中学毕业生70人,比上年增长16.7%;职业中学招生47人,比上年下降6.0%;职业中学在校生147人,比上年下降13.5%。全市拥有小学校14所,小学毕业生1795人,比上年增长3.3%;小学招生1067人,比上年下降16.1%;小学在校生8398人,比上年下降10.9%。全市有幼儿园10所,在园人数1255人,比上年下降11.6%,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全市拥有专任教师1884人,比上年下降3.6%。

九、卫生和体育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年末全市共有卫生机构23个(不含个体诊所等),其中:医院9个,卫生院5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采购血机构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1个。年末卫生机构拥有病床位724张,比上年下降1.1%;卫生技术人员1015人,比上年下降14.3%;全市住院医疗治愈率为73.05%,好转率达24.03%,死亡率达1.29%;住院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达82.90%。

体育事业成绩喜人。年内共举办各类体育比赛15次。2005年在北京国际马拉松比赛上取得半程马拉松第二名、第四名和十公里第五名好成绩。在呼伦贝尔市首届青少年田径运动会上获“二金一银一铜”、三个第五名和五个第六名好成绩,并荣获团体总分第八名和体育道德风尚奖。在呼伦贝尔市2005年中青年乒乓球锦标赛中荣获男子单打第一名,并荣获男、女团体总分第三名。

十、人口

人口增长保持在较低水平。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市总人口167228人,比上年下降1.1%;出生人口849人,人口出生率达5.05‰;死亡人口1174人,人口死亡率6.98‰;人口自然增长率降至-1.93‰。

年末全市总户数54024户,比上年增长1.5%,其中:市区户数20709户,比上年增长1.3%。

在总人口中,男性85060人,女性82168人,男女性别比为103.5:100.0;市区人口64294人,比上年下降0.5%;少数民族人口19641人,比上年增长2.1%。全市共有17个少数民族,其中:蒙古族9962人,比上年增长2.6%;回族3444人,比上年增长1.5%;满族4038人,比上年增长0.9%;鄂温克族412人,比上年增长9.9%。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市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541.26元,比上年增长14.8%;全市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4333.67元,比上年增长5.4%;城镇居民住房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年城镇居民住房人均使用面积16.48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2%;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城乡居民每百户耐用品拥有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见附表2)。

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0358元,比上年增长8.9%。

社会保障事业不断加强。年末全市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7368名,比上年增长9.0%,其中:个体私营参保人数5825人,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共收缴养老保险金2060万元,比上年增长24.0%;全年共为2486名企业离退休职工(含遗属330人)发放养老金,发放金额1411万元,发放率达100%。

年末全市医疗保险参保单位210个,参保人数达21395人。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230户、22561人,支出保障金1810.2万元,比上年增长33.4%。

年末全市住房公积金归集额870万元,比上年增长2.0%;向个人支付和偿还职工住房公积金442万元,比上年增长61.0%;向职工发放住房公积金委托贷款85户、380万元。

注:①涉及部门数据均由部门提供;

②除特殊标明外均为全社会口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