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5年全市各族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围绕年初市委二届九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富市、开放兴市、特色活市”的发展方针,努力调整经济结构,大力优化开放环境,不断深化各项改革,使全市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呈平稳发展态势。全市生产总值完成213988万元,按可比价计算(下同)增长3.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34868万元,同比下降35.3%;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78405万元,同比增长31.0%,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51463万元,同比增长16.1%,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6942万元,同比增长80.5%;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100715万元,同比增长6.4%。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6.4:27.9:45.7调整为16.3:36.6:47.1。人均GDP达12685元,同比增长5.4%。 市场物价略有上涨。全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2.5%,商品零售价格总指数比上年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比上年上涨10.1%。从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类看,下降的主要有:烟酒及用品类下降4.4%,衣着类下降0.6%,家庭设备用品维修及服务类下降0.1%,其余均呈不同程度的上涨。 劳动就业保持稳定。全市城镇人口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1%。全年新增就业人数1597人;全市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37320人,征缴失业救济金626万元,年内为328名企业失业人员发放失业救济金近32万元;全年共举办专业技术培训7期,培训人数为252人,经培训后的下岗失业人员就业和再就业率达82.0%。 受农林特产税停征等因素影响,全市财政收入呈下降态势。全市财政总收入完成7171万元,比上年同期(未剔除农业特产税)下降7.3%。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439万元,比上年同期(未剔除农业特产税)下降12.0%。全市财政支出完成1682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1%。 二、农林牧渔业 今年由于我市木材采伐量大幅减少(因上年有火烧木使同期数偏大),导致全市农林牧渔业生产呈下降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产值完成56499万元,比上年下降30.9%。 农业种植结构不断优化。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198公顷(扣除其它农作物),比上年增加38公顷,增长1.8%,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892公顷,比上年增加134公顷,增长17.7%;经济作物油料播种面积1028公顷,比上年减少159公顷,下降13.4%;蔬菜播种面积278公顷,比去年增加63公顷,增长29.3%。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783吨,比上年增加763吨,增长37.8%;经济作物产量1491吨,比上年减少94吨,下降5.9%;蔬菜产量5021吨,比上年增加610吨,增长13.8%。 林业生产由于受木材采伐量减少等影响呈下降态势。全市林业总产值完成45125万元,比上年下降36.3%。 畜牧业生产明显好转。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61273头(只),比上年增加20949头(只),增长52.0%;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35479头(只),比上年增加10306头(只),增长40.9%;奶类产量1319吨,比上年减少1381吨,下降51.1%;肉类总产量2968吨,比上年减少829吨,下降21.8%;禽蛋产量717吨,比上年增加102吨,增长16.6%。(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见附表1)。 全年渔业总产值完成150万元,比上年增长775.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工业生产和效益双提高。全部工业增加值完成51463万元,同比增长16.1%。 地方工业生产态势趋好。全市地方37家乡及乡以上工业(含电业)总产值完成31200.4万元,同比增长41.8%;工业增加值完成14853.5万元,同比增长39.8%,其中全市地方3家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22046.2万元,同比增长42.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11249.0万元,同比增长38.4%。 地方工业经济效益明显提升。全市地方乡及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62.06,比上年提高86.6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达102.87,比上年提高157.83个百分点。从构成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各项指标看:总资产贡献率9.98%,比上年提高13.33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407.02%,比上年提高378.2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111.11%,比上年提高8.33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1.58次,比上年增加0.48次;成本费用利润率-6.25%,比上年提高17.63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6129.00元/人,比上年增加22592.60元/人;产品销售率98.22%,比上年提高0.38个百分点。 建筑业在投资规模加大的拉动下增速加快。全年建筑业增加值完成26942万元,同比增长80.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稳步增长。全市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6000万元(不含森工和铁路,下同),同比增长16.1%。在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额中,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单位投资7230万元,同比增长52.6%;有限责任公司投资15770万元,同比增长8.8%;股份有限公司投资3000万元,同比增长113.4%。 按投资管理渠道划分,基本建设投资18680万元,同比增长112.9%;更新改造投资5400万元,同比增长35.0%;房地产开发投资1920万元,同比下降75.6%。按投资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00万元(上年同期数为零);第二产业投资20750万元(全部为工业项目投资),同比增长70.4%;第三产业投资5150万元,同比下降50.4%。 五、国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平稳增长。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47420万元,比上年增长12.0%;招商引资和对外贸易规模加大。全年共引进国内(市外)资金17918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对外贸易出口实现24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23.6%。实际利用外资从无到有,全年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 旅游业发展迅猛。全年共接待旅游人数超过2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0.8%,实现旅游收入13450万元,同比增长120.0%。 六、交通和邮电 交通和邮电稳步增长。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增加值完成25061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0.0%。 全年根河铁路营运里程275公里,公路里程达979.6公里。 邮电通讯业平稳发展。全市邮政、移动、电信、网通、联通、铁通等邮电通讯公司全年业务收入实现4062万元,比上年增长0.8%。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49752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41088户;全市移动电话用户达达23404户;年末互联网用户达2816户。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平稳运作。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211552万元(扣除伊铁建行,下同),同比增长9.2%,其中企业存款34415万元,同比增长28.1%;储蓄存款余额达169132万元,同比增长4.2%;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达40432万元,同比下降37.5%,其中:短期贷款35236万元,同比下降37.1%;中长期贷款5196万元,同比下降21.0%。银行现金收入累计达650155万元,同比下降4.9%;银行现金支出累计达679607万元,同比下降5.1%,收支相抵累计净投放29452万元,同比下降9.2%。现金投放主要是工资性支出、行政企事业管理费支出、城乡个体经营支出和储蓄存款支出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