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伦贝尔市根河市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
2004年,我市紧紧抓住西部大开发和国家实施东北振兴的历史机遇,围绕年初市委二届八次全委(扩大)会议确定的工作目标,继续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富市、开放兴市、特色活市”的发展思路,进一步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全市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更加稳定,人民安居乐业,各项事业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稳步、持续发展。 据初步统计,2004年根河市生产总值(现价)完成20.08亿元,比上年增长1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完成5.31亿元,比上年增长36.7%;第二产业增加值完成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4.16亿元,同比增长15.8%,建筑业增加值达1.44亿元,增长10.4%;第三产业增加值完成9.17亿元,较上年增长13.6%;三次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分别由上年的21.5%、29.0%、49.5%调整为26.4%、27.9%和45.7%。 二、农林牧渔业 2004年,我市着力发展和壮大具有林区特色的种、养殖业,走农牧业产业化经营之路,“三个基地”建设不断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农林牧渔业呈现出良好的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完成86347万元,按90年不变价计算比去年增长90.4%。 农业通过加大产业结构调整,生产呈现平稳发展势头。 全市农业总产值达到3609万元,比上年增长11.7%,全市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2160公顷(扣除其它农作物),比上年增加190公顷,增长9.6%,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58公顷,比去年增加21公顷,增长2.8%;经济作物油料播种面积1187公顷,比去年增加392公顷,增长49.3%;蔬菜播种面积215公顷,比去年减少223公顷,下降50.9%。全市粮食总产量为2020吨,比上年增加240吨,增长13.5%;经济作物产量1585吨,比上年增加773吨,增长95.2%;蔬菜产量4411吨,比上年减少4604吨,下降51.1%。 森工企业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大营护林力度,林业产值大幅攀升。 2004年,我市林业总产值完成70859万元,比上年增长104.7%。 具有林区特色的种养殖业发展达到新规模,畜牧业生产效益明显提高。 全年牧业总产值达到7299万元,同比增长39.3%。2004年全市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为40324头(只),比上年度增长65.8%,增加16004头(只);日历年度牲畜存栏总头数25173头(只),比去年增加5879头(只),增长30.5%;肉类总产量达3797吨,比上年增加467吨,增长14.0%(主要畜产品产量和牲畜存栏数见附表1)。 2004年,全年渔业总产值完成12万元,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我市积极实施项目带动战略,工业发展迈出新步伐,工业经济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2004年,全市工业现价增加值完成4.16亿元,同比增长15.8%。 地方工业通过加强技改和结构调整,不断开发新项目,生产形势进一步好转。 全市地方乡及乡以上工业(不含电业)现价总产值完成11292.3万元,同比增长38.0%;现价增加值完成4977.7万元,同比增长54.8%,工业产品销售收入8938.2万元,同比增长39.5%,产品销售率为83.6%,工业综合效益指数为104.11,比上年下降40.63个百分点(地方工业主要产品产量见附表2)。 建筑业受投资总量加大影响,发展步伐加快,建筑业增加值不断攀升。 据统计,2004年我市全年建筑业增加值达1.44亿元,同比增长10.4%。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再创历史新高。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共完成22549万元(统计口径为地方50万元以上的投资项目),比上年增长13.7%。其中:基建投资8773万元,同比增长62.6%,更改投资4000万元,同比下降51.2%,房地产开发7861万元,同比增长40.2%,城镇私人建房155万元,同比增长29.2%,其他投资完成1760万元,同比增长247.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2004年,交通运输和邮电通讯业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据初步统计,全市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讯业增加值19874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9.1%。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 据初步统计,全年铁路旅客发送量达19406人,铁路货物发送量为166950吨。铁路营业里程275公里,公路里程达到904.6公里。 邮电通讯事业蓬勃发展。 全市通信、邮政、移动、联通、铁通等邮电通讯公司,全年邮电通讯业务收入实现4030万元,比上年增长9.4%。全市电话交换机容量达37888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到31107户;全市移动通讯不断发展,移动电话用户已达14252户,比上年增长10.9%。 六、国内、外贸易和市场物价 市场贸易活跃,消费需求回升。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4742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3%。产品出口创汇、招商引资创撤旗设市以来最好水平,全年引进国内区外资金1.69亿元,外贸出口额达89万美元。 市场物价保持平稳。 全市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2.8,价格总水平比去年上升2.8个百分点;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为100.7,比去年上涨0.7个百分点;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2.8,比去年上涨了2.8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较去年上涨7.5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1个百分点,衣着和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价格与上年持平,交通、通讯和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价格分别下降了0.7和0.4个百分点,居住和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比去年上涨了2.5个百分点和2.8个百分点。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随着“天保工程”的实施,森工企业木材产量逐年调减,财政政策性减收因素增多,我市在财政十分紧张的状况下,合理调度资金,培植财源,保证了重点支出和职工工资的发放。 财政总收入剔除政策性减收因素影响,按可比口径计算,全年完成7191万元,比上年增长5.95%,其中:地方财政收入完成4503万元,比上年增长2.34%,全市财政支出15413万元,同比增长8.65%。 金融运行稳步提升,保险事业健康发展。 年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193708万元(不包括伊铁建行,下同),同比增长22.8%,其中,居民储蓄存款162369万元,同比增长21.8%,各项贷款余额为64663万元,同比增长16.8%;银行现金收入683832万元,银行现金支出71625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6%和37.6%。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实现保费收入48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5%,其中,财险收入1001.9万元,同比增长10.9%,人险收入3862.5万元,同比增长10.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