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同市阳高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10-23 大同市阳高县统计局

到2010年末,全县金融情况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96316万元,较年初增加75658万元,增长23.6%;各项贷款余款95602万元,较年初增加18354万元,增长23.8%。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263573万元,较年初增加42598万元,增长19.3%。全县人均储蓄存款余额为9174元,比上年增加1431元,增长18.5%。

八、文化、教育、卫生、体育、广播电视

到2010年末,全县共有文艺团体2个,县级图书馆、文化馆、文物管理所各1个,文物保护点231处。全县设有地面卫星接收站5个。转播中央一套和七套各输出功率1台/千瓦,MMDS发射中心一座,调频广播发射功率1台/千瓦,有线电视用户1.4万户。

文化事业方面。投资190万元建起了鳌石、古城、下深井、狮子屯四乡镇综合文化站,总建筑面积1250平米。投资68万元建设县级文化资源共享支中心站。在42个村新建农家书屋42家,配置各类图书每家1500余册,科普光盘80余套,总投资100万元。成功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三项:鳌石赛戏、王官屯杏脯、桂香布艺。

教育事业方面。全县普通中学23所,专任教师1245人,在校学生数20816人;其中高中2所,初中21所,高中专任教师382人,高中在校学生6734人。小学112所,专任教师1416人,在校学生数21324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升学率68.2%,高中升学率41.6%。校舍安全工程方面,全县规划对36所学校进行加固改造,改造总面积100702平方米,总概算投资12106.6万元,全部开工。教研教改工作方面,全县“联片教研活动”开展活动11次,累计推出公开课60节,参与教师达400余人次。69名教师被评为”阳高县教学能手“,40名教师被推荐参加大同市教学能手评选,20名教师在“阳高县首届‘英语周报杯’小学英语教师才艺展示大赛”中获奖;在省、市“三优评选活动”中,我县有16件教学案例、2个优秀课题、20节优质课题获得大同市优秀成果奖,其中4件教学案例、3节优秀课题在省级评选活动中获奖;19名教师在大同市作业设计评选活动中获奖;2名教师获得大同市有效教学评比一等奖;在全市组织的教育软件、优秀论文评比活动中,我县有16名教师获得省、市一等奖。年内完成了义务教育阶段教职工全员竞聘工作。全县123所公办学校全部参加此次教职工全员竞聘,其中初中14所,完全中学2所,小学10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涉及教职工2494人,其中小学1652人,初中842人。有2203名教职工通过竞聘上岗。

卫生工作方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更趋成熟,农民住院看病报销比例增幅明显,乡级住院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65%提高到80%,县级住院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60%提高到70%,市级住院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45%提高到55%,市以上住院补偿比例由2007年的40%提高到45%。合作医疗筹资标准由人均50元增至人均150元。2010年全县参合率由2007年的89.42%提高到90.4%。目前,全县在职医务人员1085人,其中县直医疗机构463人,乡镇卫生院186人,村医409人;技术人员910人,占职工总数的87.75%,其中县级医疗机构技术人员402人,乡镇卫生院技术人员138人,村医全部具备乡村医生从业资格。全年“五苗”接种率维持在98%以上。

体育事业方面。我县国民体质监测点样本量为309人,其中:3——6岁幼儿88人,20——59岁成年人176人,60——69岁老年人44人。全县13个乡镇均建有1308平方米的体育广场,256个行政村,建有2000平方米以上的农民健身场地7个,1300平方米以上的30个,608平方米的178个,300平方米的41个,全县有篮球场215个,健身路径115套(840件)。年内向市体校输送乒乓球队员4名(男2人,女2人)。在山西省第十三届运动会上,我县输送的运动员董云飞在男子柔道86公斤级比赛获得第1名;谢晓堃获得乒乓球甲组团体第1名;杨志强和孙晨蕊分别获得56公斤、45公斤散打第5、6名;在跳水比赛中王立波获得个人第3名,全能第2名;李亚杰获得个人第6,全能第3名;孙锦奇获得个人和全能第8名。在大同市武术比赛中获得丙组女子拳术第1名,男子第5名和丙组团体第2名。

广播电视工作方面。广播电视台全年共播出新闻稿件2000多条;系列报道《创先争优促和谐》100多期,《喜看农村新变化》13期,《新晋商风采》12期;大型晚会《杏花朵朵中国阳高二人台颁奖晚会》等7场;专题《塞外古风韵魅力信阳高》、《倾情托起夕阳红》《阳和大地满园春》等20多部;播出电视剧60多部,2100多集;文艺小品200多小时;讲坛类节目200多小时。年内发展有线电视新用户300多户,消灭全县23个广播电视盲村。

九、人口、社会保障

到2010年末,全县总人口为287303人,在总人口中,农业人口239308人,非农业人口47995人,男性146815人,女性140488人,男女性别比为104.5:100。

2010年全县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0640元,比上年增加1279元,增长13.66%。单位从业人员年末人数为9101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28232元,比上年增加5673元,增长25.1%。

社会保障方面。2010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911人,创业带动就业人数359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231人,转移农村劳动力11356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2%。职业培训全年共举办培训班42期,免费培训各类人员7120人。各项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扩大,参保人数分别为:企业养老保险14535人,农村养老保险25949人,机关事业养老保险5536人,医疗保险37897人,失业保险8180人,工伤保险7856人,生育保险4637人。征徼企业养老保险金4329万元,农村养老保险金66.24万元,机关事业养老保险金990万元,医疗保险金825万元,失业保险金121万元,工伤保险金41万元,生育保险金23万元。发放离退休人员养老金7767.33万元,为1300人发放失业保险金58.62万元。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如有与统计年鉴不一致,以统计年鉴数为准。

2.本公报地区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本公报农民人均纯收入为县调查队数据。

4.本公报人口数据由县公安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