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市古交市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能源投资:2010年我市还主要完成了规模为年生产焦炭60万吨的城市气源替代工程,目前已完成投资4.8亿元,TGL5550D1×65孔焦炉主体部分已完工,总高为125米的焦炉烟囱已经建设完成,所有焦炉生产设备已经全部完成安装;总投资3000万元的地面除尘站已完成基础建设。完成排污费征收3112万元。 用电:全年全社会用电量20889.2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6.1%。全行业用电合计1697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3.6%;其中:农林牧渔业用电270万千瓦时,增加85%;工业用电11749万千瓦时,增长0.3%;建筑业用电993万千瓦时,增长26.2%;第三产业用电3963万千瓦时,增长6%;城乡居民生活用电3914万千瓦时,增长18.7%;城镇居民生活用电2495万千瓦时,增长30.67%;。农村居民生活用电1419万千瓦时,增长2.3%。 六、贸易 在国家拉动内需政策影响下,消费品市场继续保持两位数稳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2亿元,增长16.8%牞其中:批发零售实现营业额24.7亿元,增长16.7%。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截至2010年末,全市公路总里程为883.637公里,比上年末增长2%,等级公路834.921公里,占94.92%,其中省道4条我市境内共94公里,县道6条共156.539公里,乡道59条共442.653公里,村道109条共190.445公里,提高公路等级44.55公里,公路密度57.87公里/百平方公里。全市拥有货运企业12户,营运货车2723辆,全年完成货运量741万吨公里,货运周转量25800万吨公里。有客运企业3户,长途营运客车62辆,农村客运164辆;公路客运量900万人次,客运周转量15680万人公里;出租公司一户,出租车辆200辆。机动车维修经营户158户。机动车综合性能监测站1户,年检车辆2512辆。 邮电:全年邮政业务总量4641.88万元,其中:国内平常业务合计23234件,国内包裹合计1985件,报纸累计份数3597845份,集邮业务量13999枚,国内汇票合计60392笔,邮政储蓄平均余额15.89亿元,一体化物流业务重量6136千克,邮政其他业务量28.27万元。 八、财政、金融 财政:全年财政总收入完成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9%。其中国税收入为6.12亿元,比上年下降9.5%;地税收入完成4.4亿元,比上年增长14.9%;财政组织的其它收入完成3.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9%。 全市一般预算收入7.2亿元,增长34.9%。全年执行一般预算支出10.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0.4%。农业、教育、科技等各项重点支出以及事关民生的支出得到较好保障,其中公共安全支出5463万元,教育支出2.24亿元,科学技术支出883万元,农林水事务支出8599万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3亿元,医疗卫生支出5960万元,环境保护支出4591万元,文化体育与传媒支出893万元元,城乡社区事务支出6014万元,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14亿元。 金融:截至2010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122.4亿元,增长6.7%;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38.06亿元,增长28.32%。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92.7亿元,增长9.8%。在人民币贷款中,中长期贷款余额22.16亿元,短期贷款余额14.71亿元。在人民币存款中,企业存款19.3亿元,财政存款1.88亿元,机关团体存款7亿元,储蓄存款92.7亿元,其他存款1.13亿元。 九、城市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在城市基础建设方面,主要完成了以下四方面工作。一、集中供热二期工程。共新建东曲矿、供电局、指挥部、新欣苑、新一中5个二次换热站;对川东、川西、川口、桃园原有的二次管网和阀门进行了彻底地改造,改造长度累计1万多米,更换阀门300多对,共新增供热面积157万平方米,总供热面积达到了320万平方米,我市汾河南岸城区的建筑基本实现了热电联产集中供热全覆盖。二、大川西路一期拓宽改造工程(福康桥至南坪街段)。该工程全长1682.09米,通过向河道内打坝、架空桥板把道路从原有20米拓宽改造为28.5米,投资6682.86万元。三、廉租房建设工程。建设地址位于冷泉村敬老院南侧的,拟建3栋7层砖混结构住房,总用地面积约8246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4395平方米牞可提供廉租住房共252套,概算投资1670万元。预计2011年可全部竣工。四、村级活动场所建设工程。年度完成包括改建9个村级活动场所和新建25个村级活动场所。我市集中供热率达95%以上,在全省县(市)区中处于领先水平。 城乡清洁工程:深入开展“五进”、“十创”活动,全面开展了户外广告、交通秩序、占道经营、建筑工地等九项专项整治,累计清除积存垃圾3.5万余方,清理广告5000余平方米,规范广告和门店牌匾200余块,取缔占道经营160处,纠正违章停车2599起,平整和分段整治6条主要河道。在创建卫生城市活动评比中获得全省县级市第二名的好成绩。 城市绿化:以开展创建“省级园林城市”为目标,提高城市绿化面积,城市绿化覆盖率由去年的27.5%提高到今年的28.6%。 十、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技术:2010年我市共投入科技研究开发经费964万元,列科技发展计划项目31项,其中农业科技计划项目21项,工业项目10项。开展科技培训260期,培训18300人次。全市开展农村技术承包150项,全市完成专利申请61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18件,授权专利28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7件。 教育:2010年末全市普通中学20所,其中:高级中学2所,初级中学1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4所。小学62所,幼儿园52所。 全市小学5年巩固率为100%;小学/初中阶段升学率为93.2%;初中三年巩固率为98.07%,初中三年保留率97.1%,初中辍学率为3.02%。 十一、文化、体育、卫生 文化:2010年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政府投资3000多万元改造古交工人文化馆,该馆有望2011年上半年完工并投入使用。为实现广大市民健康上网,我市投资80余万元建立了资源共享中心。2010年中央、省、太原市为我市10个乡镇的文化站建设共下拨基金320万元,以此为契机,我市立即进行了施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截至2010年底,全市新建村级活动场所49个,共有村文化室132个,占所有行政村的96.4%。与此同时,文化惠民工程建设也积极发展,截止2010年底,我市共建成农家书屋50个,建设完成14个乡镇、街办、90多个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覆盖户数3874户,乡村用户均能收到56套以上的数字电视节目;共完成农村电影放映1752场,覆盖率到达100%。2010年送图书下乡服务6次,培训图书管理员15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