恩施州宣恩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年,面对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及省、州精神,立足宣恩实际,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带领全县人民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注重民生民利改善,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在全县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全县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活力增强、效益提高的良好态势。 一、综合 经济总量增长,结构优化。全县实现生产总值291425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13.6%,较上年加快0.5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7147万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67883万元,增长25.5%;第三产业增加值116395万元,增长14.7%。人均GDP达到9344元,同比增加1529元。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38.7:21.4:39.9调整为36.8:23.3:39.9,县域经济呈现出第一产业稳定增长,第二产业迅速发展,第三产业活力增强的良好发展态势。 市场物价逐月上涨。全年CPI累计平均上涨4.5%,比11月底上涨0.3个百分点,比前三季度上涨0.8个百分点,比上半年上涨1.2个百分点,比一季度上涨1.7个百分点。八大类消费价格同比全部上涨:食品上涨7.5%,居住上涨6.1%,烟酒及用品、衣着、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交通和通信、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分别上涨0.9%、0.6%、3.7%、3.0%、1.0%和1.6%。商品零售价格同比上涨5%。工业品出厂价格上涨5.9%,动力、原材料购进价格上涨4.9%。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2.5%。 就业人数增多。年末从业人员20.84万人,同比增加0.92万人。其中:城镇3.16万人,乡村17.68万人。分行业看,第一产业9.34万人,第二产业1.51万人,第三产业9.99万人,第二、三产业从业人员比重占55.2%,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农村外出从业人员7.13万人,同比增加0.44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3%。 二、农业 农村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69238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8.6%。其中农业95267万元,增长3.8%;林业2946万元,下降32.6%;牧业69140万元,增长19%;渔业791万元,增长125.4%;农林牧渔服务业1094万元,下降2.2%。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加。粮食增产,油料、烟叶产量减少(具体见表1)。茶叶产量5466吨,增长16.1%;水果产量6.13万吨,增长19.6%;蔬菜产量12.07万吨,增长3.9%;药材面积5.61千公顷,增长2.9%;畜禽肉总产量3.42万吨,增长9.8%,其中生猪出栏35.4万头,猪肉产量2.98万吨,增长10.3%。 特色农业效益明显。全县新增特色基地(茶叶、白柚、紫油厚朴)5.8万亩,新培植“4450”生猪养殖户1100户。新增农村经济合作组织46家,达到120家。烟、茶、畜、果、药、菜六大支柱产业产值123578万元,同比增长1.6%,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73%。 农村设施不断改善。扎实开展高罗整乡推进、椒园镇水田坝片区开发和51个整村推进重点村建设,改造特色民居1080户,完成936户农村危房改造主体工程。实施基本农田土地整理、低丘岗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完成3万人饮水安全任务,新修通乡油路、通达工程、经济断头路354.8公里,扶贫搬迁470户。年末常用耕地面积24926公顷,同比增加27公顷;农业机械总动力17.05万千瓦,增加1.87万千瓦。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总产值14.89亿元,增长44.6%;实现工业增加值55903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19.5%。 规模工业不断壮大。年末净增规模以上企业14家,达到53家,完成总产值104520万元,增长51.9%。实现增加值34211万元,扣除价格因素增长26.5%。实现销售产值103262万元,增长52.5%;产销率98.8%,同比提高0.4个百分点。企业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0357万元,增长52.2%;实现利润总额8482万元,增长103.0%;税金总额3911万元,增长49.3%;全部企业实现扭亏为盈。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191.85%,同比提高17.41个百分点。 三大主导产业竞相发展。水电开发扎实推进,水电行业完成产值23499万元,增长30.6%;农产品加工业不断壮大,完成产值63115万元,增长58%;矿产资源开发取得重要进展,泛得矿业公司正式投产,矿产资源开发业完成产值11632万元,增长78.7%。三大主导产业占全部工业总产值94%。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增有减(详见表2)。 建筑业发展迅速。全县建筑行业实现增加值11980万元,剔除价格因素增长64.8%。7家具有三级及以上资质的建筑企业共有从业人员497人,完成总产值16543万元,同比增长74.8%。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2.4万平方米,比上年增加4.23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9.07万平方米,增加6.6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全面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52391万元,同比增长30.1%,较上年提高6.9个百分点。其中:城镇5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9216万元,增长26.5%;农村50万元以上项目投资8689万元,增长182.8%;房地产开发投资8860万元,增长18.7%;农村私人完成投资15626万元,增长27.1%。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投资8501万元,增长59.5%;第二产业投资44280万元,增长8.9%;第三产业投资83984万元,增长42.7%。三次产业投资比由上年的5.1:38.8:56.1调整为32.4:6.2;61.4,第三产业投资大幅度增加,比重提高8.3个百分点。 重点建设项目完成良好。13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投资27325万元。(详见表3)。 五、商贸、外经及旅游 消费品市场保持繁荣。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792万元,同比增长15.3%。城镇零售额58024万元,增长11.3%;乡村零售额27768万元,增长24.9%。分行业,批零贸易业零售额78088万元,增长1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7704万元,增长18.5%。 利用外资有所突破。招商引资实际利用外资52万美元。全年招商引资到位资金40028万元,同比增长24.1%。其中新签合同项目14834万元,增长33.2%;续建合同项目25194万元,增长19.3%。 外贸出口创历史新高。外贸出口先抑后扬,下半年强势回暖,全年外贸出口额634.19万美元,比上年增加191.71万美元,增长43.3%。 旅游经济平稳增长。以打造“武陵山区休闲娱乐之都”为目标,加快发展生态文化旅游业,积极推进旅游资源开发。彭家寨景区签订开发协议,景区规划编制完成并通过初审。庆阳古街、洗草坝等景区及椒园至庆阳、沙道沟至彭家寨等旅游道路建设也在规划和争取之中。全年旅游接待人数14.83万人次,同比增长49.7%;旅游综合收入4471万元,增长17.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