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春市丰城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10-21 宜春市丰城市统计局

在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全年工业投资132.06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工业投资占总投资额的比重为68.1%,比上年增长0.4个百分点。

2011年,房地产开发投资14.43亿元,比上年增长11.1%。其中商品房建设投资11.04亿元,增长27.9%;房屋施工面积135.64万平方米,增长0.8%;房屋竣工面积63.27万平方米,增长28.9%;商品房销售面积54.55万平方米,下降2.8%;销售额23.53亿元,增长68.7%。

2011年投入保障性住房建设资金3.04亿元,新开工住房7332套,其中廉租住房1504套,经济适用房120套,棚户区改造5658套。农村危房改造开工894户,竣工401户,竣工面积32080平方米。

五、贸易和招商引资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4.88亿元,比上年增长17.4%。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总额41.09亿元,增长19.1%;乡村消费品零售总额13.79亿元,增长12.6%。按行业划分,批发零售贸易业完成44.38亿元,比上年增长19.8%;住宿和餐饮业完成10.49亿元,增长24.5%。

2011年,我市外贸外贸增长迅猛,实现外贸出口额1076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98.7%。

在这一年里,我市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招商成果丰硕。2011年共新签协议(合同)141个,客商协议投资299.7亿元。全年引进外资工业项目2个,实际利用境外资金602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0.3%;引进市外境内项目139个,其中工业项目54个;实际引进市外境内资金39亿元,增长13.3%,其中工业项目37.6亿元,占引进市外资金的96.4%,增长13.2%。到2011年末,全市共有外资注册企业32家,外资企业年末就业人数5200人,比上年增加700人,增长15.6%。

六、交通、邮电

随着经济整体高速发展,物流量不断增大。2011年全市(除铁路系统)实现货物运输量2567万吨,比上年增长3.2%,在货运量中,水路货运量1659万吨,增长1.0%;公路货运量908万吨,增长7.3%。全市货运周转量362943万吨公里,增长22.0%。水路货运周转量319364万吨公里,增长24.3%;公路货运周转量43579万吨公里,增长7.4%。全年公路客运量894.6万人次,比上年增长8.4%,客运周转量33995万人公里,增长8.4%。

2011年我市邮电通信业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437万元,比上年增长8.5%。2011年末,我市电话装机容量达21.28万门,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63万户,其中城市固定电话用户3.32万户,农村用户7.31万户;全市住宅电话达到9.48万户。其中城市住宅电话2.54万户,农村住宅电话6.94万户。电信移动电话用户为5.18万户,增长1.0%。电信互联网终端总用户3.60万户,增长7.8%。移动电话用户40.07万户,增长8.0%。全市通电话的行政村551个。2011年,我市电话普及率为每百人42部,比上年增加了1部。我市邮路总条数4条,邮路总长度497公里,农村投递路线总长度3499公里。邮政部门全年发行各类报刊59789份,增长13.5%。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2011年我市财政总收入完成33.98亿元。比上年增收6.43亿元,增长23.3%,其中中央收入11.74亿元,增长22.1%;地方收入22.13亿元,增长23.9%。在地方收入中,工商税收完成9.43亿元,增长17.4%;企业所得税1.12亿元,增长42.8%;其他收入5.54亿元,增长106.3%。在财政总收入中,乡镇(街道)财政收入共完成19.25亿元,增长32.2%。乡级财政总收入占全市财政总收入56.6%,比上年上升3.8个百分点。所有乡镇(街道)中财政收入超亿元的6个,比上年增加1个,5000万元至亿元的4个。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41.43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其中教育类10.6亿元,增长28.6%,医疗卫生类支出4.23亿元,增长19.0%,住房保障支出1.73亿元,增长70.8%。

全市金融机构年末各项存款余额228.0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0.7%,其中单位存款64.27亿元,增长33.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161.08亿元,增长16.5%;所得者权益6.63亿元,增长20.0%。年末贷款余额133.6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1.4%,其中短期贷款余额61.48亿元,增长30.4%;中长期贷款余额68.43亿元,增长3.1%。各项贷款余额中,个人贷款19.38亿元,增长25.2%。

全年保费收入17095万元,增长9.7%,其中财产险类保费收入13488万元,比上年增长12.0%;人身险、寿险类保费收入3608万元,增长2.1%。全年保险理赔及给付支出6034万元,其中财产险类理赔及给付5995万元;人身险、寿险类理赔及给付39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2011年,我市教育继续深化改革,调整教学网点,充分挖掘和利用师资资源,不断提高教育质量。到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学校454所,下降6.4%,其中普通中学49所,职业中学3所,小学402所。各类在校学生(不含幼儿园及成人教育)23.57万人,比上年减少0.5万人,下降2.1%,其中高中在校生2.05万人,增加0.13万人;初中在校生人数7.13万人,增加0.15万人;职中在校生0.65万人,减少0.31万人;小学在校生13.80万人,减少0.47万人。2011年,我市万人在校生人数为1988人,比上年减少1.9%。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1.32万人,比上年增加233人。其中普通中学0.47万人,增加33人;小学0.63万人,减少393人。普通中学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100%,比上年提高1.0点。

2011年适龄儿童入学率为100.0%,小学升学率为100.0%,参加2011季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考试的人数8441人,比上年减少959人,下降10.2%,被各类高等院校录取的考生人数6368人,其中二本以上的人数为2733人,比上年增加338人,增长14.1%。

2011年末,我市市属单位共有技术人员1.44万人,增长9.4%,其中中级以上技术人员6136人,增长1.2%,农业技术人员417人,卫生技术人员2577人。

2011年,全市共完成科研项目62个,比上年增加14个,其中完成省地级科技项目58个,通过上级鉴定验收的有50个;全年科技项目新增产值5.00亿元,新增利税1.60亿元,分别增长25.0%和23.1%。科技项目获设区市以上科技成果奖5个,全年财政列支的科技经费2344万元,比上年增长61.2%。截止年末,高技术产业企业35个,比上年增加9个;高技术产业总产值76.03亿元,比上年增长76%。全年申请专利数144件,增长176.9%。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全市有文化事业机构6个,全年共创作各类剧目3个,演出257场次,观众人数10万人次。电影放映单位25个,放映电影7813场次,观众人数达142万人次。全年共发表各种文艺作品463件,增长114.4%,其中在省级以上刊物上发表的125件,增长98.4%。年末公共图书馆藏书14.5万册,增长2.1%。全市共有乡级广播电视站31个,卫星地面接收站5个。有线广播电视网覆盖全市32个乡镇。有线电视已开通节目2套。其中自办节目2套。市电视台自办节目栏数6个。自行采编并选送地级以上广电台的节目共913条,被上级台采播的有422条。年末实有有线电视用户9.45万户,增长26.6%,其中农村用户7.01万户,增长35.8%,市区用户2.73万户,增长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