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感市汉川市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0-08 孝感市汉川市统计局

汉川市统计局

(2012年5月23日)

2011年是推进“十二五”规划的开局年、起步年,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之下,紧紧围绕“建设湖北经济十强县(市),构建富裕秀美平安和谐汉川”的目标,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实施工业强市、全民创业、接轨武汉、外向带动和文化兴市“五大战略”,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保持了平稳较快、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

综合

据初步统计,2011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加值、产值除注明外,均为现价)为247556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下同)14.0%。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420355万元,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449351万元,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605861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分别增长4.4%、17.7%和13.4%。从构成情况看,一、二、三产业的比重由2010年的18.99:54.54:26.47变化到2011年的16.98:58.55:24.47。全市人均生产总值24339元(按平均常住人口101.71万人计算),可比增长12.3%。

2011年,市委、市政府继续推进市域经济民营化,民营经济发展步入快车道,成为全市国民经济的主体和增长极。据初步统计,民营经济(二、三产业)完成增加值1706644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2%,民营经济(二、三产业)完成增加值占全市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10年的67.0%提高到2011年的68.9%。

农业

2011年,全市认真贯彻中央精神,积极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发放粮食直补资金1130万元,发放水稻良种补贴952万元,落实农机购机补贴1410万元,落实生产资料综合直补4805万元。

据初步统计,全市农林牧渔业现价总产值为736615万元,可比增长7.2%。

从生产布局特点来看,调整农业结构已见成效。1、种植结构调向确保粮食安全。全市粮食播种面积1102702亩,减529亩,全年粮食总产519000吨,增产7.6%。棉花种植面积258382亩,调增20118亩,棉花总产24546吨,增产20.7%。油料总播种面积307920亩,调减2508亩;全年油料总产40850吨,增产1572吨,增幅4.0%。2、种植业牧业渔业发展势头良好。种植业、畜牧业、渔业产值分别为326781万元、232756万元、148653万元,可比分别增长11.0%、5.8%、3.4%。森林覆盖率达18.1%。牲猪出栏55.65万头,增长15.3%;家禽出笼4037.6万只,增长3.8%;禽蛋产量34519吨,增长11.4%。全年水产品产量140006吨,增长1.9%。

从农业生产条件来看,农业机械化进程加快。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8.2万千瓦,增长5.2%;全市拥有大中型拖拉机2047台、农用运输车2519台、联合收割机1262台。全年有效灌溉面积910775亩。化肥施用量(折纯)53397吨。农业用电量5318.7万度,增长2.3%。

从农业生产举措来看,农业产业化水平提高。农业产业化率达62.5%,提高0.6个百分点。

工业和建筑业

加快“三大园区”发展步伐,大力发展民营工业,不断壮大支柱产业,大力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产品结构升级换代,狠抓企业改制、内部管理和技术改造,提高产品科技含量,着力开拓产品市场,并克服各种困难,使工业生产保持了持续快速增长,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完成全部工业增加值1403236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8.1%。工业用电(供电部门数据,不含企业发电)148468万度,增长17.6%。

全市独立核算年产品销售收入在2000万元及以上工业企业(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下同)有271家,完成产值4823077.3万元,增长40.9%;其中,中省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49828.4万元,增长26.7%;市属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473248.9万元,增长42.1%。完成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339755.0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9.7%。

从隶属关系来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全市国有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5.06亿元,增长26.8%;股份制工业企业完成产值332.04亿元,增长38.0%;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企业完成产值66.54亿元,增长62.25%;其它经济类型工业企业完成产值48.16亿元,增长46.75%。

从轻重行业来看,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轻工业快速发展。轻工业完成产值322.14亿元,增长51.0%;重工业完成产值159.24亿元,增长23.4%;轻重工业之比为66.8:33.2。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完成产品主营业务收入465.96亿元,增长39.8%,其中,市属工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431.60亿元,增长41.1%。实现利润总额29.16亿元,增长82.6%,其中市属工业利润31.21亿元,增长86.8%。亏损企业亏损额为2.43亿元,同比上升123.3%,其中市属亏损企业亏损额169.2万元,同比减少1.57万元。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适销对路的产品保持稳定增长。食品医药业、纺织服装业、金属制品业等七大产业共实现工业产值471.2亿元,同比增长41.1%,其中食品加工业实现产值101.4亿元,同比增长57.1%,生物医药产业实现产值72.1亿元,同比增长44.8%,纺织服装业实现产值144.5亿元,同比增长44.6%,金属制品业实现产值83.8亿元,同比增长21.0%,包装印刷产业实现产值27.5亿元,同比增长57.8%,童车童具产业实现产值15.3亿元,同比增长22.2%,能源产业(火力发电)实现产值26.6亿元,同比增长29.7%。

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75.0亿元;增加值(现价)为23.2亿元,可比增长为36.7%,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17.3%。

建筑业相对平稳发展。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46115万元,可比增长6.4%。建筑业改革步伐进一步加快,招投标制、质量监理制进一步完善,建筑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

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额1322704万元,同比增长37.3%,实现了平稳较快增长,其中城镇500万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109674万元,同比增长36.8%;农村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投资52120万元,同比增长63.6%;房地产业完成投资115200万元,同比增长53.6%,农村私人完成投资45710万元,同比增长0.5%。

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以服务经济发展为中心,以创建文明城市为目标,以经营城市为突破口,城市建设和市政管理上了一个新台阶。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小城镇建设取得较大发展;狠抓绿化、美化、亮化工程和市容市貌管理,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城市化进程进一步加快,城镇常住人口达到48.98万人,城镇化率为48.09%,提高1.92个百分点。城市维护建设资金支出4031万元元,建设美化城区人行道88139米,新增绿化面积12.1万平方米。建成区面积26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588.2公顷,城市人均公园绿地面积6.1平方米。城镇人均居住面积37.6平方米,农民人均居住面积44.7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