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南州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物价 城乡消费市场情况良好。在“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稳步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全面展开以及家电、汽车下乡等优惠政策的带动下,全州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2.87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分地域看,城市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5.23亿元,增长23.0%;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27.65亿元,增长22.2%。分行业看,批发和零售业实现零售额69.84亿元,增长23.4%;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1.04亿元,增长20.1%;其他行业实现零售额1.99亿元,增长14.6%。 城市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有所下降。在食品、居住、衣着、交通和通讯等消费价格下降的推动下,全州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6%。在监测的八大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中,有五类下降,三类上升。其中,衣着类下降幅度最大,下降10.3%;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4.3%。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对外贸易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大幅度下滑。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0.49亿美元,比上年下降66.9%。其中,进口总额0.28亿美元,下降54.8%;出口总额0.21亿美元,下降75.8%。 旅游业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年接待旅游总人数1930.6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68.9%。实现旅游总收入106.00亿元,增长28.8%。 七、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 交通运输业平稳发展。全年完成公路货物周转量25.22亿吨公里,比上年增长48.6%;完成旅客周转量24.44亿人公里,增长20.0%。 邮政电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邮电业务总量3.98亿元,比上年增长20.9%。其中,电信业务总量2.92亿元,增长28.1%;邮政业务总量1.07亿元,增长4.8%。移动电话用户、互联网用户大幅增长,固定电话用户有所下降。 八、财政和金融 财政收入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为43.99亿元,比上年增长25.1%。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85亿元,增长35.3%。一般预算支出97.41亿元,增长25.7%,其中,交通运输、农林水事务、医疗卫生、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等方面的支出增长幅度较大。 金融业快速发展。全年实现金融业增加值8.67亿元,比上年增长25.3%。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全州金融机构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为355.89亿元,比年初增加60.16亿元,同比多增3.05亿元,其中,城乡储蓄存款为198.88亿元,比年初增加30.8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为182.88亿元,比年初增加50.88亿元,同比多增103.03亿元。保险市场保持较快发展。全年商业保险保费收入为5.60亿元,比上年增长12.4%。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全年全州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的支出达到21.55亿元,比上年增长2.4%。义务教育阶段师资力量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各级各类学校专任教师达到3.57万人,比上年增长0.5%。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进一步完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督导检查验收,全州“普九”人口覆盖率100%的成果继续巩固。学校办学条件大力改善。全州中小学校的办学条件基本上达到了国家的办学标准。基础教育稳步发展。全州有普通小学1361所,教学点564个,在校生373790人比上年减少21996人,适龄儿童入学率98.04%,小学在校生年辍学率0.29%;完全中学25所,普通独立高中11所,普通初中164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0所,初中在校生208317人比上年增加2938人,初中毛入学率108.9%;普通高中招生数19282人,高中在校生51578人比上年增加2765人,高中毛入学率48.67%。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州有幼儿园218所,学前班1222个,在园(班)幼儿数73339人,在园(班)幼儿数比上年增加2319人,入园(班)率49.35%。全州现有特殊教育学校6所,在校生1810人,毛入学率64.82%。职业教育有所加强。全州有各级各类职业院校20所,其中,职业高中13所(民办职高4所)。全州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29274人比上年增加1343人,高等职业学院在校生2551人。高等教育稳步发展。全州有普通高等院校3所,在校学生20330人,其中,普通本专科在校学生18368人,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1962人。3所高等院校在校学生比上年增加2071人,办学规模稳中有升。 科技事业取得新成绩。全州不断加大科技投入和科技创新力度,科技创新体系建设进一步加强,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全年全州财政用于科学技术的经费为0.75亿元,比上年增长43.8%。启动实施了一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和省重大科技专项。2009年全州共获国家富民强县等专项和省各类计划项目29项,获经费支持777.5万元,共安排州级各类计划项目88项。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年末拥有国有事业单位和公有经济企业中级及以上专业技术职称人员1.97万人。到目前,全州科技特派员队伍总人数达1346人。其中首席科技特派员59名,州政府选聘12名,县(市)政府选聘47名;州级骨干科技特派员队伍104名;各县(市)选派1183名。知识产权意识增强。全年专利申请量达到120件,比上年增长27.7%;授权专利74件,比上年增长15.9%。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艺术、广播影视、新闻出版等各项事业稳步发展。优秀民族民间文化开发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大,基层文化重点工程建设得到加强。年末,全州有艺术表演团体9个、博物馆1个、县文化馆12个、公共图书馆13个。全州2009年,州、县、乡、村四级共争取得到国家、省级公共文化基础设施项目2836个,项目到位资金8847万元。其中:村级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基层点1890个,农村书屋800个;乡级300平方米的乡镇文化站114个;县级图书馆、群众文化艺术馆、国家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以及设备购置项目32个。州、县、村三级图书馆(屋),全年接待读者211.4万多人(次),外借书刊360.5万多册(次);送书下乡130多次;开展读者活动20多次,参加人数达11万多人次。州新华书店,年销售收入7000多万元,利润完成350多万元,比去年增加了10.1﹪。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3.92%,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8.51%,与上年0.05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全年全州财政用于医疗卫生的支出达到7.91亿元,比上年增长44.3%。2009年共争取到免疫规划、艾滋病防治、结核病防治、精神卫生、农村卫生人员培训、改水改厕、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及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逐步均等化项目经费近1.06亿元;共获得中央及省投资县、乡、村卫生项目资金达1.68亿元;新建标准化村卫生室460个,并于12月底前全部竣工;已建成87个乡镇卫生院;开工建设荔波、贵定、罗甸、独山4个县中医院;开工建设独山、罗甸、三都、长顺、荔波5个县县医院项目;争取到乡村两级医疗设备2061台(件),资金0.17亿元。及时有效应对甲型H1N1流感、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和手足口病,加大了艾滋病等传染病和地氟(砷)病等地方病的防治力度,实施3000户地氟病防治炉灶改良任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