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快速提高。规模工业销售产值79.2亿元,同比增长66.4%,工业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大幅度上升。规模工业企业完成销售收入68.47亿元,同比增长100.1%,比上年提高了21.47个百分点;实现利税69281.5万元,同比增长150.24%,较上年提高59.75个百分点。其中,实现利润52127.7万元,同比增长185.35%。规模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63.26%,比上年提高112.25个百分点,在全市位居第二位。反映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的七项指标中“六升一降”:总资产贡献率39.15%,比上年提高21.64个百分点;资本保值增值率77.36%,比上年下降16.8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52.62%,比上年提高1.45个百分点,但保持在60%的标准值内;流动资产周转次数6.23次,比上年加快了2.17次;成本费用利润率8.34%,比上年提高2.52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266615.4元/人,比上年提高70689.3元/人,同比增长36.1%;产品销售率97.5%,比上年提高1.7个百分点。 建筑业保持健康发展势头。2011年全社会建筑业完成增加值2.77亿元,同比增长28.8%,通城县建筑资质单位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万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招商引资 投资是发展经济的三驾马车之一,因此,我县一直把扩大投资作为加快经济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手段,积极谋划、申报一批重点项目,切实把握产业梯度转移机遇;继续抓好“回归工程”,结合实际,加大投资力度,着眼于招大商,高效率引进大企业、大集团来我县投资,继续推进中小企业“成长工程”,通过“一企一策”帮助成长,支持企业更新改造,扩大投资规模,带动各行各业滚动式发展。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扩大。全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575043万元,同比增长30.8%,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0727万元,同比增长21%;农村非农户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6226万元,同比增长83.8%。在项目投资中,呈现“一产降、二产升、三产快”的发展格局。第一产业完成投资25370万元,同比下降3.9%;第二产业完成投资226187万元,同比13.3%;第三产业完成投资285396元,同比增长47.7%。在项目投资中,民营经济投资536953万元,同比增长28.1%,民营经济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93.4%。全县施工项目212个,同比增长87.6%,其中新开工项目191个。投资刺激消费,商品房销售市场活跃。全年房地产开发投资37170万元,同比下降3.2%,商品房销售额49588万元,同比增长83.3%,商品房销售面积22.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36.1%。大项目投资比重提高。在212个施工项目中,投资5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86个,同比增加27个,占整个施工项目87.8%,占比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3000万元以上的项目有17个;亿元以上项目有9个,同比增加2个。 招商引资卓见成效。全年续建和新引进项目共计64个,累计到位资金27.9亿元,比去年同期净增9.58亿元,增长52.3%。 五、贸易和市场 我县大力实施“兴工强县、兴农富民、兴商活市、兴才聚力”的战略,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农业产业化、新型城镇化,服务现代化,全面落实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继续推进“家电下乡”、“万村千乡”、“双百”市场工程等工程建设,加快城乡对接,不断健全、完善农村消费市场,进一步搞活流通,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步伐。 2011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7716.5万元,比上年增长17.5%。按销售地区分: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85530万元,同比增长18.3%,农村消费品零售额22186.5万元,同比增长11.1%。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229100.3万元,同比增长12.2%,住宿餐饮业78616.2万元,同比增长36.5%。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192581万元,增长438.3%,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62.56%。 全县物价水平呈上扬态势。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6.5%,上升3.9个百分点,八大类中呈现出“四增四降”。其中食品价格上涨10.2%、烟酒及用品价格上涨0.3%、衣着类价格上涨9.2%、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价格上涨3.9%;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费、交通和通信、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居住价格分别下降0.9%、2.4%、0.4%、0.7%。商品零售价格指数为107.1%,同比上升4.5个百分点;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指数为114%,同比上升12.6个百分点。 外贸出口形势不乐观。全年外贸出口额1529万美元,比上年的1890.8万美元减少361.8万美元,同比下降19.2%;上年实际利用外资为520万美元,今年未实现零的突破。我县办理外贸出口企业达到22家,其中:自营出口企业11家,出口过百万美元的有3家,分别是玉立公司、平安公司和丽尔家日常用品有限公司,出口下降的有6家,出口增长的有5家,没有发生出口业务的有11家。 六、交通运输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及邮政业升中有降。2011年我县交通运输条件明显改善,为交通事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契机:杭瑞高速公路通城段建成通车,通界高速公路开工建设,通嘉高速公路成功立项,常岳九铁路列入国家“十二五”规划。农村公路村村硬化,农村客运村村覆盖,一个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完成增加值1.92亿元,按2010年不变价格计算,增长9.4%。全年公路货运总量146万吨,同比增长5.0%,同比下降0.3个百分点;货物周转量8265万吨公里,同比增长5.6%,同比提高0.6个百分点。全年客运量260万人次,同比增长3.17%,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旅客周转量9152万人公里,同比增长3.49%,同比下降1个百分点。全县公路里程2066.34公里,其中等级公路1517.95公里,同比增长5.86%,同比下降0.93个百分点。农村通公路行政村比重100%。 邮电通信业的有序竞争促进邮电通信事业蒸蒸日上。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收入15190万元,同比增长25%。其中:电信业务收入3964万元,同比增长4.32%,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邮政业务收入1991万元,同比增长33.59%;移动业务收入7135万元,同比增长34.67%;联通业务收入2100万元,同比增长34.6%。全县固定电话年末用户66763户,其中电信65263户,移动1500户;小灵通用户基本取消转入移动用户;移动电话182401户,同比增长19.1%,其中移动110263户,联通31900户,电信40238户;网络用户25760户,其中联通2500户,电信23260户。全年报刊订阅量481.7万份,杂志14.1万份,函件量11.32万份,包件0.37万件,特快2.53万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