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通城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两个五年规划承前启后的一年,是谋划“十二五”发展的基础之年。通城县委、县政府认真贯彻中央、全省经济工作会议及市委有关精神,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举措,转变发展方式,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以及自然灾难频发的困境,尤其是200年一遇“6.10”特大洪灾,大力实施“工业主导、三产突破、城乡统筹、项目带动、文化促进、生态保障”六大战略,围绕年初全县三级干部会议确定经济社会发展目标,狠抓落实,提升民生水平,促进社会和谐,加快新农村建设,努力实现通城经济发展新跨越,为早日建成鄂南经济强县奠定良好的基础。2011年,通城县县委、县政府真抓实干、带领全县干群克难攻坚,全面超额完成了市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和我县年初制订的目标任务,我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实现了“十二五”期间良好开局。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73.8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5.8%,与全市平均水平持平,增幅位居全市第三。三次产业结构及对GDP贡献率日趋合理。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6.1亿元,增长3.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7.1%,拉动GDP增长5.9个百分点;第二产业增加值32.27亿元,增长26.5%,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59%,拉动GDP增长9.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5.43亿元,增长10.7%,对GDP增长的贡献率为3.9%,拉动GDP增长0.6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79:40.68:40.53调整为21.8:43.7:34.5。全县行政区域土地面积1171.5平方公里,辖11个乡镇、18个居委会、167个村、1913个村民小组。167个村村通车、通电、通电话。城区面积13平方公里。建成区绿化覆盖面积为220公顷,城市绿化率达33.9%。 全年物价水平持续上扬。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9%;商品零售价格上涨4.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12.6%。 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61%,比上年上升0.26个百分点。 2011年全县完成财政收入3.92亿元,比上年增长20.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92亿元,增长25.9%。税收收入2.76亿元,增长29.3%。财政支出19.1亿元,增长42.9%。 全县民营经济实现增加值5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95%;占全县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72%,同比提高0.1个百分点。 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薄弱环节是:三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新兴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规模工业块头小,知名品牌产品少,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节能减排任务艰巨;财政收支矛盾突出;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优化,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综合竞争力有待进一步提升等。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步增长。农业乃民生之根本,我县始终把握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动摇,全面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加快推进“四项建设”,按照“龙头企业集群化,产业发展板块化,基地建设标准化”的要求,大力培育优势板块产业,进一步巩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全国粮食主产大县”“全国油茶重点示范县”。努力争优增项,茶叶被列入全省优势农产品板块,全年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4家,全县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到16家。稳步推进新农村建设工作,深入开展“百企联百村,共建新农村”、“宜居村庄”和“三万”活动,累计资金投资3000余万元。2011年我县积极应对春夏连旱及“6.10”特大洪灾,抢收补种,加强管理,农业经济得以良好的运行。2011年实现农林牧副渔业总产值271284万元,同比增长17%,其中:农业产值107447万元,同比增长4.9%;林业产值11355万元,同比下降3.5%;牧业产值139734万元,同比增长28.3%;渔业产值9981万元,同比增长63.1%。 农业方面。我县粮食产量连年增产。2011年粮食总产达150200吨,比上年增长4.8%,其中:早稻、中稻和晚稻分别50048吨、10360吨和77066吨,分别比上年增加了703吨、288吨和6116吨。全年油料总产为4128吨,比上年增加183吨。蔬菜总产量117420吨,比上年增加1216吨。茶叶产量1255吨,比上年增加10吨。园林水果总产量3088吨,比上年增加82吨。 林业方面。全年植树造林面积39495亩,比上年减少605亩,其中,用材林面积20655亩,比上年减少2365亩;经济林面积18840亩,比上年增加3960亩。零星(四旁)植树232万株,比上年减少523万株。当年育苗面积981亩公顷。幼林抚育作业面积550810亩,成林抚育面积51005亩。通城县森林覆盖率57.5%,全年木材采伐量12241立方米,竹材采伐量61万根。主要林产品产量:油茶籽13260吨,板栗260吨,油桐籽37吨,竹笋干51吨,花椒58吨。 畜牧业方面。我县启动种畜场项目建设,扩大4个万头养殖小区生产规模,新发展“150模式”养殖大户300户,新建“550模式”标准化猪舍70栋,建设玉立牌合、新三汇两个生猪深加工企业,不断巩固“国家生猪调出大县”成果。全年肥猪存栏397190头,其中,能繁母猪44567头,全年肥猪出栏735100头,家禽出笼781563只。 渔业方面。全年水产品产量10020吨,比上年增加4114吨,其中:鱼类总产9917吨,淡水养殖面积47200亩。 农业生产条件得以改善,农业现代化程度步伐加快。年末通城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3.5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0.4%,当年实际机耕地面积400848亩。通城县农田主要作业项目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63%,农村全年用电量7405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34.68%;化肥施用量(折纯)17408吨;农田有效灌溉面积167081亩。 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快速发展。2011年新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组织25家,达到105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高速运行。我县继续以“回归创业”招商为载体做大做强规模工业,支持四大支柱企业扩张发展,围绕“兴工强县”战略,大力发展工业。2011年全县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8家,达到107家,其中年主营业务收入500-2000万元企业63家,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企业44家。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29.5亿元,同比增长26.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27亿元,同比增长31.3%,增幅位居全市第二。规模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1.2亿元,同比增长63.5%%,其中:涂附磨具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7.9亿元,同比增长47.2%;中成药制药业完成4亿元,同比增长14.3%;云母制品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77亿元,同比增长57.2%;电子信息基础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6亿元,同比增长93.75%;建材行业完成工业总产值0.95亿元,同比增长64.3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