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堰市茅箭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茅箭经济发展面临困难较多的一年。面对复杂多变的严峻形势,区委、区政府审时度势,科学决策,紧紧围绕核心区建设的目标,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开拓进取,克难攻坚,有效化解了欧债危机深度蔓延、国内商用车市场大幅回落、农业自然灾害持续发生等影响经济发展的不利因素,保持了经济平稳发展的良好势头,在现代工业、新兴服务业和都市农业建设上亮点纷呈,实现了“十二五”精彩开局。 一、综合 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33.1亿元(含高新区),增长10.0%。其中,一产业增加值0.68亿元,增长3%;二产业增加值118.1亿元,增长6%,占全区GDP的50.7%;三产业增加值114.3亿元,增长13.7%,三次产业的比例由2010年的0.3:47.3:52.4调整为0.3:50.7:49.0。全区人均生产总值58318元,增长27.6%。 年末全区从业人员12.3万人。据区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统计,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178人,帮助1108人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组织农村跨地区就业人数783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4.0%。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一是经济总量不大、质效不高,大项目不多,尤其自主创新能力不强、辐射带动力大的好项目偏少。二是产业结构单一,经济运行波动较大。三是可用财力有限,发展与“吃饭”的矛盾依然突出。四是区域之间竞争激烈,城乡之间发展不够平衡,新农村建设和扶贫开发任务还很艰巨,民生问题还需进一步改善。五是硬环境和软环境建设还存在着诸多矛盾,城市管理水平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农林牧渔业 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9600万元,可比价增长2.7%。其中,农业产值3909万元,下降12%;林业产值为1068万元,增长3倍;畜牧业产值4368万元,与同期持平。 农业生产小幅增长。全年粮食播种面积455公顷,比上年减少88公顷;油料种植面积58公顷,减少49公顷;蔬菜种植面积403公顷,比上年减少52公顷。粮食产量2057吨,增长3.7%,增产了73吨。其中,夏粮323吨,下降30.4%;秋粮1734吨,增长20.4%;油料产量106吨,下降0.9%;蔬菜产量17673吨,同比增产993吨,增长6.0%。 畜牧养殖有升有降。生猪出栏15998头,增长0.1%,存栏11612头,下降8.6%。山羊出栏9076只,增长81.4%,存栏6998只,增长52.1%。家禽出笼34.8万只,增长4.5%,家禽存笼12.98万只,同比下降7.3%。全年肉类总产量1730吨,增长15%。禽蛋产量76吨,下降13.6%。全年水产品产量4吨,与同期持平。 全区当年造林面积1169公顷,比上年增加891公顷。主要林产品核桃产量1000公斤,油桐产量1000公斤,板栗产量12000公斤。 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108千瓦,比上年增加155千瓦;农用排灌动力272台,农用水泵440台,均与同期持平,机动脱粒机182台,增加9台;农用载重汽车200辆,农用运输车360辆。农业机械原值1980万元,农业机械净值1200万元。 农村用电量1050万千瓦时,增长8.1%;化肥施用量(折纯量)886吨。年末有效灌溉面积97公顷,占耕地面积的18%。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大川市级新农村试点镇建设推进顺利,先后开发建设了大川菜地、农耕文化园等农业旅游景点和农业旅游参与项目。十房路等生态景观带加快建设,高标准完成了唐家、小川、回船等村群众集中居住区的绿化、亮化和环境综合整建,在许白路、大川路沿线栽植景观树6.3万株、花草5.1万平方米,乡村环境面貌涣然一新。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在调整中求发展。全区完成工业总产值246.4亿元,增长6.8%。其中,集体企业总产值7.8亿元,增长3.7%;股份制企业总产值73.9亿元,下降10.8%;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总产值18.9亿元,增长1.9%;其他经济类型企业总产值64.3亿元,增长265.3%。轻工业总产值5.8亿元,增长18.9%;重工业总产值240.6亿元,增长93.2%。全区完成销售产值244.1亿元,增长7.2%;产销率为99.0%。 全区96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94.1亿元,下滑0.4%,占全区工业产值的78.8%;年产值过十亿元企业2家;过亿元企业23家,增加1家;过五仟万的企业达21家,增加3家。实现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54.5亿元,增长0.1%。 “一区多园”发展步伐加快。东风工业园入驻企业达到195家,同比新增15家;工业投产企业163家,同比新增22家,完成工业产值110.0亿元,增长7.9%。普林工业园实现产值35.6亿元、万向工业园实现产值6.7亿元、陈罗工业园实现产值7.9亿元、鸳鸯片区和其他片区分别实现产值24.7亿元和11.3亿元。 整车生产能力进一步提升。单个工业项目投资最大、被誉为全市“头号工程”的东风商用车8万辆新工厂6月18日实现试生产,标志着“工业新城”建设步伐加快。全区拥有整车生产能力的企业9家,整车产量87201辆,增长15.4%,完成产值117.1亿元,与同期持平。拥有高新技术产品企业22家,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3.5亿元,增长37.1%。 全区累计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40.6亿元,增长13.7%,实现利润22.2亿元,增长18.1%,税金3.3亿元,下降10.7%。 全区工业经济效益指数为261.2%,增长了21.3%。其中总资产贡献率10.7%,资本保值增值率125.9%,资产负债率68.1%,流动资产周转率2.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5.4%,全员劳动生产率(增加值不变价)265997元/人。 全区共有资质等级建筑企业49家,完成总产值86.4亿元,增长1.17%,实现利润24205万元,增长14.1%;税金666万元,增长5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8万平方米,增加22.6万平方米。其中招投标承包面积110.6万平方米,招投标面为2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2万平方米。建筑企业劳动生产率36.5万元/人。 四、固定资产投资 2011年,全区开工建设的项目133个,完成全社会投资82.4亿元,增长13.7%。其中新开工项目106个,完成投资47.4亿元,占总投资的57.5%,增长83%。3000万以上的新开工项目18个,完成投资34.6亿元。按建设性质分,基本建设投资完成29.8亿元,较同期25.4亿元,增长9.7%;技改投资完成31.3亿元,较同期25.2亿元,增长23.8%;其他投资0.13亿元下降83.9%。按经济类型划分,国有经济投资19.3亿元,下降6.3%;集体经济投资1.7亿元,下降82.2%;城乡个体投资5.1亿元,下降91.9%;其他经济投资1.5亿元,下降68.8%。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21.2亿元,增长9.8%。按产业划分,一产业投资0.06亿元,下降91.8%;二产业投资33.5亿元,增长21.9%;三产业投资48.8亿元,增长8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