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门市掇刀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1年,全区人民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经济总量步入新台阶,社会事业取得新进步,城乡建设亮出新面貌,人民生活达到新水平,经济社会各个领域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据统计,全年实现区域生产总值145.7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区级(含开发区,下同)实现生产总值94.96亿元,同比增长22%。区属(不含开发区,下同)实现生产总值71.12亿元,同比增长16.2%,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0.5亿元、21.67亿元和38.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8%、24.7%和14.0%。区属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4.8:38.4:46.8调整为14.8:30.5:54.7。 过去的一年,全区社会经济总量不断做大,经济发展质效明显改善,经济发展重点逐步凸显,那就是确立了以化工、机械、纺织、食品为主要产业的发展方向,城市形象日益提升,各项公共设施逐步完备,民生问题逐步改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结构性有待优化,三大产业同时抓、重点抓的粗放型发展方式还没有根本改观,就业和再就业压力还没有根本缓解,社会保障体系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含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1%。农作物种植结构继续调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9万亩,比上年减少4万亩;棉花种植面积2.61万亩,比上年增加0.05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9.65万亩,比上年减少1453亩,其中油菜籽减少2309亩;蔬菜面积77550亩(复种面积),比上年减少3600亩。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9.15万吨,比上年减少1.87万吨,减少16.97%;棉花总产量1870吨,比上年增加22吨,增长1.2%;油料总产量3.06万吨,比上年减少0.65万吨,减少17.5%;蔬菜产量19.53万吨,比上年减少1.09万吨,减少5.3%;水果(含瓜果类)产量3.42万吨,比上年减少4540吨,增15.2%。 畜牧业、渔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生猪出栏14.61万头,增长0.14%;家禽出笼281.26万只,增长0.21%;肉类总产量1.59万吨,增长4.20%;禽蛋产量7995吨,增长5.68%。全年水产品产量20096吨,增长9.23%。 三、工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实现区属规模工业增加值12.38亿元,比上年增长26.0%。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家。工业品出口485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68%。其中:医用织品545万美元,增长15.22%;化工制品2686万美元,下降3.38%;机械产品1344万美元,增长9.36%;石膏制品240万美元,下降1.6%。 全年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6.9亿元,增长31.81%;利税3.41亿元,增长110.76%;实交税金6343.7万元,增长11.3%。工业产品产销率95.9%,比上年提高0.9个百分点。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较快。据统计,全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89.0亿元,增长50.9%。按产业划分:第一产业投资1.2亿元,增长112.46%;第二产业投资45.99亿元,增长59.74%;第三产业投资41.82亿元,增长41.19%。区属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9.17亿元,增长46.87%。其中,房地产完成投资14.11亿元,增长63.81%。 五、国内贸易 据统计,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城市消费品零售额26.43亿元,增长19.56%;农村消费品零售额4.47亿元,增长5.06%。分行业看,批发业零售额10.28亿元,增长30.52%;零售业零售额17.52亿元,增长15.86%;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1亿元,增长2.59%。 六、对外经济 外贸出口稳步增长。全年完成外贸出口5164万美元,同比增长5.5%。 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下降。全年完成实际利用外商直接投资额689万美元,同比下降34.6%。 七、财政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66846万元,比上年增长64.7%。中央级财政收入完成26331万元,同比增长69.5%;省级财政收入完成229万元,同比增长67.8%;市级财政收入完成23235万元,同比增长70.7%;区级财政收入完成46444万元,同比增长71.0%。地方财政总收入按部门分,国税部门完成26350万元,同比增长73.9%;地税部门完成36836万元,同比增长66.9%;财政部门完成3660万元,同比增长9.1%。实现全区地方一般预算收入40720万元,同比增长61.5%。区直财政支出完成55857万元(不含省、市专款及社保基金),同比增长113.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6671万元,公共安全支出3097万元,教育支出7413万元,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6752万元。 八、教育和卫生 全区有各级各类学校57所,其中,小学18所、初中3所、普通高中1所、职高1所、幼儿园49所(其中公办附属幼儿园15所,民办幼儿园34所)。在校学生26652万人(含幼儿园),其中,小学11084人、初中3775人、普高3095人、职高702人、幼儿园7996人。中小学招生数4439人,中小学毕业生数4384人。全区教职工人数1273人,其中专任教师1149人。 年末全区各级卫生机构156个,其中,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个;卫生专业技术人员731人;卫生机构床位数250张。 九、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区总人口(常驻人口)29.44万人,户籍人口21.90万人。人口出生率8.83‰,人口死亡率6‰,人口自然增长率2.83‰。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421元,增长14.1%。农民人均纯收入达8551元,增长18.1%。 社会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全区年未参加基本养老保险职工16392人,其中企业15151人,事业单位1241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金15461万元,其中企业14214万元,事业单位1247万元;失业保险参保职工8200人,收缴失业保险金376万元。城镇社保扩面新增8207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67586人。全区共有14165人得到政府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社区建设得到加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