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市新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11-07 信阳市新县统计局

新县统计局

(2009年3月)

2008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国家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增长的措施,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严重冰冻灾害、物价上涨以及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紧紧围绕“优化结构、提高效益、改善民生”、推动社会和谐的发展思路,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各种问题,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城乡居民生活不断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达476331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11553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9%;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197732万元,比上年同期13.4%;其中:工业经济实现增加值1576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0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6306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6%。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9:41.9:34.2调整为今年的24.3:41.5:34.2。

二、农业

农业和农村经济稳步增长,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继续深化。2008年,全县农作物播种面积为26.56千公顷。其中:粮食播种面积为14.85千公顷;经济作物播种面积为11.54千公顷;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0.17千公顷。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为8.72千公顷;蔬菜播种面积为2.24千公顷。

粮食、蔬菜、茶叶全面丰收。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8339万元,比上年增长25.1%。全年粮食总产量为119652吨,比上年增长2.0%;油料产量为26401吨,比上年增长35.3%;茶叶产量为2214吨,比上年增长5.6%。

林业生产继续发展。2008年全县义务植树万株;当年封山育林面积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亩,森林覆盖率为%;实现林业产值71890万元。

畜牧业和渔业生产全面发展。全县规模养殖场发展到432家,累计完成投资7000余万元。全年肉类总产量为21410吨,比上年增长10.1%;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6864万元,比上年增长15.4%;渔业总产值4895万元,比上年增长38.0%。

三、工业

工业经济快速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15768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5.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8817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6%;规模以下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6950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0%。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有减有增,具体情况见下表:

四、建筑业和固定资产

建筑业持续增长。由于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促进了建筑业的持续发展。2008年,全县建筑业实现增加值4005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6.3%。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8年,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59865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7%。其中:城镇投资完成35011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4.9%;农村投资完成10879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2.9%;房地产投资完成28361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49.8%;农村私人投资完成30000万元,比上年同期7.7%。

五、国内贸易

商品流通市场快速增长。社会的进步,经济的增长,人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提高以及商品价格的提高,促进了商品消费的快速增长。2008年,全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为162229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3.0%。其中:批发零售业完成134494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5.1%;住宿餐饮业完成2551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3%;其他完成222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35.9%。

六、环境和旅游

环保意识不断增强,城市环境不断改善。2008年,全县围绕创建“国家生态县”工作,以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文明村创建和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载体,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突出特色”的方针,城乡环境不断改善。2008年,全县年度削减化学需氧量637.3吨,削减二氧化硫12吨,超额完成市政府下达我县减排任务。

旅游业持续发展。2008年,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13万人次,比上年同期增长10.2%。旅游综合收入2.9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7%。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入取得历史性突破。2008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实现16422万元,增长16.3%;地方一般预算收入为10500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9.2%,首次突破亿元大关;财政一般预算支出为66902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1.8%。

金融运行情况良好。2008年底,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为33.44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贷款余额为13.46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为261836万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1.3%。

八、教育、卫生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2008年,全县拥有各级各类学校235所,其中:普通中学23所,小学180所,幼儿园32所。全县高考本科进线人数1577人,较上年净增311人,本科进线率为34.6%。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城乡医疗保障体系进一步健全。2008年底,全县拥有卫生机构19个,其中医院3所、卫生院15个。农村服务站205个,妇幼保健院1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卫生机构床位数482张。全县拥有专业卫生技术人员625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人数达23.7万人,全年新农合医疗基金支出1340万元。

九、人口和劳动保障

截止2008年底,全县人口总数为131708户,户籍人口为373031人,其中:农业人口为289822人;非农业人口为83209人。在户籍人口中,女性人口为172291人,男性人口为200740人,人口性比例为116.5。全县常住人口为25.89万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城镇化率为36.48%。

2008年,全县城镇新增就业3541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19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全年累计向3157户8235人城市低保对象发放低保金1161万元;向4430户9409人农村低保对象发放低保补助金508.1万元;向2240户2317人农村五保对象发放五保供养金306万元,五保集中供养率40%。

十、职工工资和人民生活

2008年底,全县单位从业人员为22088人,同比持平。单位从业人员劳动报酬为39099万元,同比增长23.1%。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9223元,同比增长18.8%。其中:国有经济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7422元,比上年同期增长9.24%;集体经济13947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09%。

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4550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4.1%;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0591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