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东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12-11-12 牡丹江市东宁县统计局

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新一轮跨越争先的起步之年。面对各种复杂严峻的困难和挑战,县委、县政府团结带领全县人民,牢牢把握科学发展的主题和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线,全面落实县委十四届九次、十次全会精神和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全力实施对俄贸易兴边、新型工业立县、金融创新强企、特色农业富民等战略,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全县经济呈现快速健康发展态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社会呈现和谐共进的发展局面。

一、综合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运行。初步核算,2011年全县地区生产总值实现1128947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7%。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7059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第二产业增加值321200万元,比上年增长30.4%;第三产业增加值537150万元,比上年增长14.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23.4:25.7:50.9调整为24.0:28.5:47.5。第一、二、三产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6.1%、39.4%和34.5%。第一、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增强,第一产业贡献率由上年的22.4%提高到26.1%,第三产业贡献率由上年的34.2%提高到34.5%。全县人均生产总值达到53599元,比上年增长33.8%。

二、农业

特色农业发展迅猛,对农业和农村经济贡献增强。2011年,我县共发展地栽木耳99800万袋,总产量43398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24.3%,实现产值255475万元,比上年增长26.1%,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2.9%,拉动第一产业增加值增长15.6个百分点,拉动GDP增长3.9个百分点,黑木耳产业对农业和农民收入增长的贡献进一步增强。

粮食生产下降。今年我县遭受严重旱灾,农作物普遍受灾,尤其粮食作物减产严重。全年粮食作物总产量为177084吨,同比下降10.8%。粮食单产3465公斤/公顷,同比下降22.5%。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产量分别为27292吨、98480吨和48796吨,分别比上年增长0.9%、-11.7%和-15.4%。经济作物产量有增有减,蔬菜产量35493吨,增长6.2%;烤烟产量5638吨,下降20.3%;油料产量12152吨,增长33.9%。水果产量18166吨,比上年下降4.0%。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年末大牲畜、生猪、羊和家禽出栏分别为10895头、67885头、14049只和3557百只,分别比上年增长3.0%、9.5%、-10.3%和2.3%。全年肉类产量为7417吨,比上年增长2.8%;蛋、奶类产量分别为2777吨和953吨,分别比上年增长7.7%和-5.3%。特色养殖业平稳发展,鹿年末存栏815只,比上年增长3.0%;蚕茧产量2987公斤,增长19.2%;貂出栏6万只,下降15.5%;蜂蜜产量414吨,增长14.7%。

林业、渔业分别完成产值7229万元和3986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58.8%和18.5%。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2759公顷,比上年增长35.0%。全县水产品产量完成2390吨,比上年增长2.0%。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9.4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9.1%。拥有农用拖拉机11800台,增长3.6%。化肥施用量(折纯量)9361吨,增长16.1%。农村用电量7265万千瓦时,增长41.8%。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810公顷,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强劲,产销同步提升。截止2011年末,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30636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31.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50387万元,比上年增长45.3%,实现增加值50722万元,比上年增长45.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53178万元,比上年增长43.5%,产品销售率为98.5%。实现利税总额31223万元,比上年增长78.1%;实现利润总额18564万元,比上年增长79.6%。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原煤、风力发电量等产品产量大幅增长,分别达到197万吨和10832万千瓦时,分别比上年增长18.7%和16.0%;火力发电量、水泥产量下降,分别为9853万千瓦时和7747吨,分别比同期下降23.4%和10.8%。

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非公经济达到15户,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数的88.2%;拥有资产总额91838万元,比上年增长21.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总额的比重为59.3%。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31110万元,比上年增长48.8%,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销售收入的85.5%;实现利税总额35077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税总额的95.9%;实现应交税金15967万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应交税金的96.8%。

建筑业生产平稳运行。全年资质等级以上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6224万元,同比增长27.4%;实现利润总额7795万元,增长313%。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60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2%;房屋竣工面积25.2万平方米,增长7.2%;其中住宅21.8万平方米,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城镇固定资产投资482604万元,增长54.7%。在城镇投资中,住宅投资54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2.8%。从固定资产投资方向看,第一产业投资75430万元,增长107.7%;第二产业投资252639万元,增长116.5%,其中工业投资199739万元,增长71.2%;第三产投资154535万元,下降1.5%。从经济类型看,民营投资所占比重较大,全年完成民营投资340850万元,比上年增长32.2%,民营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70.6%;从工程类别看,建筑工程完成投资377384万元,比上年增长73.0%;安装工程完成投资9693万元,比上年增长287.0%;设备工器具购置完成投资59782万元,比上年下降20.6%。从投资规模看,计划投资亿元以上项目9个,完成投资64336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比重为13.3%。

全县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84811万元,比上年增长50%。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60万平方米,增长12.2%;其中住宅76.1万平方米,增长51%;新开工面积57.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5.3%;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5.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1%;商品房销售额66281万元,比上年增长16.4%。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

邮电通信业增长较快。全年邮电业务总量实现14100万元。年末电话用户41948户。其中,城镇电话用户25629户,乡村电话用户13319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45883户。年末全县计算机互联网用户25755户。

交通运输能力稳步提升。全县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运量518万吨,比上年增长8.8%。全年完成货物周转量3991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10.2%。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客运量651万人,增长4.8%。完成旅客周转量22774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5.5%。

六、国内贸易

消费品市场持续繁荣活跃,农村市场增速快于城镇市场。在国家一系列扩内需、惠民生政策的推动下,全县消费持续快速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19857万元,增长18.2%。从城乡领域看,国家继续实施家电下乡、汽车下乡、税费减免、家电以旧换新等各项刺激消费措施,农村消费潜力逐步得以释放,增速快于城镇消费品市场增速。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实现178961万元,增长17.8%;农村消费市场实现零售额40896万元,增长19.9%,快于城镇市场增速2.1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