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市东宁县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七、对外经济和招商引资 2011年进出口总额实现255030万美元,同比增长15.5%。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18763万美元,增长3.9%;进口总额完成36267万美元,增长247.1%。从贸易方式看,一般贸易完成97210万美元,增长61.6%;加工贸易完成2561万美元,下降11.8%;边境小额贸易完成131338万美元,下降2.2%;其它贸易完成23315万美元,下降0.3%。从国别来看,主要与11个国家(地区)开展贸易往来,其中对俄贸易189642万美元,同比增长14.9%,占全县进出口总值的74.3%,占全省对俄贸易的10%。 东宁口岸完成进出口总额178261万美元,下降6.5%。其中:出口总额完成218763万元,增长3.9%,进口总额完成36267万元,同比增长247.1%。全年完成进出口货物291427万吨,增长0.1%。外经贸企业累计入库税金12562万元,增长93.7%,其中:国税局入库10907万元,同比增长100.1%;地税局入库1655万元,同比增长60.2%。 对外旅游业平稳发展。2011年,东宁口岸出入境旅客达540515人次,下降1.2%。出入境旅游者165193人次,下降0.01%。其中:入境162827人次,下降0.01%;出境2366人次,增长31.6%。旅游业总收入实现45686万元,下降0.3%。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共计引进招商项目297项,到位资金45.4亿元,比上年增长43.7%。其中,向上争取资金项目176项,引进资金2.3亿元;国内企业及个人投资项目118项,投入资金42.1亿元;利用外资项目3项,引进资金1437万美元;实现项目签约12项,签约额42.6亿元。实际直接利用外资额74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 八、财政和金融 财税收入快速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达到121398万元(含基金),比上年长32.8%。完成全口径财政收入100117万元,同比增长41.5%,全口径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8%,比去年提高0.9个百分点。全年一般预算收入完成54632万元,增长58.3%;全年完成工商税收收入78497万元,增长30.4%,工商税收占全口径财政收入的比重为78.4%。其中:国家税收收入40319万元,增长16.2%,地方税收收入38178万元,增长49.8%。全年财政总支出165365万元,增长11.4%。一般财政支出142412万元,增长10.8%。 金融运行平稳。 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12682万元,增长10.9%。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600318万元,增长8.3%。城乡居民人均储蓄存款余额28501元,增长9.1%。年末银行各项贷款余额367065万元,增长21.4%。 九、城镇建设与环境治理 城镇建设成效显着。按照“一河居中、两岸繁荣,中欧合璧、江南风情”的城市风格,加大推进城市建设力度。河北新区开发已具雏形,城市框架不断拉大,建成区面积由8.5平方公里拓展到14.2平方公里。棚户区改造和小烟囱治理成效显着,城区楼房面积达320万平方米。完善城区基础设施,新修和改造城市主次干道35条,提升了口岸名城品位。公益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垃圾处理场投入使用,污水处理厂技术全国领先。建成各具特色的广场绿地10余处,城区绿化覆盖率达35%,城市美化水平不断升级,荣获省级园林城市称号。“三优”文明城市建设扎实推进,成为全省先进典型。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创新实施退耕还林、插柳护岸、侵蚀沟治理、禁牧圈养、四旁绿化等五项工程,绥芬河干支流河岸基本郁闭,大的侵蚀沟全部封闭,25度以上的超坡地全部退耕,与绥阳林业局共同治理母亲河,建成鸟青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和边境国防林等4个县级自然保护区,生态建设进入见缝插绿阶段,森林覆盖率达83.2%,成为全国生态示范区、绿色农业示范区和国家级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小烟囱治理成效显着,2011年城区空气良好天数达到316天。初步统计,2011年末,单位GDP能耗下降到0.8303吨标煤/万元,降幅为3.944%。 十、科技与教育 科学技术普及成效显着。科普之冬活动共组织科技下乡活动35次,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760班次,培训农民7万人次,培训基层干部0.5万人次,推广、普及农业实用技术16项。科技节发放科普图书1万多册,发放科普资料近24万份,展示新型农机具、菌种生产设备等100多台套。开展与西藏林芝地区黑木耳技术转移工作, 东北黑木耳克服水土不服等多种问题,成功落户雪域高原,填补了国内黑木耳栽培技术在高海拔地区人工培植的技术空白。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全县拥有各类学校69所,其中:职业高级中学1所,高级中学1所,初级中学6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小学46所。高级中学在校生3507人,教职员工293人;初级中学在校生7140人,教职员工606人;小学在校生13637人,教职员工1233人。全县拥有公办幼儿园9所,在园幼儿1356人。初中毕业生升入各类高中比例为82.5%,高考升学率达98%。普本上线率居牡丹江6县(市)第二,创历史最好水平。 十一、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广电事业日益繁荣。强力推进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亿达影城投入使用,图博馆主体完工,建成农家书屋63个。全县40多家文体协会空前繁荣,广场文化、晨练文化形成独具特色的东宁品牌,被评为全省文化工作先进县。城镇有线数字电视和以绥阳镇为试点的农村数字电视整转工作全面完成,公益广播电视走在全国前列。 体育事业再创佳绩。组织参加了牡丹江市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三名。参加了牡丹江市少年速度滑冰比赛和牡丹江市短道速滑比赛,均获得了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好成绩,在牡丹江市少年速度滑冰比赛中获得金牌11枚、银牌11枚、铜牌12枚。参加牡丹江市少年乒乓球比赛,获得外市县组团体总分第三名,宋嘉怡获得8岁组女子单打第一名。参加牡丹江市少年田径比赛,获得团体总分第三名。举办了东宁县首届全民健身运动会,极大地丰富了群众文化体育生活。 卫生事业稳步提升。全县共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医院4个、卫生院6个、专科疾病防治院2个、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卫生监督所1个。实有医疗病床床位614张;卫生技术人员767人,其中:医生315人,护士254人。省、市医改现场会在东宁成功召开。县医院和妇幼保健院被评为二级甲等医院,医疗设备达到全省县级最好水平。新农合参合率达98%。 十二、人口与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略有下降。2011年末全县总人口210294人,比同期下降0.3%。其中:非农业人口101042人,农业人口109252人。全县出生人口1446人,死亡人口1584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