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迁市泗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11-04 宿迁市泗阳县统计局

五、内外贸易

市场销售稳步增长。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3.24亿元,比上年增长15.5%。其中:县的零售额11.03亿元,增长16.4%;农村实现零售12.2亿元,增长14.7%。批发和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20.14亿元,增长15.4%。住宿餐饮业实现零售2.69亿元,增长23.7%。其他行业实现零售0.41亿元,下降14.6%。

对外贸易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220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2050万美元,增长44%。全县累计新签外资项目9个,全年利用外资实际到帐602万美元,增长51%。境外劳务输出680人。

六、交通运输和邮政通信业

交通邮电业综合服务能力不断提高。全县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电信和其他信息传输服务业完成增加值3.99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客货运输平稳增长。全年旅客运输量44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5%;旅客周转量5.4亿人公里,增长13.9%;全年货运总量332万吨,增长14.1%;全县货运周转量2.93亿公里,增长12.4%。港口货物吞吐量139万吨,增长8.7%。

电信和邮政业加快发展。全县邮政业务收入1944.73万元,比上年增长19.6%。年末邮政储蓄余额6.91亿元。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机总容量21.9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3.2万户;每百户家庭电话拥有量达110.9部,宽带ADSL总端口达11028个,实占端口6383个。

七、城市和环保

全力推进重点工程建设,城市功能进一步配套完善。完成城北文化新城、城东片区、泗塘河高尚社区等重点片区和地段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工作,基本实现了城市建设用地控件控制性详细规划全覆盖。全年国有土地使用权招标、拍卖、挂牌出让10期1778亩,出让总金额5.72亿元。东方现代城一期、金康华府一期、城东安置小区等17个商住和安置小小区主体工程相继竣工,万诚御景园、金地如意里等一批大型商住小区先后开工建设,全年商品房开发总面积达153万平方米。金三角国际家居广场、桃源北路农贸市场等建设工程进展顺利,全年市场建设总面积达25万平方米。完成了新汽车站、四馆一中心、法院综合楼、无害化垃圾处理厂等项目主体工程,行政商务中心、国土房产交易大厦、群众大厦正式开工建设。完成了325省道泗阳东北绕城段、文城路、运河大道、众兴路东延、北京路东延等道路和102条背街小巷硬化工程建设任务。启动建设了生态公园和市民公园,完成了爱园公园改造和泗水河、泗塘河整治及风光带建设,“八大节点”建设以及众兴东路、淮海路、北京路等主干道景观创建工程顺利推进,县城区新增绿地面积135万平方米,绿化覆盖率达34%;全年新建商业街15条、专业市场12个、居住小区14个、工业集中区14个。

生态县建设全面推进,创建了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开展集中式饮用水源地保护行动,确保京杭大运河在泗阳段无工业、生活污水排入,使城区饮用水总体水质基本符合国家规定的饮用水源水质标准。完成污水处理厂主体工程建设。继续加强环境监测,使我县环境综合质量指数达83分,比上年提高7.2分。

八、财政、金融业

财政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3.91亿元,比上年增长48.6%。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51亿元,增长54%;上划中央收入1亿元,增长50.5%;基金收入0.39亿元,增长17.9%。按征收部门分:国税部门收入1.14亿元,增长51.7%;地税部门收入1.23亿元,增长58.9%;财政部门收入1.54亿元,增长39.2%。按税种分:增值税收入1.09亿元,增长48.6%;营业税收入0.71亿元,增长53.3%;企业所得税收入0.15亿元,增长102.9%;个人所得税收入0.16亿元,增长34.5%。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8.23亿元,比上年增长41.7%。其中,教育支出1.98亿元,增长36.1%;卫生医疗支出0.56亿元,增长37.5%;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62亿元,增长65%。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8.22亿元,比年初增加8.34亿元,增长20.9%。其中:储蓄存款36.69亿元,比年初增加5.24亿元,增长16.7%。各项贷款余额27.41亿元,比年初增加4.82亿元,增长21.3%。其中:短期贷款20.24亿元,比年初增加1.99亿元;中长期贷款6.83亿元,比年初增加3.02亿元。

九、科技、文化、教育、卫生

科技创新步伐加快。完成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5个,其中国家火炬项目1个、国家星火项目3个、国家星火学校1个。

文化市场进一步规范。完成了3个不达标乡镇文化站扩建工程,全年送戏下乡85场、送电影1045场、送科普图书1.96万册,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1万户。成功举办了全国越野摩托车锦标赛暨国际公开赛、全国女篮俱乐部锦标赛和县首届全民运动会,被中国摩托车运动协会授予“2006年全国摩托车锦标赛突出贡献奖”;完成县级体育“四个一”工程和70个村的“千村体育健身工程”。

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县42所农村中小学、75所村级完小配置了网络教室和多媒体教室,23所农村初中和县特殊教育学校“四配套”工程通过省级验收,王集中学、桃州中学分别晋升为省三星级和二星级高中,泗阳中学新校区建成投入使用;全县高考本科达线率居全市第一;农村义务教育减免学杂费1803万元,向2.64万名贫困生免费发放教科书43.4万册。初中毕业升学率达90.5%,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

医疗卫生体制改革不断深入。年末全县有医疗卫生机构62个。其中综合医院36个,中医医院1个,专科医院1个,防治防疫机构1个,妇幼保健机构1个。卫生技术人员1656人,拥有床位1561张。县人民医院顺利完成产权制度改革;县疾控中心被国家卫生部表彰为结核病防治工作先进单位;率先在全市实现疾病监测、传染病疫情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网络直报;13个乡镇卫生院创建为乙等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达67.58万人,覆盖率达96.54%。

十、人口、人民生活、劳动和社会保障

全县年末总户数27.03万户,户籍人口96.83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6.89‰,死亡率5.29‰,人口自然增长率11.6‰。男女性别比107.4(女=100),比上年提高0.6。城镇人口比重36%。

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240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工资性收入2179元,增长13.4%;家庭经营纯收入2000元,增长5.7%。农民生活消费水平进一步提高。全年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2963元,比上年增长8.7%。八大类生活消费中,除居住消费支出比上年下降26.3%外,其他各类消费均保持一定增长。其中增长最高的是文化教育、娱乐消费278.44,比上年增长11.33%;交通和通讯消费347.9元,支出增长13.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