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岑巩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
2005年是实施“十五”计划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县各族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继续实施“三动”、“三化”战略,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惠农政策,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变增长方式,着力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努力克服国家宏观调控和电力紧张等供求矛盾所带来的不利影响,使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增长,社会和谐稳定,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发展,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主要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基本实现了“十五”计划和当年的预期发展目标,为实施“十一五”规划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 国民经济快速发展,是“十五”期间最好水平。初步核算,2005年全县生产总值63739万元,同比增长11.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3279万元,比上年增长5.9%;第二产业增加值17313万元,比上年增长2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1001万元,比上年增30.8%;第三产业增加值23147万元,比上年增长11.3%。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7.7%、46.2%和36.1%。三次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由上年的37.0%、25.4%、37.6%调整为36.5%、27.2%、36.3%。全县人均生产总值为2845元,按年末汇率折算,约合353美元。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5年,全县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一系列关于支持农业发展的文件精神,继续实施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大对农业的资金投入和农业科学技术推广运用,努力克服旱灾对秋季农作物的影响,农业生产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县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36190万元(不含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同比增长6.4%。其中:农业产值21209万元,增长3.4%,林业产值1440万元,下降5.7%;牧业产值13275万元,增长14.2%;渔业产值266万元,增长3.5%。另外,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924万元,增长8.2%。 2005年,粮食种植面积达到18107公顷,比上年增长7.4%,其中夏粮面积5124公顷,增11.5%;秋粮面积12983公顷,增5.9%。经济作物种植面积不断扩大,其中,烤烟种植面积417公顷,增长17.1%;油料种植面积4835公顷,增长8.3%;蔬菜种植面积4099公顷,增长4.1%;年末果园面积1863公顷,减0.1%;年末茶园面积26公顷,增长5.6%。主要农产品中,粮食、油料、烤烟、水果、茶叶等产品产量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详见下表)。 林业有所发展。2005年,继续实施退耕还林、荒山造林和封山育林等生态建设保护工程,生态环境明显改善,由于工程已近尾声,实施面积大幅度减少,林业增加值仍呈下降趋势。但主要林产品产量和竹木采伐量都有较明显的增长。 畜牧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6345万元,比上年增长15.9%,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11572吨,比上年增长11.2%;禽蛋产量499吨,比上年增长2.7%;牛奶产量37吨,下降7.5%。各类畜禽数量均有不同程度增长(见下表)。 渔业生产通过近两年实施休鱼期,水域捕捞产量有所回升,水域和稻田养殖面积也有所增加。全年实现渔业增加值253万元,比上年增长2.8%;全年水产品产量达到285吨,增长3.6%。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11.2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41.9%;大中型拖拉机143台,小型拖拉机193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5548台,农用运输车259辆;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4618吨,农村用电量1532万千瓦小时。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逐步加强,有效灌溉面积达到5091公顷,旱涝保收面积3888公顷,机电排灌面积693公顷。 扶贫工作取得新的进展。2005年,新增财政扶贫项目68个,新增财政扶贫资金462.97万元,1400人越过温饱线。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有所增长,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下降。2005年,由于国家宏观调控和市场双重因素的影响,原材料、电力运输等生产要素价格普遍上涨,使我县电冶行业出现大面积亏损,虽经各级各部门和企业的共同努力,实现了全年工业生产平稳增长,但企业经济效益大幅下降。全县全部工业实现总产值43839万元,比上年增长4.5%。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产值38000万元,增长3.0%。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实现增加值8580万元,增长11.6%;非公有制企业实现产值29420万元,增长7.8%。规模工业亏损2344万元,较上年增亏2081万元,实现税金1174万元,较上年下降13.6%。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除发电量下降、工业硅停产外,其余产品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见下表)。 建筑业因新县城建设高峰期已过,加上竞争力有限,产值和施工面积均呈下降趋势。全县全年实现施工产值3722万元,下降2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14万平方米,下降39.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84万平方米,下降56.1%。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随着西部大开发的不断深入,国家对以道路交通、电力、教育等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加大,房地产业的迅速发展,促进了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2005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22883万元(含玉三高速、岑江公路岑巩段和220KV变电站的投入),比上年增长26.17%。其中:城镇投资14747万元,增长46.1%,农村投资2086万元,下降50.5%,跨地区投资6050万元,增长21.0%。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167万元,增长122.9%,更改投资1251万元,下降63.1%。 五、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全县公路里程270公里,全社会公路货物周转量3239万吨公里,增长18.9%,旅客周转量6160万人公里,增长13.2%。 邮电通信业发展迅速。全年全县邮电业务收入完成2616万元,比上年增长18.5%。全县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720户,增长18.7%,其中:农村电话用户12147户,增长28.1%;移动电话用户21070户,增长22.2%;全县固定电话普及率为11.0部/百人,比上年增加1.7部/百人;互联网宽带(ADSL)用户903户,增长73.0%。 六、国内贸易、经济协作和旅游 全县商业贸易呈现持续增长的良好态势。2005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15536万元,比上年增长18.0%。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14563万元,增长17.8%;餐饮业897万元,增长22.4%;其他行业76万元,增长5.6%。县的零售为9391万元,比上年增长14.7%;县以下为6145万元,比上年增长23.5%。 招商引资继续呈现良好势头。2005年,引进项目12个,合同资金93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6466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