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白下区201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2-11-04 南京市白下区统计局

教育和卫生

2011年,教育事业优先发展,新建学校5所,实施13所学校抗震加固工程,教育办学条件全面改善。一批中、小、幼教育品牌发展放大,居民享受普惠优质教育。

公共卫生优化服务,惠民医院新门诊综合楼投入使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整体提档升级,“15分钟健康服务圈”[7]基本形成。社区医疗全面实行基本药物制度,药品价格平均下降30%,累计向居民让利4400万元。

文体和计生

2011年,全区文化产业项目33个,文化企业1903家。区图书馆报刊、期刊藏书量22.1万册,电子图书藏书量1.0万册。全区共有文物保护单位:国家级4个、省级14个、市级24个、区级17个。卫星接收设施管理单位31个。

文体事业蓬勃发展,“都市文化节”、“和谐白下大戏院”等文化惠民工程深入人心,“文化配送”[8]实现经常化,全区出新改造82处全民健身点。社会管理创新模式,初步建立立体化服务、扁平化管理、多渠道参与的网格化社会管理新格局。区级投入近8000万元,全面兑现计划生育各项奖励政策。计划生育率达99%以上。与此同时,民族、宗教、侨务、对台工作取得新成效,妇女儿童事业实现新进展,人防、红十字会、档案工作获得新成果,双拥共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得到新发展。

平安和法制

2011年,“平安白下”、“法治白下”建设扎实推进,人民群众对社会治安满意率保持在98%以上。食品药品监管、安全生产、质量监督、价格调控和治乱减负工作不断加强。

认真执行法律法规和人大各项决议,自觉接受人大的法律监督、工作监督和人民政协、民主党派的民主监督。四年来,共办理各级代表委员建议提案1080件,办成率稳步提升。实施新一轮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和政府机构改革,累计清理行政权力事项619项。进一步健全公共财政体系,科学编制、规范执行财政预算,行政单位公用经费支出逐年下降。强化行政权力网上公开透明运行和行政电子监察,健全目标考核、项目推进、工作督查等机制,行政执行力明显提高。“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9]工单诉求办理综合满意率全市领先。抓机关作风转变,切实为居民群众服务,2011年底全面启动“社情民意联系日”活动,区街机关公务人员每月走进社区,已累计走访居民12280人次,接到居民诉求2075件,现场解决1963件。

人口、民生和社会保障

2011年末,全区户籍人口46.25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00人;户籍人口出生和死亡人数分别为3692人和2614人,比上年减少88人和12人;自然增长率为-1.48‰。

坚持民生为本、富民优先,不断加大民生投入,提升群众幸福感和满意度。2008年以来,区级财政累计投入民生事业34.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61.7%。居民收入稳步提升,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2%,2011年达32964元。就业创业卓有成效,四年新增就业9.2万人,援助困难人员再就业8500人,扶持创业5060人,实现创业带动就业3.9万人,各项指标全市领先。社会保障更广覆盖,城镇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保险覆盖率达98.7%,1983年以来被征地人员全部纳入社保体系。居民住房水平提升,人均住房面积增至34.29平方米,四年建成保障性住房8300套,累计安置7000余户,提供廉租房340套。社会救助体系更加完善,通过分类施保、临时救助、慈善捐助、应急救助,低保及低保边缘困难群体实现救助全覆盖,四年累计投入救助资金1.5亿元,救助20万人次。爱老助老扎实推进,居家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相结合的社区为老服务体系建立健全,新增养老床位2126张。

[1]三个提升:提升城市市容环境、提升城市功能品质、提升城市人居质量。

[2]两站一中心:物业管理矛盾投诉调解站、物业应急维修服务站、物业管理服务中心。

[3]“321”人才计划:白下“321”高层次科技创业人才集聚行动计划,即到2015年,引进海内外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300名,培养科技创业家20名,集聚国家“千人计划”和省“双创计划”创业人才10名。

[4]国家“千人计划”:中央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实施的“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

[5]双创计划:“江苏省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引进计划”。

[6]三站三中心:研究生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和技术中心、工程中心、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7]15分钟医疗服务圈:辖区居民从居住地步行10-15分钟,即可享受高效快捷、综合便利的社区卫生服务,实现“小病不出社区、大病及时转诊、康复返回社区”的目标。

[8]文化配送:根据居民需求,向社区、文化广场等提供图书、演出、服务等公益文化产品,让居民就近享受公共文化服务。

[9]“12345”政府服务呼叫中心:政府建立的公开电话综合服务平台,按照“统一受理、分类处理、限时办结、过错问责”和“谁主管、谁负责,谁办理、谁答复”以及“首接负责制”的原则,办理群众诉求事项和政风行风媒体监督单位提出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