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东南州天柱县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2)
招商引资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全县共引进项目9个,协议引资46600万元,到位资金15950万元,完成工业产值47285万元,上缴税金2460.3万元,同比增长64%。 旅游事业向前不断发展。全年共接待境外游客共计26.9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0%,实现旅游总收入5380万元,比上年增长17.7%。 七、财政、税收、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再创新高。全年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22018万元,同比增长43.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13853万元,同比增长36.9%;财政总支出62779万元,同比增长25.5%。 税收工作取得新的成绩。全年全县实现各项税收18313万元,比上年增长39.7%,国税收入完成5087万元,比上年增长11.2%,全县地方税收入13226万元,同口径比较增长54.98%。 金融机构存、贷款继续增加。2010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36772万元,比年初增长16.2%,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6578万元,比年初增长25.2%;各项贷款余额124456万元,比年初增长24.7%。 保险业不断向前发展。全年保险公司全部保费收入4091万元,比上年增长71.%。全年赔款支出670万元,增长9.0%。 八、教育、科技、文化、卫生和体育 教育文化广播电视事业全面发展。全县年末拥有普通中学21所(其中有独立高中2所,完全中学1所),在校学生22618人,职业中学2所,在校学生1939人;普通小学57所,在校学生24804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73.98%;幼儿园20所,幼儿园在园幼儿3819人。“两基”巩固提高工作扎实推进,通过了国家“两基”督导检查,全面完成全县“普九”债务清理化债工作;投入600万元实施了特殊教育学校项目,投入200万元用于农村初中校舍改造项目,投入1380万元用于农村寄宿学校等工程项目。文化广播电视事业不断向前发展,成功举办首届“贵州。天柱奇石文化节”,开工建设15个乡镇综合文化服务门,建成6个村“农家书屋”和315个村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成27个村农民体育健身工程,完成王天培、王天全家人故居维修工程,新建第二轮村级组织活动场建设项目(164个)。广播电话村村通工程不断推进,完成18985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和石洞镇调频广播试点工程建设。年末全县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档案馆1个,文物管理所1个,民族文工队1个。 卫生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拥有医疗卫生单位362个,其中卫生行政主管部门1个,县直医疗卫生机构8个,乡镇卫生院16个,村级卫生室306个,民营私立医院5个,学校、厂矿医务室6个,个体诊所20个。全县医疗机构现有在册职工683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655人,占职工总数的95.9%;卫生技术人员中高级职称27人,中级职称125人,初级39人,分别占4.1%、19%和67%。卫生技术人员中大学本科学历98人,大专342人,中专215人,分别占15%、52.2%、32.8%;乡村医生329人。全县实有医院病床1081张,其中县级医疗机构315张,乡镇卫生院254张,村级卫生室315张,私立医院105张,学校、厂矿医务室20张,个体及计生服务机构82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593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02人,注册护士313人。村卫生室304个,医生和卫生员30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进一步扩大,全县农民参合人数达308019人,参合率为96.99%。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大力开展群众体育运动,建成农村体育活动场所12个,全民健身运动得到提高。积极组织参加“黔东南州少数民族运动会”,争取资金559万,实施了县体育场建设。 城乡居民收入不断提高。据测算,全县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800元,比上年实际增长18.7%,人均消费支出7331元,增长5.5%。据农村住户抽样调查,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3318元,增长16.67%,人均消费支出2519元,增长13.7%。城乡居民拥有的耐用消费品不断增加。 单位职工工资增加。2010年全县单位年末从业人员9616人,其中在岗职工8757人,从业人员工资总额25010万元,其中在岗职工工资24318万元,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为27769元,比上年增长26.9%。 九、劳动就业与社会保障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进一步推进。年末全县从业人员24.21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8万人,农村从业人员21.61万人。年末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162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453人,就业困难人员再就业247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控制在4.3%以内。 社会保障及福利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年末参加社会养老保险人数6205人,发放养老金2503万元;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数为9938人,征缴医保金1066万元。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537户,投入项目资金2234万元。开工建设廉租房430套,安置困难家庭住房150套。城乡低保按照权利要求扩面稳步推进,农村低保对象70710人,年人均保障标准达到1200元,城镇低保月保障3118人,月人均保障标准达124.14元。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的进展。节能减排工作成效显着。全年全县单位生产总值能耗同比下降20%,二氧化硫排放总量比上年分别下降22%和9.6%。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全年完成营造林面积3万亩,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2万平方公里,完成金凤山景区246亩绿化和河滨北岸绿化工程。积极推进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投入100万元用于邦洞镇灯塔村的污水处理项目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