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1-17 常州市钟楼区统计局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动力,紧紧围绕力争“两个率先”、加快富民强区的奋斗目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突出以人为本,大力弘扬“三创”精神,积极实施区域发展“三大战略”,加快建设“三大经济板块”,抢抓机遇,克难求进,凝心聚力,负重拼搏,在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进程中实现了新跨越,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社会事业不断推进,人民生活继续提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顺利实现。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国民经济协调发展,地方财力明显增强。2005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4.26亿元,同比增长28.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3亿元,同比下降30.2%;第二产业增加值33.74亿元,同比增长29.4%;第三产业增加值30.22亿元,同比增长27.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8:52.0:47.2演进为0.5:52.5:47.0。二三产业比重达99.5%,比上年提升0.4个百分点。

财政收入大幅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180991万元,同比增长26.5%,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94746万元,同比增长35.6%。财政总支出50980万元,同比增长64.8%,其中:一般预算支出49231万元,同比增长64%,财政收入占GDP的比重继续上升,由上年的23.1%提高到28.2%。

【固定资产投资】固定资产投资保持稳定增长,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坚持以项目拉动经济增长,以项目调整产业结构,以项目增强发展后劲,继续开展第三个“项目推进年”活动。2005年,全区开工建设项目276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78.14亿元,同比增长34.3%,占全市的比重达到10.1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51.21亿元,农村投资6.6亿元,房地产投资20.33亿元。完成工业投入39.02亿元,同比增长25.7%,新增工业固定资产23.6亿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达60.5%。

【农业】城市化进程继续加快,农业产业化带动效应更加明显。随着城市化进程和二、三产业发展的加快,农业耕地面积逐年减少,种植业和养殖业的发展受到资源制约,农业生产在调整中另辟蹊径,寻求新的发展形式。2005年,粮食作物总产量1723吨,同比下降17%,农业总产值7282万元(现行价),同比下降30.6%,多种经营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其中养殖业比重达79%。农业龙头企业作用明显,红梅乳业有限公司奶牛饲养场成为全国示范牧场;五星禽蛋公司积极推进“租场养鸡,借鸡下蛋”经营策略,饲养能力不断扩大,蛋鸡饲养总量达13.5万羽,鲜蛋总产量达209万公斤,五禧牌系列产品被评为2005年度“常州市名优农产品”,五星禽蛋公司被市科技局授予“常州市农业高新技术企业”称号;江苏省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进一步强化市场管理,提升经营水平,成交额达75.3亿元,同比增长15.7%,跻身全国百强农贸市场第三名。

【水利建设】水利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防汛排涝能力继续加强。全年投入资金2200多万元,实施建设4大类18个水利工程项目,新建了五星新农殷家等排涝站4座,新增装机容量382千瓦;对清潭新村等4处洼地进行了除涝治理;对新闸小王河、北港鹤溪河实施了拓浚;防涝能力继续加强,新建防洪墙3500多米,新建、维修驳岸480多米。

【工业】工业经济快速增长,主导地位继续巩固。2005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47.16亿元,同比增长32.1%。其中:集体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41亿元,同比增长4.6%;股份制、股份合作制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82.16亿元,同比增长59.6%;三资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6.59亿元,同比增长81.3%。在全部工业中,轻工业产值为91.06亿元,同比增长23.45%,重工业产值为156.10亿元,同比增长37.6%,轻、重工业比重分别为36.8%和63.2%。工业经济在全区经济增长的主体地位进一步提升,完成工业增加值33.24亿元,同比增长29.0%,在地区生产总值中的比重达51.7%,比上年提高了0.4个百分点。

产销实现良好衔接,全年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243.27亿元,同比增长31.6%,产销率在98%以上。经济效益稳步提高,运行质量继续改善,实现工业利税总额12.73亿元,工业利润总额7.62亿元。销售利税率、销售利润率分别达到5.23%和3.13%,比上年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

规模效应继续提升,支撑作用日益明显。2005年,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70.05亿元,同比增长35.05%,实现销售收入168.09亿元,同比增长35.85%,实现利税总额83136万元,同比增长34.56%,实现利润50539万元,同比增长36.17%。分别占全区总量的68.8%、69.4%、65.3%和66.4%。规模重点企业数量增加,运行良好。销售收入在亿元以上的企业达33家,比上年增加14家,其中10亿元企业1家。

高新技术产业增势强劲。规模工业高新技术总产值45.4亿元,实现销售收入44.7亿元,实现利税25297万元,实现利润16772万元,分别增长59.2%、56.5%、52.5%和59.2%。

【贸易】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服务业水平继续提升。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城镇居民收入水平的稳步增长,购买消费能力不断增强。全年实现商业营业额143.3亿元,同比增长35%,社会商品零售总额58.25亿元,同比增长19%。商业营业额超亿元企业达18家。南大街商业步行街顺利开街,泰富百货、泰富广场、永乐家电、五星电器等品牌优势扩张迅速,楼宇经济加快推进,广州本田、现代汽车等一批4S分店相继开业。

市场建设稳步推进,成交额继续攀升。全年重点市场成交额突破100亿元,同比增长10.2%,最大的凌家塘农副产品批发市场实现市场成交额75.28亿元,增长15.7%。

对外贸易进一步扩张,自营出口增势强劲。全年完成自营出口总额44627.4万美元,同比增长41.1%,增幅高于全市11.2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招商引资克难求进,外资利用稳中有升。2005年,新批外资项目51个,协议注册外资23100.23万美元,同比增长14.6%,有验资报告的注册外资实际到帐8018.0万美元,同比增长11.4%。外资到帐率34.7%。三产服务业项目明显增多,领域拓宽,美国壹地软件园、美国奥盛研发等一批现代服务业项目的建立,沃尔玛超市、美国时代华纳等国际知名企业的加盟,对我区服务业的提升增添了活力。

【房地产】房产开发总量上升,市场需求依然活跃。2005年,房地产开发企业达22家,完成投资20.33亿元,同比增长30.9%,商品房开工面积167.4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1.3%,商品房销售总额31.85亿元,同比增长11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