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五、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运行良好。全年全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0.40亿元,比上年增长15.6%(见图6)。汽车消费稳步增长,全年全区11家汽车4S店共实现销售额33.00亿元,比上年增长7.7%。在开发商“以价换量”的促销方式和刚性需求不断释放的背景下,楼市持续升温。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达57.2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5.5%,其中,住宅销售面积48.32万平方米,增长71.1%,占全部商品房销售面积的84.4%。 重点市场发展壮大。全年全区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预计实现成交额629亿元,比上年增长35%。其中,液化品市场实现成交额168亿元,增长10%;煤炭市场实现成交额174亿元,增长25%;厚恒物资城实现成交额117亿元,增长17%;大宗商品交易市场实现成交额110亿元,增长261%。“三位一体”港航物流服务体系基本建成,甬鑫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上线运行,钢材现货市场、宁波食盐储备配送中心、中国五矿钢铁剪切配送等项目加快推进,保税物流业务先行先试工作积极推进。 开放型经济平稳发展。全年全区预计实现外贸自营进出口总额6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1%,其中,出口总额31亿美元,增长8.5%。全年全区引进外商投资项目22个,比上年增长57.1%;总投资额10.8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24.8%;合同利用外资3.2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8.5%;实际利用外资1.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4%。 六、交通、邮电、旅游和电力 交通运输业加快发展。根据交通部门抽样调查推算,全年全区实现旅客运输量430.98万人次,旅客周转量6.26亿人公里;货运量4523.23万吨,货运周转量505.07亿吨公里。年末拥有营运性公路运输工具5351辆。航运业总运力达到109.5万吨,继续保持省、市领先水平。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现新突破,镇海大道二期、北外环东延二期工程全线贯通,货运铁路北环线、北外环快速路加快建设,镇海大道三期工程开工建设,镇骆路主车道路面、中官路、329国道镇海段改造维修工程相继完工,长邱线改建、庄俞公路改造等工程按计划实施。 邮电业运行平稳。全年全区邮政业实现业务总量6080万元,比上年增长4.8%;邮政业务收入6230万元,比上年增长12.3%;发送信函量115万件,比上年增长15.5%;报刊订销量2555万件,比上年增长14.0%。全年电信业实现业务收入6.13亿元,比上年增长7.4%,年末拥有固定电话用户16.65万户,移动电话用户84.62万户,互联网用户8.94万户。 旅游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区旅游综合收入24.24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其中,国内旅游收入22.63亿元,增长14.0%;国际旅游外汇收入2407.80万美元,增长6.6%。接待国内旅游人数543.5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3.2%;接待入境旅游人数2.60万人,比上年增长7.4%。招宝山旅游风景区、九龙湖旅游度假区、郑氏十七房文化旅游区接待游客人数分别为180.60万人次、77.52万人次和98.20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4%、1.5%和60.5%。年末全区拥有星级饭店7家,接待游客25.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6.1%。 用电需求趋于回升。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6.8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3.2%(见图7),从产业看,第一产业用电0.13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8%;第二产业用电50.4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其中,工业用电49.87亿千瓦时,增长1.7%;第三产业用电3.35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8.2%。城乡居民生活用电2.92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3.8%。电力日最高负荷99.87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2%。 七、金融和证券 金融业运行稳健。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516.41亿元,比上年增长3.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263.52亿元,下降1.4%;个人存款余额242.15亿元,增长12.6%。年末全区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471.05亿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52.66亿元,增长8.6%;中长期贷款余额207.75亿元,增长7.6%。 证券市场交易低迷。全年全区证券机构证券成交总额319.58亿元,比上年下降15.2%,其中,股票成交额226.82亿元,下降35.3%;基金成交额1.50亿元,增长34.4%;债券成交额0.43亿元,增长76.4%。证券客户交易结算资金余额2.41亿元,比上年下降11.9%。年末证券投资者开户数3.50万户,比上年增长2.5%,其中,A股3.41万户,增长2.5%。 八、科技、教育和人才 科技创新能力显着增强。“一府十校十所”科技与人才合作深入实施,签约共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宁波信息研究院、中科院大连化物所国家技术转移宁波分中心,新建院士工作站2家。年末全区拥有高新技术企业53家,区级科技(科普)示范基地11家,科技型企业89家,企业工程技术中心95家。全年举办各类科技培训93次,荣获省、市科学技术奖6项,通过鉴定的科研成果13项,发明专利授权数226件,引进高新技术项目38项,开发新产品397个,认定登记的技术合同99份,技术交易额2.29亿元。年末全区拥有省名牌产品25个,市名牌产品29个。 教育事业健康发展。成功创建全国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区和全国社区教育实验区。中兴中学、古塘中学、骆驼实验学校等改扩建项目稳步推进。全年区级财政用于教育事业经费5.18亿元,比上年增长13.6%,新建校舍投资额1.41亿元。年末全区拥有各级各类全日制学校34所,其中,普通中学12所,小学22所。各类幼儿园70所,各类成人文化学校5所。年末小学在校生25485人,初中在校生10192人,高中在校生4908人,职业中学在校生2418人。幼儿入园率达99.8%,小学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达100%,高中入学率达98.5%,九年义务教育人口覆盖率达100%,高考普通高校本科上线率达83.3%,创历史新高。 人才强区战略深入实施。着力优化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扶持政策,不断拓展海外引才渠道。大力引进和培育人才服务机构,落户人才金港、北美洲中国学人国际交流中心等机构。全年全区组织各类人才招聘活动106场;引进各类人才7361人,其中,博士17人,硕士及副高以上237人;接收各类大中专毕业生2941人,其中,博士生1人,硕士生82人,本科生1499人。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5243人,其中,高级1234人,中级6643人。博士后科研工作站3个。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实现新发展。精神文明建设深入推进,各类社会志愿服务活动广泛开展,新一轮全国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全面启动。文化事业大力发展,文化建设“三个百分百工程”和政府文化服务外包“天天演”文化惠民工程相继启动。文化产业迅猛发展,引进文创企业201家,合计注册资金4.5亿元,总投资50亿元的中国金融数字文化城项目奠基开工。年末全区拥有镇(街道)文化站6个,各类艺术表演团体418个。全年组织大型文化演出活动92场,群众性文化活动351次。年末累计开通有线电视用户11.25万户,其中农村4.60万户。全年新开通数字电视安装小区21个,新增数字电视用户3100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