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密市199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6年是“九五”计划的开局之年。一年来,全市人民认真贯彻执行党的十四届五中、六中全会精神,围绕“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努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整体素质和运行质量,全市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为实现“九五”计划的奋斗目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1996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54.0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2.85%。其中,第一产业14.25亿元,第二产业22.47亿元,第三产业17.29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3.1%、11.91%和14.05%。 一、农业:1996年,全市各级始终把农业作为第一位的工作来抓,以保证农业增产增收和提高农民收入为目标,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农林牧渔各业得到了全面发展。全年农业增加值达到14.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1%。 粮食生产获得大丰收,蔬菜、水果快速发展,种植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 林业生产继续稳步发展。1996年全市共完成成片造林1429公顷,林木覆盖率达16.4%。 畜牧业生产继续保持了较大的发展规模,牧业的内在发展质量进一步提高。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农业的基础地位得到了加强。199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52.2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2.87%;农村用电量达18240万千瓦时,增长2.84%;有效灌溉面积64.29千公顷,占总耕地的71.72%,比上年增加0.16个百分点。全市农田基本建设投资5300万元,用工1855万个,搬动土石方2840万立方米,开工和完成农田水利工程3268项,扩大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17万公顷。 二、工业:1996年,全市工业生产紧紧围绕实现两个根本性转变,加快企业结构调整步伐,强化内部管理,促进了全市工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19.02亿元,增长11.68%,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0.72亿元,比上年增长46.93%。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提高。1996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95.08%,实现增加值10.72亿元,增长46.93%;实现利税3.21亿元,增长32.89%。资金利税率8.79%;劳动生产率19006元/人(按增加值计算),增长19.29%;流动资产周转次数1.90次。产销衔接进一步好转。工业产销率达到96.84%,比上年提高2.83个百分点。 技术进步取得进展。全市共实施技术改造项目200项,完成投资5.93亿元,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58项,开发填补市以上空白新产品40项。 三、固定资产投资及建筑业: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3亿元,比上年增长20.76%。在市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国有经济21256万元,集体经济5120万元,股份制企业1182万元,“三资”企业470万元。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全市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9亿元,占14.6%;第二产业投资7.8亿元,占60.8%;第三产业投资3.3亿元,占25.4%,比上年分别增长100%、3.4%和43.5%。 在投资总额中,市以上投资2.8亿元,比上年下降3.4%,其中基本建设投资1.0亿元,下降33.3%;更新改造投资1.03亿元,增长33.8%。 “安居工程”实施成效显着。商品房建设投资1820万元,竣工面积1.9万平方米,其中用于商品住宅的投资1140万元,竣工面积1.4万平方米。 建筑业发展进一步加快,经济效益有所提高。到1996年底,全市共有建筑施工企业68家,其中资质等级五级以上的65家,从业人员5.5万人,共完成增加值28126万元,全年施工面积91.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2.2%,工程合格率为100%,工程优良率为44.1%。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1996年,全市进一步加强各项交通设施建设,运输体系更加完善,运力提高。全年完成货运量480万吨,货运周转量2.16亿吨公里,全市客运量16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720万人公里。 公路网络建设进一步完善。1996年,公路建设全年总投资4000多万元,比上年增长11.1%。完成胶王路高密段、平日路市区南北出口非机动车道铺油和城区重点路段的改造硬化等工程21项,新建公路160多公里,其中沥青公路53.3公里。到1996年底,公路通车里程达776.2公里,公路密度达每百平方公里48.3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明显加快。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366万元,增长28.19%;业务总收入4463万元,增长31.19%。1996年,市话扩容5000门,总容量已达2万多门。数字移动通信开通13个载频,6个基站,形成了覆盖全市的数字移动通信网络,在济青光缆线路上扩增了1440路长途电路,全数字光缆长途电话达到2010路,无线寻呼实现全省自动漫游。市话年末达到18586部,其中住宅电话13238户;移动电话2273部;无线寻呼6701部;农村电话机达9587部。报刊发行、电报、特快传递等邮电业务也都有较快发展。 五、商业、外经、外贸:市场货源充足,商品销售额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6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其中市的零售额5.2亿元,下降7.8%;市以下的零售额12.4亿元,增长28.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为1.6亿元,比上年下降11.5%;集体经济零售额5.0亿元,下降8.6%;其它经济零售额11.1亿元,增长37.2%。 城乡商品交易繁荣活跃。1996年,全市商品交易市场达137个,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9.8亿元,比上年增长40.8%。其中消费品市场12.8亿元,生产资料市场7.0亿元。 利用外资继续增长。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7个,合同利用外资额60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额6305万美元;其中新批“三资”企业16家,合同利用外资557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305万美元。到1996年底,全市各类利用外资项目累计达215个,合同利用外资3741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1238万美元;其中批准“三资”企业162家,合同外资金额2774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8539万美元,全市三资企业建成投产的已达100家。 出口创汇有了新的突破。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企业18家。全年出口创汇10674万美元。其中,“三资”企业出口创汇完成8101万美元,自营出口企业创汇257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6.7%和367%。 六、财政、金融:财政收支增幅较大。1996年,全市完成境内财政收入22683万元,比上年增长19.5%,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4588万元,比上年增长26.7%。地方可动用财力16426万元,地方灶内财政支出16416万元,增长23.01%。当年财政结余10万元,累计结余236万元。至此,全市已连续十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