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市镇海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1-16 宁波市镇海区统计局

镇海区统计局(2013年1月10日)

2012年,是新一届党委、政府的开局之年,也是全区上下克难攻坚、逆势奋进的一年。一年来,面对国际债务危机和经济下行风险的严峻考验,全区人民在中共宁波市镇海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稳中求进、进中求好、积极有为、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深入实施“六大战略”,加快建设“六个示范区”,凝心聚力谋发展,全力以赴抓落实。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生态整治成效明显,全域城市化全面推进,转型升级不断加快,文化实力持续提升,民生保障稳步改善。

一、综合

综合实力再上新台阶。全年区属预计实现生产总值(GDP)3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5亿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163.5亿元,增长3%;第三产业增加值130亿元,增长13%。三次产业的比重由2011年的2.3︰60.3︰37.4预计调整为2012年的2.2︰54.5︰43.3(见图1)。按户籍人口计算,区属人均生产总值预计达16.8万元。

财政收支情况良好。全年全区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5.04亿元,比上年增长12.0%,其中,地方级公共财政收入41.13亿元,增长13.5%,地方级公共财政收入中,税收收入38.07亿元,增长11.6%。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支出40.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3%(见图2),其中,城乡社区事务支出4.30亿元,增长68.6%;文教卫事业支出11.21亿元,增长44.1%;农林水事务支出1.72亿元,增长56.7%;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53亿元,增长31.0%;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03亿元,增长0.7%。

就业和再就业工作成效显着。全年全区新增就业岗位12541个,开发(保持)公益性岗位1116个,帮助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实现再就业8884人,其中,帮助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再就业1482人,完成失业人员、被征地人员和农村劳动力职业技能培训3864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3%。

价格上涨势头得到遏制。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CPI)为101.7%,比上年上涨1.7%(见图3),涨幅比上年回落3.6个百分点。八大类分类价格指数呈现“六涨两降”格局,其中,食品类上涨5.2%;烟酒及用品类上涨2.4%;衣着类上涨1.7%;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上涨3.3%;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1.1%;居住类上涨2.1%;交通和通信类下降0.4%;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下降5.0%。

二、农业和农村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7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其中,农业产值7.60亿元,增长6.9%;林业产值0.20亿元,增长6.7%;畜牧业产值2.54亿元,增长4.2%;渔业产值0.16亿元,下降1.4%;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27亿元,增长5.1%。农作物播种面积14.86万亩,其中,粮食播种面积6.01万亩;蔬菜播种面积4.91万亩;花卉苗木种植面积2.05万亩。粮食产量2.50万吨,蔬菜产量8.54万吨。

幸福美丽新家园建设扎实推进。“2016”工程加快实施,银凤晓月三期、西经堂二期、书香丽景一期等项目相继建成,银凤晓月四期、盛世华庭、联兴二期等项目加快推进。全年完成农房改建面积46.38万平方米,安置农民2635户。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深入开展,村容村貌不断改善。中心村、特色村、小康村和风景线建设有序推进,九龙湖镇成功创建“市幸福美丽新家园先进乡镇”。

农业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全年全区开工农田基本建设1处,完工1处,累计完成土石方102万立方米,兴建防洪渠道4条,疏通河道14条。农业机械化保持较高水平。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6.75万千瓦,其中,大型拖拉机43台,小型拖拉机及手扶拖拉机779台,农用排灌动力机械1553台,联合收割机125台。机播面积2.39万亩,机割面积4.42万亩,机耕率、机割率和农田机灌率分别为99%、99%和100%。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企稳回暖。受需求减弱、价格波动等不利因素影响,全年全社会实现工业总产值2316.19亿元,比上年下降3.7%,但降幅自8月份起,呈筑底回升走势;工业销售产值2285.71亿元,比上年下降4.5%,产销率为98.68%;预计实现利润总额52亿元,比上年下降47%,但降幅逐季收窄。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198.21亿元,下降4.4%;工业销售产值2171.84亿元,下降5.7%,产销率为98.80%;预计实现利润总额53亿元,下降47%。全年区属实现工业总产值946.90亿元,比上年下降1.5%(见图4);工业销售产值935.17亿元,比上年下降0.5%,产销率为98.76%;预计实现利润总额18亿元,比上年下降52%。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28.92亿元,下降4.7%;工业销售产值821.30亿元,下降3.2%,产销率为99.08%;预计实现利润总额19亿元,下降47%。

转型升级不断推进。企业梯队培育继续加强,年末区属工业产值超1亿元、5亿元、10亿元的企业分别达到156家、35家和11家。百隆东方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成功上市。工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在区属规模以上工业中,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240.20亿元,比上年增长3.0%,增速分别高于区属规模以上工业和传统优势产业7.7个百分点和6.9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保持增长,全年实现工业总产值321.05亿元,比上年增长0.5%,占区属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到38.7%,比上年提高4.8个百分点。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年全区实现建筑业总产值207.97亿元,比上年增长31.7%。建筑业企业完成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71.9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7.2%;房屋建筑竣工面积369.5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8%。年末全区拥有资质等级的建筑施工企业56家,比上年增加5家,其中,区属51家,比上年增加5家。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城市建设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201.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4%。区属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3.20亿元,比上年增长28.8%(见图5)。

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在区属固定资产投资中,从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投资0.06亿元;第二产业投资68.53亿元,比上年增长43.3%,其中,工业投资68.39亿元,增长43.3%;第三产业投资124.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9%,其中,房地产投资88.83亿元,增长30.0%。从投资主体看,国有投资70.67亿元,比上年增长97.0%;非国有投资122.53亿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民间投资105.86亿元,增长7.0%。

全域城市化进程全面推进。城区各组团发展全力推进。招宝山城区提升工程稳步实施,郁金香中心、海尚国际一期等项目加快推进。蛟川片区商贸商务环境逐渐完善,北大荒物流产业园投入启用。骆驼、庄市城区有序发展,市民广场、明海商业广场相继建成,新城总部经济商务楼和行政服务中心基本完工,保利城、万科城等项目加快推进。澥浦、九龙湖城镇联动发展,工业集聚区、中心城镇改造提升和御水龙都等项目进展顺利。征地拆迁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征地6362亩,拆迁面积105万平方米。城乡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清水河道整治加快推进,村庄截污工程稳步实施,城市供水网络实现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