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密市199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5年,是全市深化改革和经济发展富有成效的一年。一年来,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精神,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各项工作上档次,万众同心建强市”这一总的奋斗目标,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民经济稳定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6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45.9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83亿元,增长44.81%;第二产业增加值25.24亿元,增长41.38%;第三产业增加值18.93亿元,增长52.93%,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31.6%,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 一、农业:1995年,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141.68亿元,比上年增长32.22%,农村经济总收入中非农经济所占比重达到73.25%。全市乡镇企业实现销售收入105亿元,实现利税9.8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6.7%和25.6%。1995年,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15.83亿元,比上年增长16.63%。 林业生产成效显着。1995年,全市共植树1125万株,成片造林面积3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15.4%。通过了省级绿化达标验收。 牧业生产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全市禽、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实现牧业增加值3.03亿元,比上年增长52.26%,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19.1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达到47.16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7.37%,其中农用排灌动力机械21.78万千瓦,增长12.44%。农村用电量17737万千瓦时,增长11.27%。年末耕地面积90269公顷,与上年持平。当年机耕面积82.33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全年化肥用量(折纯)54714吨,比上年增长17.38%。 二、工业:1995年,全市广泛深入地开展了以提高经济运行质量、降低成本、扭亏增盈、强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管理效益年”活动,促进了工业结构的优化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工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22.24亿元,增长25.1%,其中乡及乡以上工业增加值11.28亿元,比上年增长28.31%。 产销衔接进一步好转。全市乡及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5.65%,比上年提高0.04个百分点。在各种经济类型工业中,国有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3.27%。集体工业销售率96.29%,其它类型工业产销率96.47%。 工业经济效益继续提高。1995年,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117.1%,比上年提高10.72个百分点。全年实现产品销售收入42.93亿元,比上年增长33.75%;实现利税3.88亿元,增长37.04%,其中利润2.15亿元,增长40.51%。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1995年,全市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增势趋缓。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0.79亿元,比上年增长2.52%,其中国有经济投资2.36亿元,增长22.62%;集体经济投资6.45亿元,下降9.03%;城乡居民投资1.68亿元;增长11.31%。 投资结构进一步完善。在投资总额中,市及市以上投资2.91亿元,比上年下降8.2%,其中生产性投资1.97亿元,非生产性投资0.94亿元,分别比上年下降8.9%和6.7%。 基本建设投资有所回落,技改投资有所增长,投资效益持续提高。全市基本建设投资1.50亿元,比上年下降21.2%,更新改造投资0.77亿元,比上年增长6.9%。 投资比例日趋协调。在全市社会固定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0.95亿元,占8.76%;第二产业投资7.54亿元,占69.91%;第三产业投资2.30亿元,占21.33%;比上年分别增长-25.4%、6.81%和4.79%。 商品房建设步子较大。1995年,全市商品房建设投资2988万元,比上年增长1%,竣工面积4.83万平方米,其中用于商品住宅的投资1251万元,竣工面积3.11万平方米。 建筑业发展加快,效益有所提高。到1995年底,全市共有建筑施工企业56家,从业人员2.67万人,共完成增加值21837万元,全年施工面积117.1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6.27%。工程合格率为100%,工程优良率为27.34%。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1995年,全市进一步加强交通设施建设,运输体系更加完善,运输能力提高。全年完成货运量718.2万吨,比上年增长3.8%;货运周转量29145万吨公里,增长9.4%;全市客运量175.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49.5%;客运周转量8164万人公里,增长28.3%。 公路建设有了新突破。1995年,公路建设总投资3600万元,投工267.3万个,搬动土石方140.6万方,先后改建扩建了平日、高双等5条主要道路计55.28公里。其中新建改建柏油路2条,共36.44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1995年,全市顺利地实现了电话号码升至7位,完成了市话三期工程,5000门电话扩容工程;实现无线寻呼联网和112台自动受理。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406万元,比上年增长44.57%。市话年末达到14584部,其中住宅电话7937部,移动电话1221部;无线寻呼4164部。农村通信事业也有了较快的发展,实现了村村通程控电话,农村电话机已达到5872部。报刊发行、电报、特快传递等邮电业务也都有较快发展。 五、商业、外经、外贸:商品销售保持稳定增长。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3亿元,比上年增长27.6%,其中国有经济单位零售额1.8亿元,比上年增长2.4%;集体经济单位零售额5.5亿元,增长65.0%;其它经济零售额8.1亿元,增长15.9%。 城乡商品交易繁荣活跃。1995年全市城乡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14.1亿元,比上年增长23.9%。 利用外资大幅度增长。全年新批利用外资项目27个,合同外资金额8453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657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2.8%;其中新批三资企业20家,合同利用外资606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507万美元;增长45%。到1995年底,外资金额14931万美元,其中批准三资企业147家,合同外资金额2217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2232万美元。 对外贸易迅速发展。已投产经营的100家三资企业,全年实现利税1223.4万元,出口创汇7590万美元。自营出口创汇企业发展到14家,自营出口创汇额达到550万美元。 六、财政、金融:财政收支增幅较大。1995年全市围绕财政收支平衡目标,加大税收征管力度,积极组织财政收入,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18975万元,比上年增长31.2%,其中地方级财政收入11518万元,比上年增长47.5%。地方可动用财力13363万元,地方灶内财政支出13345万元,增长28.02%。当年财政结余18万元,累计结余226万元,全市连续九年实现财政收支平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