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密市199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994年,是高密撤县设市的第一年,是高密新的历史的开元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中共十四大精神,认真把握“抓住机遇,深化改革,扩大开放,促进发展,保持稳定”的工作大局,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为实现“万众一心齐努力,扎扎实实过百亿”的既定目标,真抓实干,改革开放取得重大进展,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城乡居民生活水平又有新的提高。1994年,全市国民生产总值达到36.25亿元,按可比价格(下同)比上年增长6.51%,其中第三产业增加值1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2.12%。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1.4%,比上年提高2.38个百分点。完成工农业总产值136.2亿元,比上年增长56.49%。 一、农业:1994年,农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全市农村社会总产值达到133.7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在农村社会总产值中,非农产业所占比重由上年的79.3%提高到82.5%,乡镇企业总产值达到122.61亿元,增长111.7%。1994年,农林牧渔各业全面发展,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最好水平。全市实现农业总产值23.4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农业商品产值1691亿元,农产品商品率为72.1%,比上年增加了1.5个百分点。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1994年末,全市实有林地面积1.63万公顷,比上年增长38.6%;当年造林面积4560公顷,比上年增长70%,森林覆盖率为14.83%。 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市禽畜产品产量大幅度增加,牧业产值达9.37亿元,比上年增长62.9%,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7.6%上升到39.9%。 农村各业的稳定发展得益于对农业的投入增加和生产条件的进一步改善。到1994年末,全市农业机械总动力40.18万千瓦,其中农用拖拉机5211台,比上年增加122台;农用汽车675辆,比上年增加257辆,各类机引田间配套农机具12699件。机耕地面积8.49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94%。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4.66万吨,每公顷耕地施用化肥509公斤。全市农田水利建设投资3200万元,当年投工2950万个,搬动土石方2875万立方米。完成农田水利工程4500项,新增机电井1865眼,扩大和改善有效灌溉面积1.24万公顷。 二、工业:工业生产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1994年,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12.76亿元,比上年增长62.8%,其中市直工业完成产值17.69亿元,乡镇办工业完成产值30.6亿元,村及村以下工业完成产值64.47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1.3%、66.3%和75.4%。在乡及乡以上工业中,国有工业完成产值8.96亿元,集体工业完成产值30.0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0.3%和60.8%,轻重工业的比例为60.3∶39.7。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增加值12.01亿元,增长69.4%。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好转。全市乡及乡以上独立核算工业实现利税32839万元,增长102.9%。工业产品销售率由上年的95.2%提高到97.39%。资金利用率由上年的8.03%提高到13.03%。流动资金周转2.16次,比上年增加0.2次。全员劳动生产率达21971元/人,增长51.64%。 工业企业技术改造投入增加,后劲增强。全市全年共落实技术改造项目143项,累计完成投资3.78亿元,比上年增长23%。当年建成投产项目92项,累计新增产值8.50亿元,利税1.70亿元,出口创汇9432万美元。先后开发填补市以上空白新产品73项,其中填补省内空白和达到省以上先进水平的新产品35项,项目投产率为89%。全市重点考核的23种产品中,质量指标稳定提高的有22种,提高率为95.6%。市直工业万元产值综合耗能由上年的1.36吨,降到1.35吨,下降0.7%。 工业企业改革力度加大。到1994年底,市属股份制工业企业已达19家,股本总额19385万元。 三、固定资产投资和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仍然较大,但增幅有所回落。1994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0.52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其中国有经济投资19265万元,增长5.2%;集体经济投资70891万元,增长13.6%;个人投资15084万元,增长50.8%。 在投资总额中,市及市以上投资31637万元,比上年增长29.47%,其中生产性投资21614万元,非生产性投资1002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0%和95.0%。基本建设投资1.9亿元,增长37.94%。更新改造投资7185万元,下降18.4%。在全市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2666万元,占12.04%;第二产业投资70610万元,占67.09%;第三产业投资21964万元,占20.87%,比上年分别增长133.6%、4.1%和25.72%。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持续增长促进了全市建筑安装业的不断发展。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6.3亿元,增长2.2%;实现增加值3.05亿元,增长1.14%。到1994年底,全市共有四级以上资质的施工企业58家,从业人员26586人,比上年增长17.3%。施工面积110.21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25%,工程合格率为100%,工程优良率为31.0%。 1994年,是全市城镇建设成效显着的一年,市区南出口公路拓宽工程于11月份竣工通车。市区共硬化路面15.2万平方米,比1993年增加1倍。以旧城改造为主的房地产业蓬勃兴起,全城共有16片开始改造开发,到年底共竣工25万平方米。全市小城镇建设卓有成效,一批以乡镇驻地为中心的现代化小城镇正在兴起。 四、交通运输、邮电通信:1994年,全市交通运输业蓬勃发展。全市拥有运营客车118辆,载货汽车和挂车1733辆,其它机动车704辆,运输用拖拉机1420台。全年完成货运量692.1万吨,比上年增长20.7%;货运周转量26640万吨公里,增长10%。客运量117.6万人次,客运周转量6363万人公里,分别比上年下降31%和59.5%。到1994年底,全市有26处乡镇铺了柏油路,93.6%的行政村通了公路。全市公路通车里程达604.6公里,其中1994年新增7.89公里。公路密度达到每百平方公里37.7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迅速。1994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按1990年不变价)2356万元,比上年增长53.89%。29处乡镇开通了程控电话,有578个行政村也实现了电话程控化。全市住宅电话已达2400部,比上年增加900部。市话年末达到6765部,增长42.51%。农话电话机3270部,比上年增长21.1%。无线寻呼机、移动电话分别达到1853部和448部。报刊发行、电报、特快传递等邮电业务也都有较快发展。 五、商业、外经、外贸:城乡市场繁荣,购销两旺。1994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01亿元,比上年增长47.2%,其中国有经济单位零售额1.73亿元,比上年下降32%;集体经济单位消费品零售额3.33亿元,增长71.4%;个体经济、股份制经济零售额6.95亿元,比上年增长89.1%,所占比重由45.1%上升到57.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