潍坊市高密县199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从消费品的用途上看,1993年,吃、穿、用的比例为33.6∶14.7∶51.7,而上年则为30.1∶23.2∶46.7。在各种消费品的销售数量中,吃的商品稳步增长,与上年相比,增长74.7%;在穿的商品中,各种服装比上年减少0.8%;耐用消费品中,电冰箱、彩电、洗衣机、录音机等分别增长36.4%、14.1%、-2.9%和-31.2%。 1993年,城乡集市贸易成交额53954万元,增长96.8%。 生产资料市场活跃。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生产资料需求大幅度上升。一是农业生产资料销售增加。1993年售给农民的农业生产资料16342万元,比上年增长12.6%。二是工业生产资料需求大幅度增长。1993年全县物资部门购进生产资料26736万元,销售28911万元。 利用外资稳定增长。1993年,全县批准利用外资项目65个,合同利用外资6679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443万美元。其中批准“三资”企业55家,合同外资额582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969万美元。 到1993年底,全县累计批准利用外资项目132项,合同利用外资1269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496万美元。其中批准成立“三资”企业110家,合同利用外资8916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506万美元。已投产的“三资”企业55家。 对外贸易大幅度增长。1993年,全县外贸出口商品收购总值45280万元,比上年增长79.8%。其中工业品收购值40024万元,占88%,比上年增长88.8%。全县外贸出口商品已发展到14大类79个品种。 六、财政、金融:财政状况明显好转。1993年,全县财政收入在上年突破亿元大关的基础上,达到12098万元,其中地方可用财力9363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7%和30.6%,财政总支出10461万元,其中灶内支出9305万元,分别增长22.6%和25.8%。 金融事业不断发展,存贷比例协调。1993年,在全国进行宏观调控、整顿金融秩序的大气候下,全县社会各项存款余额达到85680万元,比年初增加1130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22507万元,比年初增加16385万元。累计现金收入479789万元,现金支出487169万元,分别增长97.0%和94.3%,货币净投放7380万元。 保险事业进一步发展。1993年,各类财产保险承保总额61.77亿元,比上年增长54.8%。企业财产保险、家庭财产保险,比上年都有了大幅度增长。 七、科学、教育、文化:随着科技体制改革的深入发展,推动了科技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科技事业蓬勃发展。1993年,高密县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全县共取得科技成果14项,其中有6项达到国内先进水平,4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申请专利23件,授权专利15件,实施12件。 教育事业取得新的发展。1993年,全县共有各类学校499处,在校学生119303人。其中普通中学65处,在校学生68719人;职业中学4处,在校学生1258人;小学425处,在校学生68719人。中小学办学条件继续得到改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99.96%。同时,学前教育、成人教育也有较大的发展。 全县文化事业繁荣,传统民间艺术得到进一步挖掘和整理,被授予“全国艺术之乡”称号。1993年末,全县城乡业余文化大院发展到790处,电影放映总量3.34万场次,观众达3000万人次,戏剧演出总量186场次,观众达30万人次。在市级以上报刊发表、展出的各类文艺作品286件,其中获奖作品34件。 八、卫生、体育:卫生事业持续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1993年,乡镇及其以上卫生机构39处,医疗病床1348张,卫生技术人员1471人,新增500元以上医疗器械145台。农村医疗网络进一步健全,城乡卫生面貌不断改善。全县法定传染病发病率比上年下降35.4%,计划免疫“四苗”接种率99.8%,比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医学科学取得科学研究成果1项,达到省内先进水平。县城被评为省级卫生城。 体育事业取得好成绩。1993年,全县运动健儿在市及市以上比赛中,共获奖牌51枚,比上年增加9枚,其中金牌20枚,银牌23枚,均比上年增加5枚。 九、人民生活:城乡居民收入稳步上升。据农民家庭收支抽样调查,1993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238元,比上年增加208元。全县职工(含其他从业人员)年末人数54139人,年平均工资2453元,比上年增加193元,增长8.5%。 1993年,全县共安置待业青年650人,失业率由上年的0.28%上升为0.6%。 城乡居民生活条件有很大改观。1993年,全县新建职工住宅竣工面积5.04万平方米,农民新建住宅34.62万平方米。特别是县城人民大街拓宽和几个住宅小区的改造,极大地改善了县城的生活环境。 居民储蓄大幅度增长。1993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69134万元,比上年增加13614万元,增长24.5%。其中城镇居民41134万元,农村居民2.8亿元,比年初增长28.4%和19.3%。人均储蓄由上年的661元增加到822元,增长24.4%。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得到发展。1993年底,共有乡村敬老院104处,安置残疾人678名。 十、人口:据公安年报资料,1993年,全县总人口840627人,比上年增加520人。其中农业人口764353人,减少2720人;非农业人口76274人,增加3222人。在总人口中,男性426023人,女性414604人。据计生年报资料,1993年全县人口出生率为8.73‰,自然增长率2.62‰,分别比上年增加0.86和1.40个千分点。死亡率6.11‰,比上年降低0.54个千分点。 说明:①在本公报中社会总产值、国民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工农业总产值等指标绝对数是按现行价格计算的,相对数是按可比价格计算的。 ②国民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主要包括劳动者报酬、固定资产折旧、生产税净额和营业盈余,不包括能源、原材料等各种中间消耗价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