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3-30 白山市统计局

外贸出口形势好转。全市实现进出口贸易总额3343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1%。其中,出口25063万美元,增长23.8%;进口8372万美元,增长13.5%。

旅游业快速增长。全年共接待国内游客483.5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49.6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7.6%和27.8%。全年接待入境旅游人数4万人次,旅游收入1581.7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8.0%和24.9%。

七、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机构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2012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存款余额492.9亿元,比年初增加58.4亿元;金融机构本外币贷款余额302.8亿元,比年初增加28.1亿元。人民币居民储蓄存款余额为327.2亿元,比年初增加40.7亿元;人民币个人消费贷款余额为26.5亿元,比年初增加3.2亿元。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市有各类保险公司22家,保险行业当年实现保费收入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0.6%。其中:财产保险费收入2.6亿元,增长7.0%;人身保险费收入9.0亿元,增长11.6%。当年支付各类保险赔款给付总额2.0亿元,下降6.0%。其中:财产险赔款金额1.4亿元,增长20.4%;人身险给付金额0.7亿元,下降35.3%。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

科技创新成绩显着。当年全市国内专利申请量166件,授权量112件。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58件,授权量30件,是去年的近2倍。2012年全市列入国家、省科技发展计划项目52项,获得无偿科技资金3368万元(高出去年21.5%)。2项获省级科技进步3等奖。

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全市有小学203所,在校学生56824人,专任教师4572人;普通初中92所,在校学生31681人,专任教师5377人;普通高中14所,在校学生20889人,专任教师1480人;中等教育学校21所,在校学生7353人,专任教师936人;幼儿园238所(含民办),在校学生17343人(含民办),专任教师1122人(含民办)。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事业

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加快。全市艺术表演团体由7个撤并为3个,有群众艺术馆1个,文化馆6个,公共图书馆6座,博物馆、纪念馆22座。全市100%的乡镇成立了文化站,全部行政村建立了“农家书屋”。全市有市级广播电台和电视台各1座、县级广播电视台5座。有线数字电视用户已达到19.8万户,有线电视数字转换率达到70.3%,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为87.9%,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为95.2%。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全市共有卫生机构1171个,其中公立医疗机构668个,民营医疗机构485个,妇幼保健院(所、站)6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6个,卫生监督所6个。全市医疗机构共有床位数7794张。全市有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4754,注册护士3747人。

体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市共有健身站点219个,各单项体育协会31个,拥有各级社会体育指导员1284人。我市获得了老年人趣味运动会团体总第三名和省社区体育健身大会上5项第一名、7项第二名、6项第三名;我市共派出17名运动员参加全国第十二届冬季运动会,获得3枚金牌、3枚银牌、6枚铜牌,金牌总数列全国第七位,团体总分列全国第六位,创造了我市参加冬运会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当年参加省级比赛获得金牌28枚、银牌27银、铜牌17枚;我市成功举办了第七届运动会,是建市以来规模最大、参与人数最多、涉及范围最广的一届体育盛会。全年实现体育彩票销售额5859万元。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新进展。当年全市污水处理厂化学需氧量(COD)排放量削减1380.2吨,氨氮排放量削减181.5吨,垃圾渗滤液处理(COD)削减量148.0吨,氨氮削减量17.0吨,畜禽养殖粪便处理(COD)削减量630.8吨,氨氮削减量46.9吨。二氧化硫(SO2)排放量削减1697.2吨,氮氧化物排放量削减2766.3吨。

全年我市中心区环境空气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二级标准的要求。全年监测有效天数350天,Ⅱ级以上天数343天,Ⅲ级天数7天。

全市区域环境噪声和交通干线噪声严格控制在《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3096-93)之内。全市7处水源地各项指标均满足国家饮用水源地三类水体标准的要求,水质达标率为100%。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事业

人口数量保持稳定。2012年末,全市总人口(户籍)为127.9万人,其中:农业人口为39.2万人,占总人口比重30.6%;非农业人口为88.7万人,占总人口比重69.4%。全年出生人口9828人,出生率为7.7‰,比上年提高1.1个千分点。

居民收入继续增加,生活条件又有改善。2012年,市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1282元,增长15.1%;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3345元,增长13.7%,市区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82%。全市在岗职工平均工资33474元,增长11.6%。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7903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17807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4%。

全市基本养老参保人数达到20.5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1.6万人;离退休人数达到15.8万人。城镇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96.3万人,其中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2.6万人,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3.6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3.3万人,其中农民工参保5.1万人,增长21.1%;生育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2万人。

2012年,全市共筹集城乡低保资金4.6亿元,其中城市低保资金3.5亿元,农村低保资金0.6亿元。城市低保月发放标准达到243元,农村低保年发放标准达到1295元,有效保障了全市15.3万城乡低保对象的基本生活。

注:1、本《公报》为初步(快报)统计数据,最终结果将以统计年报数据为准。

2、地区生产总值、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