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30 白山市统计局

白山市统计局

2013年3月25日

2012年是落实“十二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之年。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形势和繁重的改革发展任务,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扎实推进“三化统筹”与“三动”战略,全市经济总量稳步攀升,结构调整效果初显,社会事业不断进步,人民生活继续改善。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60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53.6亿元,增长5.4%;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357.8亿元,增长13.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189.3亿元,增长11.8%。人均GDP达到46853元,增长13.4%。三次产业比例为8.9:59.6:31.5。

民营经济主营业务收入1032.9亿元,增长23.8%;民营经济增加值实现312.9亿元,占GDP比重达到52.1%。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为102.2%,同比回落2.7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4.6%;烟酒类价格上涨2.0%;衣着类价格下降2.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价格上涨0.8%;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价格上涨4.5%;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上涨0.7%;居住类价格上涨1.1%;交通和通信类价格下降0.1%。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指数(PPI)为100.4%。

当年全市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67.2亿元,比上年增加9.2亿元,增长15.9%。其中,市本级完成一般预算全口径财政收入38.7亿元,增加4.4亿元,增长12.9%。全年完成地方级财政收入43.6亿元,增长22.8%。其中全年完成税收收入29.8亿元,增长23.7%。全市完成财政支出140.1亿元,增长10.0%。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3.3亿元,减少9.6%;教育支出24.2亿元,增长63.3%;科学技术支出0.7亿元,增长41.9%;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3.1亿元,增长3.8%;医疗卫生支出9.4亿元,增长2.6%;农林水事务支出13.6亿元,增长10.3%;商业服务业等事务支出1.3亿元,增长27.3%;住房保障支出14.6亿元,增长34.0%。

二、农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53.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4%。其中,实现种植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5.2%;林业增加值17.8亿元,增长3.4%;牧业增加值5.1亿元,增长13.6%;渔业增加值2.5亿元,增长4.7%;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5亿元,增长15.4%。

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49247公顷,比上年减少325公顷,下降0.7%。全年粮食总产量23.9万吨,增长4.6%。其中,玉米产量18.2万吨,增长8.2%,单产6400公斤/公顷,增长5.7%;水稻产量0.8万吨,增长0.5%,单产6645公斤/公顷,增长1.7%。

全市猪、牛、羊出栏量分别达到20.7万头、7.0万头和7.1万只,分别增长17.4%、5.5%、15.5%。全年猪牛羊禽肉类总产量2.9万吨,增长19.1%;禽蛋类总产量1.9万吨,增长6.9%;牛奶总产量1369吨,增长1.6%。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平稳运行。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增加值388.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同比增长12.4%。从行业类别看,资源型行业仍是拉动我市工业增长的主导力量。全市规模以上资源型工业实现增加值230亿元,同比增长8.6%,拉动全市工业增长4.7个百分点,对工业的贡献率为42.5%。轻工业同比增长15.9%,重工业增长11.5%,轻工业增速快于重工业4.4个百分点。

全年规模以上工业盈亏相抵后共实现利润33.6亿元,同比增长12.5%。其中,盈利最多的五大行业分别是:煤炭开采洗选业、黑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有色金属矿采选业、木材加工制品业。当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96.8%,比上年提升8个百分点。

综合能耗水平继续下降。全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为424.6万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0.2%,低于工业增加值增幅12.6个百分点,单位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为1.2吨标准煤/万元,同比下降11.2%。

建筑业较快发展。全年资质等级以上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73.8亿元,比上年增长51.5%。当年资质内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达到427.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44.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增长。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52.3亿元,比上年增长30.6%。其中:完成工业投资291.0亿元,增长47.0%。

全年完成非国有投资372.2亿元,占全部投资总额的71.3%,其中完成私营企业投资135.9亿元。

全年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达到95.9亿元,占固定资产投资总额比重17.4%。全市在建计划总投资超亿元以上的建设项目有136个,完成投资155.4亿元;计划总投资10亿元以上的项目16个,完成投资67.8亿元。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7.2亿元,增长125.5%。商品房竣工面积69.9万平方米,增长143.6%;商品房销售面积47.4万平方米,其中,销售住宅面积40.6万平方米。

招商引资成果显着。全年共引进省外(国内)资金327.3亿元,增长33.1%。实际利用外资17860万美元,增长16.3%。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稳步发展。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实现增加值21.3亿元,比上年增长10.0%。年末全市汽车保有量达到7.9万辆,比上年末增长11.9%。机动车保有量达到15.0万辆,比上年末下降0.9%。全年完成公路货运量1884万吨,完成公路客运量5254万人次,分别比上年增长13.1%和8.4%。完成货运周转量40.1亿吨公里,客运周转量34.3亿人公里,分别比上年增长11.8%和8.8%。全市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6375公里。其中,高速公路达到55公里,国家级公路达到214公里,省级公路1090公里,县级公路665公里,乡级公路1518公里,村级公路1253公里,专用公路1563公里。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邮政业务总量1.2亿元,增长12.0%。全年完成电信业务总量7.4亿元,比上年增长7.5%。其中,全市移动电话交换设备容量20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30.1万户,固定电话普及率23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135.5万户,移动电话普及率105部/百人;互联网络宽带接入用户17.5万户。

六、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市场繁荣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0.3亿元,增长16.6%。其中,全市实现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66.8亿元,同比增长16.5%,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7.6%;乡村实现零售额23.4亿元,增长17.5%,增速比上年下降0.5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3.3亿元,分别增长15.8%和20.4%。

在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零售额中,粮油类增长196.4%;金银珠宝类增长22.0%;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2%;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27.6%;汽车类下降31.7%;化妆品类增长21.4%;中西药品类增长21.3%;书报杂志类增长6.2%;石油及其制品类增长19.4%;日用品类增长18.8%;肉禽蛋类增长31.8%;通讯器材类增长22.3%;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