益阳市赫山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赫山区统计局 2012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上下团结一致共克时艰,开拓进取创新求变,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坚持贯彻“全面发展、和谐共进”战略,把稳增长、调结构、强保障、惠民生有机结合起来,全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呈现增长平稳较快、结构有所优化、民生继续改善的可喜局面,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合 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初步测算,2012年全区生产总值206.4亿元,增长12.4%。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31.1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03.1亿元,增长14.3%;第三产业增加值72.2亿元,增长13.2%。按年平均常住人口75.25万人计算,人均生产总值为27433元,增长16.0%。在全区生产总值中,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16.6∶48.5∶34.9调整为15.0∶50.0∶35.0,一、二、三次产业结构与上年比较,第一产业比重下降1.6个百分点,第二产业上升1.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上升0.1个百分点。 为民办实事成效显着。省为民办实事16个考核项目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其中5个考核项目超额完成任务。新建和改造行政村配电网40个。新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8所及农村公办幼儿园2所。建设农家书屋70家。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367人,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全覆盖率达100%。农村危房改造1276户,改扩建乡镇敬老院5所。城镇低保月人均补助标准增长27%,达243元,农村低保月人平补助标准增长32%,达102元。农村五保户分散供养标准人均达到2000元/年。城镇廉租住房建设完成984套,公共租赁住房完成992套。农村公路建设完成34.84公里。病险水库除险加固6座。解决4.25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解决779户广播电视用户收视问题。新建农村沼气池552口。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点1个。 安全生产形势稳定。2012年,全区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7起,死亡11人,比上年减少2人,受伤30人。其中,道路交通安全事故40起,死亡11人,受伤30人;消防火灾事故67起。亿元生产总值死亡人数0.05人,比去年减少0.02人。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发展质效有待进一步提升,工业产业集群效应还不明显,农业现代化程度还不高,三产业竞争力还不强。城乡发展仍不平衡,农民增收基础还不牢固,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相对滞后,统筹城乡发展任重道远。群众诉求日趋多元,民生保障任务繁重。政府服务还需进一步优化,行政效能有待进一步提升,发展环境仍需进一步改善。 二、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步发展。2012年,全区耕地面积68.06万亩,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140.21万亩。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10.3万亩,增长3.2%,其中稻谷播种面积103.09万亩。油料种植面积10.38万亩。棉花种植面积750亩。蔬菜种植面积15.83万亩。粮食总产量46.25万吨,增长5.9%,其中稻谷产量45.35万吨,增长6.61%。全年出栏牲猪95.36万头,增长5.7%;出笼家禽465万羽,增长9.4%;蛋品产量3.18万吨,增长5.7%;水产品产量2.33万吨,增长15.4%。茶叶3066吨,增长9.97%;蔬菜41.15万吨,水果2.05万吨。高效益的经济作物和其他农作物面积和产量均略有增长。种植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8.95%。养殖业增加值占第一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41.82%。农业强县地位进一步得到夯实,获“国家粮食生产标兵县”称号。 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继续提高。2012年,全区共完成水利建设工程6000多处,移动土石方1150多万方,动用机械1460台套,完成投资1.2亿元。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6处。投资5211.32万元,完成20座小型水库除险加固。投资1446万元,完成了大丰灌排泵站五处电排更新改造。投资800万元,完成了新河排区6条沟渠疏浚任务。投资320万元,完成了涉农项目八易渠集镇堤段、金家堤段护砌工程。投资380万元,完成了新河大闸小水电代燃料工程。投资561万元完成了2处护坡防螺工程、6处沉螺池工程。投资500万元完成了大路坪闸除险工程、撇洪河河堤恢复工程。投资720万元,完成了衡龙桥等镇四个片的小农水工程。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长较快。全区工业增加值增长14.2%,占GDP比重为43.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968894万元,增长15.7%。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3558646万元,增长18.2%,其中集体工业总产值178391万元,增长5.8%,股份制工业总产值2466942万元,增长2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工业总产值206710万元,增长7.9%,其他经济类型工业总产值180573万元,增长30.0%。规模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287235万元,增长23.9%,重工业产值2271411万元,同比增长15.2%。大中型工业产值667225万元,同比增长5.7%。 主要工业产品产量显着增长。据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统计,大米加工2153387吨,增长25.5%;精制食用植物油67938吨,下降23.9%;水泥147万吨,下降16.1%;中成药19483吨,增长1.1%;啤酒80063千升,增长23.0%;发动机482033千瓦,增长4.6%;电子元件881316万只,增长7.2%。 规模工业产销衔接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产值3558682万元,增长18.2%;产品销售率为100%。 工业经济效益较好。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盈亏相抵后的利润总额527495万元,增长3.3%。利税总额1894798万元,增长4.1%。 节能降耗成效显着。通过推广高新技术,加强项目环保审批,继续对高能耗、高污染企业实施限期关停等措施,以节能降耗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完成了节能降耗年度目标。全区每万元规模工业增加值能耗为0.43吨标准煤,比上年下降14.9%。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区建筑业总产值312762万元,增长22.9%。实现建筑业增加值141018万元,增长14.8%。 四、固定资产投资 投资总量持续扩大。2012年,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1424228万元,比上年增长36.3%。其中工业投资853237万元,占固定资产投资的59.9%,比重比上年提高0.7个百分点。工业技术改造投资达438587万元,占工业投资的51.4%。 房地产开发增速放缓。全区房地产开发投资199851万元,增长13.7%,其中住宅投资126377万元,增长16.6%、商业用房投资25499万元,下降33.6%。商品房销售面积483467平方米,增长8.4%。 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区重点建设项目年度计划投资基本完成。 五、内外贸易、旅游和物价 商品市场繁荣活跃。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75965万元,增长15.9%。其中城镇零售额579336万元,增长16.5%;乡村零售额96629万元,增长12.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603705万元,增长16.4%;住宿餐饮业72260万元,增长11.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