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阳市衡南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2年,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县委、县政府以“稳中求进”为工作总基调,带领全县百万人民努力奋斗,全县总体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为加快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创造了条件。 一、综合 2012年,初步核算全县完成生产总值(GDP)210.19亿元,增长11.8%。其中:第一产业完成增加值53.1亿元,增长4.3%;第二产业完成增加值104.55亿元,增长15.4%;第三产业完成增加值52.53亿元,增长13%。 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5.3:49.7:25,工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39%,较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9.6%、62.2%、28.2%,其中工业增加值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8.5%。 二、农业 全县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86.25亿元,增长4.3%。其中:农业产值35.2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4.54亿元,增长11.0%;牧业产值38.22亿元,增长3.0%;渔业产值6.7亿元,增长9.9%;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59亿元,增长9.4%。 全县年末实有耕地面积65.76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其中水田57.67千公顷;全年完成粮食播种面积108.22千公顷,增长1.85%,其中谷物种植面积101.04千公顷,增长2.4%;油料种植面积37.74千公顷,增长7.06%;棉花种植面积3.7千公顷,增长6.94%;烟叶种植面积2.92千公顷,增长14.96%。 全年完成造林面积0.58万公顷,完成荒地造林面积0.5万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0.01万公顷,坡耕地治理水土流失109平方公里,截排水沟134.05公里,新建改造塘坝574座,新增农民专业合作社119家,全县累计达294家。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部工业实现增加值81.9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增加值57.05亿元,增长11.9%;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8.52亿元,增长14.6%;年末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128家,较上年净增5家;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08.05亿元,增长18.6%;实现利润10.5亿元,增长18.6%;产品产销率99.78%。 全县建筑业完成总产值68.8亿元,增长28.98%,完成增加值22.65亿元,增长16.3%。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95.31亿元,增长37.1%。其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0.66亿元,增长37.8%;农村投资10.73亿元,增长0.56%;房地产投资3.92亿元,增长67.8%。 五、内外贸易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7.53亿元,增长14.2%;按地域分,城镇实现消费品零售额47.14亿元,增长13.7%;乡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39亿元,增长16.8%。按行业分,商品批发额4.47亿元,增长17.9%;商品零售额47.49亿元,增长18.4%;餐饮额5.34亿元,增长18.9%;住宿额0.23亿元,增长51.4%。 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30个,实际到位外资1.01亿美元,增长18.7%;引进内资项目186个,实际到位内资36.03亿元,增长19.3%,其中引进投资5000万项目30个,过亿元项目9个;完成进出口贸易总额2600万美元,增长33.3%,对外投资200万美元,增长28.6%。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实现增加值16.18亿元,增长18.4%。全县公路运输客运量完成49115.79万人/次,旅客周转量241245.95万人公里;完成公路货运量2263.11万吨,货物周转量301527.17万吨公里。全面实施农村公路通畅、通达工程,完成县乡公路改造41.809公里;通村公路通畅工程72.169公里;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406.884公里,其中:水泥路1680.052公里。 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6025.45万元,同比增长69.7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4049.37万元、电信业务总量4298万元、联通业务总量4930万元、移动业务总量12748.08万元;互联网宽带用户6427户,增长13.8%,移动用户20657户,增长82.8%。 全县接待国内外游客66.78万人次,增长29.8%;实现旅游总收入1806.54万元,增长31.6%;全县有四星级乡村旅游点6个,省级旅游家庭旅馆4个;农业示范点2个;名镇名村2个;AAA级景区2个。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11.03亿元,增长20.9%(国税2.2亿元,增长0.68%;地税5.05亿元,增长20.25%;财政3.77亿元,增长37.99%),其中:一般预算收入8.05亿元,增长28.65%。全县一般预算支出30.65亿元,增长27.46%。其中:教育支出5.1亿元,增长33.92%;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3亿元,增长31.99%;医疗卫生支出3.84亿元,增长20.51%。 全县金融业实现增加值1.96亿元,增长29.4%。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122.05亿元,比上年增加20.05亿元,增长19.6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40.13亿元,比上年增加4.65亿元,增长13.11%,其中短期贷款24.84亿元,增长5.03%,中长期贷款5.21亿元,增长12.77%。 全县保险业实现各种保费收入17536万元,增长0.9%,其中:车辆险保费收入3119万元,意外伤害险保费收入62万元,农业险3263万元,健康险保费收入7574万元。全年赔付支出7253万元,其中健康险赔付额1434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县共有各类学校288所,校舍面积157.94万平方米,学生总数14.21万人,教师8837人。其中:小学228所,在校学生76933人,教师3718人;中学56所,在校学生57519人,教师4758人;职业技术学校4所,教师361人,在校学生7628人。全县各类学校寄宿生达91888人,其中:小学41430人,初中35402人,高中15056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高考本一、本二上线人数1813人,上线率达38%。 全县共投入“两免一补”资金11382万元,其中:全县小学生和初中生共69564人享受贫困寄宿生补助,小学寄宿制学生补助标准每人每年1000元,初中每人每年1250元。高中和中职共7024万人享受助学金补助,每人每年1500元。 全县财政科技投入经费2598万元,增长25%,累计完成申请各类专利136件,其中发明专利20件,申请量同比增长78.95%、发明专利申请量同比增长400%,获得各类授权专利46件,其中发明专利1件,同比增长24.3%。组织县内单位申报省、市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6个,共获得国家科技部和省科技厅项目经费77万元,其中国家科技部富民强县计划项目经费42万元,省科技厅配套富民强县专项计划15万元;省科技厅科技信息服务平台项目经费20万元。 全县29家高新技术企业全年实现高新技术产品产值53.64亿元,同比增长58.8%;实现高新技术产品增加值17.45亿元,增长61.9%。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