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高邮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高邮市统计局 2012年,面对欧债危机蔓延,经济增长乏力和房地产调控趋紧等复杂多变的内外部环境,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把握“稳中求进”的总基调,突出“提振信心、提质转型、提速跨越”主题,较好完成市十三届人大五次会议和十四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6亿元,可比价增长10.4%,连续十一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5.96亿元,增长4.7%;第二产业增加值156.05亿元,增长11.6%;第三产业增加值123.99亿元,增长11.5%。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5436元,按美元汇率折算达7229美元。产业结构不断优化,三次产业比例由上年的16.7:48.1:35.2调整为16.7:46.4:36.9。 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为102.8,同比上涨2.8个百分点,涨幅比上年回落2.5个百分点。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1.7个百分点,烟酒及用品类上涨6.2个百分点,衣着类上涨5.6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类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类上涨2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类上涨1.8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0.3个百分点,居住类上涨12.4个百分点。 二、农业 全市粮食总产突破86万吨,实现“九连增”,获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市)称号;农业总产值102.96亿元,增长14.2%。 农林牧副渔业实现增加值55.96亿元,可比价增长4.7%。其中:农业增加值26.4亿元,增长4.7%,牧业增加值8.05亿元,增长3.3%;渔业增加值17.43亿元,增长5.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3.57亿元,增长3.3%。 累计建成设施农业面积13.3万亩、设施渔业面积7.9万亩。新增农业适度规模经营面积6.8万亩,累计达79.4万亩,占耕地面积比重69%。新增农产品“三品”品牌93个、“三品”基地面积0.96万亩。新创扬州市级以上农业重点龙头企业10家,总数达31家,位居扬州市首位。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99个、总数达928个,界首水稻生产服务专业合作社获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菱塘兴旺鸭业合作社获全国供销合作社先进集体称号。高效农业保险取得突破,保费总额达734.3万元,位居扬州市前列。 新农村建设稳步推进,完成菱塘、三垛、临泽3个重点中心镇总规划编制。调整镇村布局规划,推进农民集中居住,建成具有一定规模的农民集中居住区11个,入住农户4059户。深入实施“美好城乡建设行动”,完成2408个村庄环境整治,疏浚县乡河道1546条,建成三级示范河道46条,新增农村无害化卫生户厕1.5万座,新建沼气用户1950户,创成“康居乡村”198个,其中三星级“康居乡村”1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722.5亿元,增长9.3%;工业增加值126.29亿元,可比价增长10.9%。 2012年底,全市规上工业企业489家,产销超10亿元以上企业达6家,超亿元以上企业达157家,全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25家。荣获国家火炬高邮特种电缆特色产业基地称号。华富储能、曙光电缆完成公司股改,企业上市工作取得新进展。 全市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收入704.6亿元,增长7.1%;实现利税67.1亿元,增长8.9%,其中利润37.95亿元,增长9.4%。规模以上工业产销率97.9%。 全社会用电量18.66亿千瓦时,下降3.9%;其中,工业用电量12.07亿千瓦时,下降12.5%。 全市建筑企业总产值500.7亿元,增长21.9%。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560万平方米,增长14.9%,竣工产值353.1亿元,增长10%,竣工面积1932.4万平方米,增长6.1%。获国优工程奖1项,江苏弘盛集团、江苏兴厦公司蝉联省建筑业百强。 四、固定资产投资 全市固定资产投资237.79亿元,增长21.2%。其中,城镇规模以上项目投资160.95亿元,增长26.7%;农村规模以上项目投资56.59亿元,增长7%。分产业来看,第一产业投资2.31亿元,增长79%;第二产业投资173.23亿元,增长20.6%,其中,工业投资173.23亿元,增长20.6%,第三产业投资62.26亿元,增长28%。一、二、三产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分别为1%、72.8%和26.2%。 全市房地产开发投资20.25亿元,增长27.3%。其中,住宅投资16.68亿元,增长14.72%;商业营业用房投资3.19亿元,增长99.4%。全市商品房施工面积248.8万平方米,增长68.6%,其中新开工面积142.1万平方米,增长114%;商品房竣工面积116.4万平方米,增长184.9%;商品房销售面积53.12万平方米,下降3%。 全年新开工亿元以上项目62个,竣工亿元以上项目43个。新实施10亿元以上项目7个,海德森储能设备、爱力生蓄电池和华富储能电池项目进一步壮大提升了新能源产业链,中信戴卡轮毂为首个落户我市的世界500强企业投资的项目,首个城市综合体波司登世贸国际广场启动建设。全年竣工投产10亿元以上项目8个,康博新材料、秦邮特钢、航天水力等重特大工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戚伍水产冷链、港口粉粒料等物流项目竣工运营,湖西灯具物流园加快推进。迅达重工、光明特种电缆、艺霖铝棒、波司登物流园等已初步建成,即将陆续投产。全年供地4314亩,其中工业用地2511亩,获批土地点供项目4个852亩、独立选址项目4个2507亩。马棚万顷良田建设工程加快推进,菱塘-天山万顷良田建设项目获省国土厅批准。 五、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0.57亿元,增长14.8%。其中批发业12.06亿元,增长22.1%;零售业86.37亿元,增长14.8%;住宿业0.64亿元,增长7%;餐饮业11.5亿元,增长8.4%。从销售单位所在地来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07.13亿元,增长15.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3.44亿元,增长1%。新建、改造“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农家店18家,乐购超市正式营业,粮食流通产业结构不断优化。 限额以上批发和零售企业中,食品、饮料、烟酒类零售额5.05亿元,增长4.8%;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零售额1.66亿元,增长16.9%;日用品类零售额0.93亿元,增长2.3%;化妆品类零售额0.28亿元,增长8.6%;金银珠宝类零售额0.98亿元,增长12.5%;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零售额1.9亿元,下降10.4%;汽车类零售额0.98亿元,增长28.3%。 全市实际利用外资到账1.02亿美元,下降45.8%。协议利用外资2.61亿美元,下降44.9%。新增民营企业注册资本金实际到账78.5亿元、新增私营企业2414家。成功举办第八届中国双黄鸭蛋节。大力实施产业招商、企业招商、专业招商,招引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亿元以上民资项目62个。全市进出口总额32721万美元,下降14.8%。其中,出口30126万美元,下降3.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