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津市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3-03-30 常德市津市市统计局

2012年,面对较为复杂的内外环境,全市上下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年初确定的经济发展目标,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力以赴惠民生。突出抓好招商引资和项目建设工作,确保了经济平稳有序发展。基础不断夯实,民生不断改善,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一、综合

经济总量不断扩大。初步核算,2012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87.07亿元,增长10.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0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42.09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29.08亿元,增长9.8%。

产业结构趋于平稳。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8.6:48.0:33.4调整为18.3:48.3:33.4。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为45.3%。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达到了6.9%、61.1%和32.0%。

产业发展稳中有进。规模以上工业中七大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87.82亿元,增长15.2%。其产值和增速分别是:汽配25.24亿元,增长4.4%;盐化工13.73亿元,增长10.2%;食品17.67亿元,增长31.6%;造纸4.51亿元,下降7.1%;纺织12.82亿元,增长19.8%;生物医药5.86亿元,增长19.1%;新型建材7.97亿元,增长40.7%;其他产业19.73亿元,增长22.8%。

新型工业化稳步推进。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入库税金增长率达23.8%,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家,9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2.61亿元,增长14.8%;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从业人员增长13.5%,专业技术人员增长15.3%。

园区建设日新月异。全年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投资1.85亿元,园区自开始建设已累计完成投资6.85亿元,2012年成功创建为省级工业集中区。

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8170元,增长21.4%。农业标准化体系逐步健全,农产品“三品一标”认证数12个,其中绿色食品认证数达8个,新完成水稻无公害农产品产地认定5万亩,油菜绿色种植面积10万亩;制修订农业技术规范6项。农民专业合作社逐步壮大,正式注册登记农民专业合作社30家,共有社员1638人,总注册资金2854.18万元,带动农户8324户。农业产业化快速推进,大力扶持生猪、肉兔、藠果和休闲农业四大特色产业。藠果种植规模2万亩;规模猪场有62家,万头以上猪场有5家。全市休闲农庄及“农家乐”16家。投入以奖代补资金30万元,规范居民建房130套。在湘北公路沿线建成绿化带7500米。

民生改善成效显着。全年完成省为民办实事、常德市及本市八大重点民生工程任务55项,落实省为民办实事共投入资金1.69亿元,落实常德市八大重点民生工程任务共投入资金3.35亿元。主要民生工程完成情况如下:新建农村公路6.9公里,新建农家书屋18家,新增廉租住房468套,农村危房改造357户,扩建乡镇敬老院2所,农村五保户年分散供养标准提高到2000元,城市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提高到243元,农村低保月人均救助水平提高到101元,新增城镇就业人员5690人,新建农民专业合作社省级示范社1个,新建农村用户沼气池500口,解决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13000人,建设垃圾转运站5个,新扩建公办幼儿园3所,义务教育合格学校建设2所。

二、农业

农业生产稳定增长。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6246万元,增长3.9%。其中,农业产值103303万元,增长5.3%;林业总产值16340万元,增长17.8%;牧业总产值102205万元,增长6.1%;渔业总产值16873万元,增长17.8%;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7525万元,增长0.3%。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58973万元,增长3.9%。其中农业增加值75083万元,增长5.5%;林业增加值14168万元,增长16.7%;牧业增加值53949万元,增长5.9%;渔业增加值10991万元,增长15.6%;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4782万元,增长0.3%。

农作物播种面积72.6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6.48万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6.15万亩。

全年完成养殖业产值119078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8.4%;水产品产量17210吨。

年末拥有农业机械26269台,比上年增加801台,总功率173526千瓦,比上年增加8577千瓦。

年末实有耕地面积24.41万亩,其中:水田21.83万亩,旱地2.58万亩,常用耕地面积23.96万亩。农村用电量2230万千瓦时,增长5.1%;农用化肥施用量(折纯量)1.36万吨,下降0.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稳步增长。全市完成工业总产值1215470万元,增长11.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075470万元,增长16.5%。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394763万元,增长14.0%,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90420万元,增长15.0%,其中:国有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2968万元,增长8.7%;股份制企业完成增加值242036万元,增长17.9%,其它经济类型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增加值25416万元,增长38.8%。产销衔接状况良好,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9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主营业务收入1065782万元,增长3.4%,实现利润总额24881万元,增长36.2%。

建筑业发展加快。全市建筑业增加值26124万元,增长8.0%。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56957万元,增长17.9%。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7.77亿元,增长43.5%,其中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39.18亿元,增长29.9%;农村固定资产投资8.57亿元,增长174.9%。在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技改投资20.72亿元,增长43.7%;房地产开发投资3.03亿元,增长0.5%。基本建设投资15.43亿元,增长21.3%。

全年房屋施工面积28.17万平方米,下降6.2%,其中住宅27.02万平方米,增长9.1%。房屋竣工面积5.85万平方米,下降61.5%,其中住宅5.85万平方米,下降58.2%。

五、国内贸易、物价

消费市场稳中趋升。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6.83亿元,增长14.7%。各季度增速分别为14.6%、14.2%、11.8%和14.7%。呈现平稳上升特点。城镇市场实现零售额31.80亿元,增长15.2%,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比重为86.3%,其中,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2.91亿元,增长19.4%;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额5.03亿元,增长11.9%。批发业零售额1.97亿元,增长20.7%;零售业零售额29.93亿元,增长13.9%;住宿业零售额0.45亿元,增长32.4%,餐饮业零售额4.48亿元,增长16.2%。零售业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1.2%。

消费物价趋于平稳。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趋于平稳,全年消费物价上涨水平在2.8%-2.0%之间徘徊,12月末消费物价指数为102.0%,比上年回落了3.4个百分点。年末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如下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