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德市津市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3-03-30 常德市津市市统计局

六、对外经济和旅游

招商引资成效显着。全年共引进新项目31个。新批外商投资企业项目4个。合同使用外资7023万美元,增长36.6%。实际利用外资金额3558万美元,增长41.1%。实际引进境内省外资金121320万元,增长29.9%。进出口总额2136万美元,增长1.1%。

旅游业发展较快。积极推进毛里湖湿地公园旅游开发项目,积极创建省特色旅游名镇,积极启动了药山寺旅游项目的策划和规划,加强旅游行业管理工作。全年旅游总收入55473万元,国内旅游人次78.53万人次。

七、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平稳增长。全年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仓储业增加值44903万元,增长9.0%;全社会运输单位完成货运量592万吨,增长18.9%,货物周转量110764万吨公里。全市客运量408万人,旅客周转量12151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业较快发展。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3655万元,增长9.8%;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4790户,减少2968户;移动电话用户156000户,增加4000户;宽带网用户21028户,增加2328户。

八、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增长加快。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1610万元,增长20.0%,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37331万元,增长30.7%;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14844万元,增长15.2%;国税局和地税局完成各项税收入库37209万元,增长22.5%,其中国税收入14241万元,增长4.6%;地税收入22968万元,增长41.2%。

银行存款余额较快增长。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74386万元,比年初增加72004万元,增长14.3%,其中单位存款余额106730万元,比年初减少8672万元,下降7.5%,个人存款余额458174万元,比年初增加71702万元,增长18.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24195万元,比年初增加5512万元,增长2.5%,存贷款余额增幅相差11.8个百分点。全年各项保费收入10096万元,增长11.0%,保险业务支出3658万元,增长6.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继续发展。全市共有中小学学校36所,其中小学19所,普通中学12所,中等职业学校3所,特殊教育学校1所。各类在校学生21995人,其中小学在校学生8723人,初中在校学生4445人,高中在校学生3147人,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148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学生3596人。各类学校教职工总人数1799人,其中小学594人,初中492人,九年一贯制244人,高中273人,特殊教育学校51人,中等职业学校145人。各类学校专任教师1564人,其中小学582人,初中474人,九年一贯制233人,高中236人,特殊教育学校39人,中等职业学校135人。全市共有幼儿园22所,在园幼儿4635人。幼儿园占地面积74584平方米,义务教育学校占地面积666433平方米,高中学校占地面积209329平方米,特殊教育学校占地面积18666平方米,职教学校占地面积42024平方米。

科技工作取得实效。全年申报省级以上科技计划项目14项。申报2012年省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7项,其中重点项目2项。申报湖南省科技支撑县域经济发展专项2个。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投入1095万元,增长22.3%。申请专利106件,其中发明专利10件。全年签订各类技术合同121项,技术合同成交金额3100元。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得到巩固。全市拥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1个,群众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家,博物馆1个,年内新建成农家书屋18家,放映农村公益电影1260场。全市拥有广播电台1座,中短波广播发射转播台1座,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8.85%,拥有电视台1座,电视频道3个,有线电视用户4.2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全市拥有医疗卫生机构216家,其中医院3家(综合医院1家、中医医院1家、专科医院1家),专业公共卫生机构5家,(血吸虫病防治站1家、疾病预防控制机构2家、妇幼保健院1家,卫生监督所1家),乡镇卫生院7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4家,社区卫生服务站6家,个体诊所、医务室65家,村卫生室126家。卫生人员150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1126人,卫生机构实有床位958张。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数164474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率100%。

体育事业不断进步。群众体育进一步普及,积极构建“亲民、便民、利民”的全民健身服务体系。广大群众的体育意识普遍增强,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10万人。城乡体育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全市拥有公用体育场1座,运动场2个,游泳池1个,各种训练房3个。

十一、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全市5座小Ⅰ型水库、10座小Ⅱ型水库和重点湖泊西毛里湖的水质都达到了Ⅲ类水质;人均水资源保有量1860立方米。禁止投肥养殖范围不断扩大,珍珠养殖全面压减。机关干部职工完成集中义务植树5086株、完成庭院植树1021株;企业完成院内植树6637株;乡镇及街道办事处共完成荒山造林12832亩(其中项目造林7000亩),公路及沟渠两侧植树189.5公里,四旁植树27.5万株。农村基础设施得到夯实,全市完成水利建设572处,除险加固小型水库9座,整修堰塘1500口,疏浚干支沟渠257.9公里;新修通村通组公路25.3公里。实施省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个,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规模1285.4公顷。年末森林覆盖率18.18%。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1324公顷。

节能减排取得进展。全年全社会用电量54084万千瓦时,增长4.9%,其中工业用电量39197万千瓦时,增长5.2%。全市规模以上工业综合能源消费量313503吨标准煤,下降11.8%。万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耗能1.08吨标准煤,下降23.3%。减排工作成效明显,城市污水处理率达78.19%,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削减率为54.95%,削减率提高了12.95个百分点。

安全生产取得实效。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全年发生各类安全生产事故31起,下降3.1%,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7人,下降12.5%。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0.08人/亿元,下降19.6%,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0人,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31起,下降3.1%,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1.27人,下降20.6%。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与社会保障

人口稳中有增。年末全市居民总户数96440户,总户籍人口258345人,按性别分,男性人口130814人,女性人口127531人。按户口性质分,农业人口148005人,非农业人口110340人。按年龄分,18岁以下35449人,18-35岁57420人,35-60岁118167人,60岁及以上47309人。年内出生率7.86‰,年内死亡率3.69‰,人口自然增长率4.17%。

城镇居民收入稳定增长。全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19498元,增加2089元,增长12.0%。城镇居民消费支出13486元,增加1327元,增长10.9%。其中:食品消费支出4709元,下降6.7%,占消费支出的34.9%,下降了6.6个百分点;衣着消费支出2228元,占消费支出的16.5%,与上年持平;居住消费支出988元,占7.3%,上升0.6个百分点;家庭设备及用品支出983元,占7.3%,上升9.6个百分点;交通和通讯支出1525元,占11.3%,上升2.9个百分点;教育文化娱乐消费支出1962元,占14.5%,上升1.9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消费支出521元,占3.9%,下降1.4个百分点;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569元,占4.2%,上升1.3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