泸州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25 泸州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民用机动车保有量达到42.57万辆,比年初增加5.23万辆。其中,民用汽车14.37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1708辆),增加2.77万辆。私人汽车10.02万辆,比年初增加2.54万辆,其中私人小型和微型客车8.97万辆,增加2.35万辆。摩托车28.13万辆,增加2.45万辆。

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收入24.85亿元,增长20.7%,其中电信业务收入21.98亿元,增长21.4%,邮政业务收入2.87亿元,增长16.0%。年末固定电话用户55.32万户,减少6.4%。年末移动电话用户317.16万户,增长6.5%,其中3G移动电话用户55.60万户,增长76.7%。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32.65万户(含专线、天翼宽带上网卡用户),比上年增长28.8%,移动无线上网卡用户1.59万户,手机上网用户178.98万户。

八、财政、金融、证券和保险

地方财力继续增强,重点支出保障有力。全市地方公共财政收入82.79亿元,增长26.6%。其中,税收收入59.50亿元,增长23.5%;非税收入23.29亿元,增长35.3%。公共财政支出212.46亿元,增长24.4%。其中,农林水事务支出31.63亿元,增长25.1%;教育支出49.20亿元,增长47.0%;医疗卫生支出18.54亿元,增长10.0%;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26.55亿元,增长6.3%;节能环保支出6.48亿元,增长20.9%;住房保障支出11.65亿元,增长18.2%。

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1213.84亿元,比年初增加212.09亿元。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629.66亿元,比年初增加120.81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余额423.40亿元,比年初增加65.62亿元;个人贷款257.74亿元,比年初增加97.46亿元。

全市共有保险业务机构28家,按业务性质分,有财产险业务机构14家,寿险业务机构14家。全年保费总收入31.71亿元,下降4.6%。其中,财产险机构保费收入11.10亿元,增长16.6%;人寿险机构保费收入20.60亿元,下降13.1%。全年处理各项赔款和给付金额10.04亿元,增长29.0%。其中,财产险机构已决赔付金额6.09亿元,增长30.1%;人寿险机构赔付金额3.95亿元,增长27.4%。

年末在泸8家证券公司营业部股票有效账户数19.67万户,增长10.0%,全年证券交易额为650.70亿元,下降4.3%,持有股票市值152.33亿元,比年初增长209.5%。证券公司营业收入1.02亿元,比上年下降16.9%,利润0.45亿元,下降25.6%。

融资性担保企业和小额贷款公司健康发展。全市取得经营许可证的融资性担保机构22家,年末在保余额为43.69亿元,比年初增长88.2%,其中在保企业651户,在保余额38.55亿元。全年累计担保金额为4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20.5%。

年末小额贷款公司总数达到9家,注册资本25.05亿元,其中本年新开业5家,新增注册资本10.55亿元。全年累计发放贷款63.34亿元,同比增长137.72%,年末贷款余额为35.87亿元,同比增长90.86%。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全面推进教育事业科学发展。教育重点工程和改革试点工作全面启动、有序推进。全面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学费政策。古蔺县在全省率先实施高中阶段学生免学费教育,合江县、叙永县、古蔺县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全部实施了营养改善计划。

义务教育。全市共有小学296所,小学教学点707个,专任教师1.62万人,招生7.79万人,在校小学生39.55万人,毕业生6.21万人;初级中学192所,招生6.07万人,在校学生18.46万人,毕业生6.43万人,专任教师1.01万人。

中等教育。全市共有普通高中26所,招生2.59万人,在校学生8.02万人,毕业生2.48万人,专任教师4568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含技工校2所)23所,招生3.75万人,在校学生9.41万人,毕业生3.36万人,专任教师2579人;普高和中职在校生比例达1:1.16。

高等教育。全市共有普通高校5所,普通本(专)科招生13016人,在校学生41195人,毕业生9922人。研究生招生397人,在校学生1099人,毕业生331人。高校专任教师3089人。全市成人高等学校1所。成人本(专)科在校学生1.6万人(含泸州医学院成人本(专)科在校生)。本年参加自学考试5928人,本(专)科毕业72人,累计毕业11092人。

特殊教育。(盲聋哑)学校6所,专任教师99人,招生78人,在校生540人,毕业生32人。

学前教育。幼儿园555所,在园幼儿14.65万人。

学龄儿童入学率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2.33%,高中毕业生升学率78.52%,成人识字率97.2%。

高考再创佳绩,全市2.78万人参加普通高考,本科上线人数1.1万人,上线率40.0%。全市1.17万人参加成人高考,录取人数0.99万人。

以“技术创新示范行动”为载体整合科技资源、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成果转化,全力推进科技工作“一号工程”。全年创新科技成果135项(含发明专利授权93项),获省科技进步奖12项,其中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8项。加快科技成果转化,组织实施完成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0项。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全年专利申请受理量924项,获专利申请授权528项,其中发明96项。技术市场交易活跃,全年技术合同认定登记92项,合同成交额27081万元,其中技术交易额19549万元。年末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8户,新增4户;年末省级创新型企业42户;年末国家高新技术培育企业70户。

新增中国驰名商标4件、省着名商标7件、市知名商标22件,四川名牌产品11个。年末中国驰名商标19件、省着名商标45件、市知名商标114件,四川名牌产品37个。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纵深推进文化建设。以大型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为骨干,建成和完善一批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实现三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和乡镇综合文化站全覆盖。以街道、社区文化广场为阵地,创新推出“醉美泸州.百姓舞台”系列文化活动。以印刷复制、影视娱乐、文化旅游三大产业优势为龙头,发挥省、市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辐射效应。

全市有公共图书馆8个,图书藏量157.9万册,其中市图书馆为国家一级馆,图书藏量47.7万册。博物馆(展览馆)6个,陈列馆(纪念馆)2个,其中市博物馆为国家二级馆。文化馆8个,其中市文化馆为国家一级馆,乡镇综合文化站128个。全市图书馆、博物馆、文化馆(站)实施免费开放,同时启动“数字化图书馆”、“图书借阅“一卡通”、“流动图书馆”、“流动博物馆”、“数字文化馆等服务活动。

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全市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6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22处,馆藏文物5566件。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42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72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