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山市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3-03-25 黄山市统计局

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1.5万辆,比上年增长13.7%,其中私人汽车6.5万辆,增长22.6%。民用轿车拥有量5.7万辆,增长26.5%,其中私人轿车4.7万辆,增长30.1%。

邮政电信业保持平稳。2012年,全市完成邮电业务总量22.6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邮政业务量7973.6万元,增长4.4%;电信业务量21.75亿元,增长11.0%。全年函件446.62万件,报刊期发数24.2万份,特快专递8.52万件。年末固定电话交换机总容量48.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40.4万户;移动电话用户96.4万户,增长5.2%。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17.3万户。

九、教育和科学技术

各类教育事业统筹推进。2012年末,全市普通高校2所,普通高等学校(不含成人)招生4815人;在校生17284人,毕业生3763人。高考再创佳绩,本科达线率为53.7%,比全省高出11个百分点。各类中等职业教育(不含技工学校)招生6657人,在校生22314人,毕业生7841人。普通高中招生8569人,在校生26963人,毕业生8113人。初中招生11764人,在校生35529人,毕业生14461人,初中学龄人口入学率99.85%,提高0.4个百分点;普通小学招生10496人,在校生66103人,毕业生11687人,小学入学率10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7.27%,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幼儿园招生16483人,在校生35235人;特殊教育在校生125人。

科技创新产出大幅提升。全年专利申请1408件,增长141.5%,其中发明专利申请367件,增长182.3%;授权专利705件,增长86.0%,其中发明专利49件,增长19.51%。企业专利产出进一步提高,全年企业共申请专利1065件,增长161.7%。各类科技成果登记数68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登记数达22项,有5项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全年有72个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省立项,其中“徽派古建筑聚落保护利用和传承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和“区域旅游全程服务平台研发及示范应用”被列为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全年共签订各类技术合同60项,增长11.1%。

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2012年,全市高新技术企业48家,比上年增加10家。全市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首次突破百亿,达147.6亿元,实现增加值38.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的37.3%,比上年同期提高18.0个百分点。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创新型企业,22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民营科技企业;54项产品被认定为省高新技术产品,8项产品被认定为国家和省级重点新产品。我市首个国家级产业基地“国家火炬黄山软包装新材料特色产业基地”成功获批,新增安徽省(祁门)新型电子元器件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组建我市首家省级院士工作站;新组建市级以上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5家。

质量监督检验不断加强。2012年末,全市共有县以上产品质量检验机构2个,法定计量技术机构6个,累计完成强制性产品认证的企业21个,比上年增加2个;完成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7556台(件),同比增长10.5%;累计制定、修订地方标准8项。共有11家企业的11个产品通过省名牌产品现场评审。三家企业候选2012年度省卓越绩效奖,31家企业的31个产品荣获黄山名牌产品称号。截至2012年底,共获得安徽省卓越绩效奖27个,安徽名牌产品74个,黄山名牌产品211个。食品监管有序进行,对食品、食品添加剂及相关产品获证企业的监督检查、抽查覆盖率达100%。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7个,比上年增加3个;文化馆8个,公共图书馆8个,藏书量600千册,比上年增加54千册;博物馆(包括纪念馆)39个,比上年增加18个,其中:国有博物馆21个;乡镇文化站101个。广播电台7座,比上年增加2个;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4.5%,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电视台7座,比上年增加2座,有线电视用户40.0万户,增长22.0%,电视人口覆盖率97.0%,比上年提高0.4个百分点。

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着。2012年,全市共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96处,比上年增加33个。黄山区永丰村等16个村上榜首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休宁县万安老街入选第四届“中国历史文化名街”。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6项;省级名录56项,比上年增加7项。行知学校被授予中国文房四宝人才培训基地。徽墨制作技艺传承人汪培坤荣获我省唯一的首批“中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薪传奖”。成功举办首届中国(黄山)非遗传统技艺大展。

公共文化产品供给日益丰富。2012年,全市博物馆、美术馆、公共图书馆、文化馆(站)、农家书屋等基础服务设施全部免费开放。继续实施农村电影放映工程,全年放映公益电影14010场,观众达135.3万人次。结合传统节日和专题文化主题,组织开展了专题文化活动近1000场;组织开展重大纪念活动专场音乐会、大型文艺演出、书画展等系列活动50余场。2012年“徽韵”共演出337场,观众达19.7万人次,同比增长26.1%;花山谜窟“激光秀”、宏村阿菊两台文化旅游定点演出对外公演。

卫生服务能力继续提高。2012年末,全市共有各类卫生机构1045个(含村卫生室),其中:医院、卫生院130个,妇幼保健院(所、站)7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8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7194人,比上年增长8.0%,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622人,增长2.4%;注册护士3026人,增长11.5%。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5656张,其中:医院、卫生院5279张。全年诊疗491.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1.3%。村卫生室653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719人,有医疗站的村占总村数比重达100%。年末全市111.2万农民参加新农合,参合率达99.8%,比上年上升0.5个百分点。医疗卫生服务网络基本实现全覆盖,城市15分钟、农村居民30分钟就医服务圈基本形成。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12年,全市共有体育场地16个,其中:体育场4个、体育馆5座、运动场7个。全民健身活动不断推进,全年共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15项次,比上年增加10项次;参加健身运动人数20.0万人,同比增长42.9%;竞技体育成绩突出,在市级以上竞赛中,我市运动健儿共夺得金牌9枚、银牌16枚、铜牌24枚;品牌赛事亮点纷呈,成功举办被誉为“武术界的奥运会”的第5届世界传统武术锦标赛,此外,还举办第七届中国黄山(黟县)国际山地车节、全国山地自行车冠军赛、全国皮划艇冠军赛暨皮划艇大奖赛、全省青少年跆拳道锦标赛、全国游泳锦标赛暨全运会资格赛等国际国内大型赛事活动。全年电脑体育彩票销售额达8050万元,比上年增长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