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冈市英山县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继续增长。全年财政总收入实现46003万元,比上年增长12.2%;在财政总收入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达到22001万元,比上年增长20.8%,占财政收入的比重为47.8%。财政支出结构进一步调整。财政支出总额196979万元,比上年增长9.7%。其中,教育支出36501万元,比上年增长129.1%;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1090万元,比上年增长59.4%;医疗卫生支出17546万元,比上年增长107.5%;农林水事务支出11609万元,比上年增长26.5%。 存贷款较快增长。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年末余额285796万元,比年初增加69833万元,比上年末增长32.3%;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年末余额854496万元,比年初增加167505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4.4%;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年末余额596121万元,占各项存款余额的69.8%,比年初增加122718万元,比上年末增长25.9%。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承保额达到421.8亿元,比上年增长30.9%;保费收入13915万元,比上年增长5.6%;赔付额2547万元,比上年增长14.6%。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得到发展。全县共有普通中学20所,普通中等专业学校2个,小学101所,各类学校总数达到123所。各类学校专任教师总数达到3089人,其中普通中学教师1395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教师229人,小学教师1335人。全县在校学生达到58061人,比上年减少11225人,其中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0832人,普通中等专业学校在校学生3526人,小学在校学生25308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9.8%,初中毕业生升学率由上年的80.2%提高到85.7%,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由上年的89%提高到90.2%。 科学技术取得新进步。全县全年共申报各类专利120项,科技论文380篇,获省级以上奖励的科技成果11项。从事科技活动人数由上年2013人增加到2016人,科学家与工程师人数达212人,专业技术人数达7347人,科技三项费用支出达1658万元。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体事业实现新繁荣。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公共图书馆藏书14.0万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剧场影剧院2个。全县现有文物保护区1个,每万人口拥有公共文化机构0.5个。年末拥有体育场地420个,群众性体育活动蓬勃开展。 广电事业取得新变化。全县共有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5%,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5.25%。大力实施直播卫星“村村通工程”,目前有线电视入户率达74%以上,有线电视通村291个,农村有线电视入户率73%。 卫生事业取得新成就。全县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31个(含卫校、卫生监督局、县直、社区、乡镇和村级各类卫生服务机构),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1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卫生保健机构1个。各类卫生机构实际拥有病床1070张,共有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479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676人,注册护士565人,每千人口拥有医院卫生院床位数2.67张,每千人口拥有医生(含助理)数1.69人。农村新型合作医疗保险参合人数达292311人,参合率100%。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合理增长。全县总人口400950人,常住人口35.5万人,总户数142944户。全年出生人口4725人,人口出生率11.63‰,比上年上升1.0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679人,人口死亡率6.59‰,比上年增长3.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5.04‰,比上年下降2.2个千分点。全县符合政策生育率达到87.24%,出生人口性别比(男性:女性,女性为100)达到112.07%。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146元,比上年增长13.3%;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初步统计21370元,比上年增长14.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221元,比上年增长13.9%。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3.9%,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3.1%;年末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40.54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50.43平方米。 扶贫开发工作效果显着。全县完成贫困人口减贫目标7210人,投入财政扶贫资金4189万元,整合其他资金1800万元,农民投工投劳1600万元,实施整村推进项目16个(其中整村推进重点村9个,老区重点村7个),完成扶贫搬迁190户、789人,实施生态移民90户、283人,完成“雨露计划”培训贫困劳动力5460人,培训就业率达到95%以上。 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674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7%。全县参加城镇医疗保险人数78250人,参加城镇失业保险人数14202人,参加城镇养老保险人数26093人,参加城镇工伤保险人数15500人,参加城镇生育保险人数12500人,城镇社会保险综合覆盖率达到99.38%。参加农村养老保险人数207712人。全年支付各项社会保险资金14551万元。全年受理劳动人事争议仲裁案件43起。年末全县各类收养性福利单位拥有床位3178张,离婚办理393对。全县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达35539人,其中农村29423人,城镇6116人。 十一、社会安全、环境与气候 社会安全维持稳定。社会治安满意度明显提高,治安状况满意度指数由上年的85.8%提高到90.7%,上升4.9个百分点。全年刑事案件立案数1733件,民事案件发案数2079件,交通事故发生580起,死亡9人,损失额24.76万元;火灾事故发生24起,损失额20.13万元。治安案件查处数达到5399起,青少年刑事案犯占全部刑事案犯的比重达到27.3%。全年各类安全事故共死亡2人,其中工矿商贸事故死亡2人。 食品药品安全不断提高。全年食品安全指数达到89.5%,药品安全指数达到89.6%,分别比上年提高0.5、0.6个百分点。 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全年平均气温16.2℃,降水量1393.3毫米,日照时数为1869.3小时。全县化学需氧量排放量为3614吨,二氧化硫排放量为690.5吨,均好于上年。全年能源消费总量69.14亿吨标煤,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3.84%;全年用电量17716万度,其中工业用电5305万度,城乡居民生活用电8790万度。集中式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达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93%,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3%。 注:1、本公报所列各项数字未标注反馈数据的,均为初步统计数据,最终数据以统计年鉴为准。 2、统计制度外的数据由县直相关部门提供。 |